摘 要:在小學語文高年級教學的過程中,閱讀教學是其重要組成部分,五六年級的小學語文教學培養重點應該是學生的閱讀能力與寫作能力。因此,結合教學實踐以及經驗,對如何提高小學高年級的語文教學進行分析,旨在提升小學生的閱讀能力,提升小學語文教學的效率。
關鍵詞:小學語文;高年級;閱讀教學;策略
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我們應該在立足小學語文高年級閱讀教學分析的基礎上,“加強綜合,突出重點”,尤其是對于五六年級的學生來說,這一點至關重要,注重培養他們的語言感悟能力,注重積累,提高小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最終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在具體的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積極調整方案,改善目前語文教學過程中的不足,盡可能地保證每位學生都能體驗閱讀文本的快樂,提升學生的閱讀素質與語文學科的綜合水平。
一、立足小學語文教材,引導學生閱讀
小學階段的教學是學生的一個初始階段,這個階段的小學生知識面還比較狹窄,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的時候,不要太著急,要求不能太高,要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立足語文教材的基礎,引導學生進行閱讀。當前小學語文教材的編寫情況還比較符合小學生的階段閱讀現狀,這些經典文章可以激發學生積極的思想情感,另外一方面還可以幫助學生擴充與積累語文知識。記得筆者在進行課文《索溪峪的“野”》教學的時候,首先是引導學生瀏覽全文,然后讓學生根據字典等工具書查找,掌握語文課本中最基本的字詞,掃清閱讀文章時存在的障礙。在實際上課的過程中,筆者激發學生閱讀情感的方式是利用課前設計活潑生動的語言,時刻牽引學生的閱讀興趣。然后筆者再引導學生進行充滿激情的閱讀示范,盡可能地將文章中出現的美妙景色、情感酣暢淋漓地呈現在學生的腦海里,讓學生感受課文中張家界的魅力,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山河、熱愛祖國錦繡河山的思想感情,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學會與掌握別人描寫景色的方法與技巧,學以致用。
語文教師在引導學生的過程中,要注意立足語文教材,這才是啟發學生學習課外知識的重要線索。通過課內的導讀示范,引導學生關注課外的名篇佳句,開闊學生的閱讀視野,豐富知識面,擴充學生的閱讀范圍。比如在進行課文《珍珠鳥》閱讀的過程中,筆者就引導學生去閱讀其他一些課外描寫小動物的小文章,作者當時推薦了老舍先生的《貓》,如此開展相關閱讀,久而久之必會提升小學生的閱讀水平。
二、實施探究式閱讀教學策略
對于小學高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閱讀能力,積累了不少閱讀的技巧與字詞,而且這個階段的學生抽象思維已經比低年級有所發展。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立足高年級學生自身的特點,把握整體,積極挖掘語文教材中的背景資料,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句子的深層含義,使其真正感受到來自作者的真感情。此外,語文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在小學語文課文《草原》教學的過程中,筆者首先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誦,讓全班學生對這篇課文中提到的熱情好客的草原人民有一個整體的了解。可是在具體深入的時候,比如讓學生了解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的時候,學生往往會力不從心。因此筆者在此建議廣大語文教師實行探究式的閱讀策略,第一讓學生自學,在體會草原人民熱情的前提條件下,再對學生呈現熱情好客的草原人們的信息資料。其次還要要求學生在課堂上快速地閱讀課文,帶著問題閱讀,讓學生仔細體會“迎接中央訪問團時,與以往有什么不同?”帶著問題閱讀,這種探究式的教學方式能夠幫助學生深入課文,讓學生體會到原來草原蒙古族人們接見訪問團不僅僅是出于熱情,還是民族凝聚力、民族情感的表現,從而讓學生體會到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與民族感情。
三、實施個性化的閱讀,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實施閱讀教學的時候,要盡可能地培養學生的學習情趣,這才是關鍵與王道。一旦學生具有閱讀的興趣,喜歡閱讀,愛上閱讀,對教師實施閱讀教學是非常有益的,語文教師只需要引導即可。那么我們應該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呢?首先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尊重差異、理解個性,這也是新課程標準對我們提出的要求。要知道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興趣愛好、性格情感,也就有著不同的閱讀習慣。因此語文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實施激勵策略,激勵學生根據自身的興趣愛好進行閱讀,先培養興趣,其后才矯正閱讀方向。實行個性化的閱讀策略要求語文教師要結合學生自身的特征以及喜好,讓其自主地進行閱讀,教師只需要在旁邊引導,構建學生間交流的平臺即可。比如,在進行《金色的魚鉤》教學的時候,就可以讓學生進行自主性的閱讀,然后根據閱讀結果表達自身最初的感受。在交流溝通的過程中,我們發現,有些學生對文章中提到的人物動作、語言神態特別感興趣,很受感動;而有些學生則對文章中提到的深深的戰友情很有感觸;有些的學生也許會說這一篇文章將革命時期艱苦的歲月流露出來。這就是自主化、個性化的要求所帶來的效果。在個性化閱讀的時候,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閱讀感興趣的文章,給學生推薦,選擇閱讀文章,這樣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開闊學生的閱讀視野。
四、積極開展課外閱讀,拓展學生的知識面
小學語文教師還需要積極開展課外閱讀,幫助學生擴展知識面。因為僅僅依靠課內的閱讀是不夠的。但是這個階段的學生,其世界觀與價值觀還沒完全形成,不能正確地分辨真善美與假惡丑,分辨能力低下。可是市面上的讀物泥沙俱下、魚龍混雜,這就需要教師積極引導開展課外閱讀,幫助學生選擇一些適合他們這個年齡段的讀物,然后再根據小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一些思考問題與閱讀導讀,構建學生間溝通與交流的平臺,讓學生能在完成閱讀的情況下認真交流與分析。比如筆者在為學生選擇讀物的時候,就從班級學生的認知情況出發,選擇符合學生實際認知情趣的讀物,諸如《格林童話》《伊索寓言》《山海經選讀》《中國歷史故事精選》等讀物。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筆者也經常會選擇一些比較經典的篇目,組織學生在班級內閱讀,彼此之間分享心得與體會,長此以往,取得了顯著的效果,值得借鑒。
五、進行分層次的閱讀教學
由于成長環境的不同,在認知水平以及理解方面學生之間會存在差異,因此在具體的閱讀教學過程中,小學語文教師要杜絕“一刀切”的方式,承認學生之間的差異,尊重差異,針對不同學生的差異,語文教師要設計正確的閱讀教學方法,對其進行積極的引導。因此,筆者建議對學生進行分層次的閱讀教學。對于那些一線的語文教師來說,我們應該認真地分析學生間的不同閱讀差異,設計符合學生閱讀實際的方案。比如,對于一些閱讀基礎比較差的學生來說,培養興趣最重要,因此語文教師可以選擇那些故事比較吸引人的讀物如《格林童話》給他們讀;而對于閱讀水平很高的學生來說,閱讀《格林童話》已經不能滿足他們的認知現狀了,因此我們就可以給他們推薦《魯濱孫漂流記》,開拓學生的知識面。綜上也就是說針對不同的學生、不同的閱讀現狀,我們要選擇不同層次的讀物,并給出不同的讀書筆記要求,以此來穩步提升。
總而言之,對小學高年級學生進行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義務教學的基礎與關鍵,是幫助學生開拓知識面的主要途徑之一。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我們應該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增加學生的閱讀量,提升小學生的人文素養。
參考文獻:
吳詩嵐.淺談如何提高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1(13).
作者簡介:胡黎紅,女,1969年2月出生,大專,就職學校:西藏林芝地區第二小學,研究方向,小學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