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旭 黃秉杰
摘 要:近年來,膠南市憑借其地處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中心城市的獨特的地理優勢與自然環境,牢牢把握市場機遇,大力發展藍莓產業,漸漸成為全國最大的藍莓種植基地。以實地調研為基礎,深入了解膠南藍莓產業的發展現狀,分析其中存在的問題,立足現代農業,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以期能為膠南藍莓產業的發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關鍵詞:膠南;藍莓產業;發展
中圖分類號:F27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28-0057-02
近年來,隨著城鄉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消費結構悄然發生變化,對蔬菜、水果等副食產品的需求量迅猛增加。藍莓作為一種新型水果漸漸進入人們的消費視野并得到快速認可,在客觀上為農民收入的增加提供了新的市場機遇。面對現實,膠南市必須充分利用地處沿海、瀕臨青島的獨特優勢,大力扶持藍莓產業的發展,為農民收入增長、農村經濟發展提供方便。
一、膠南市藍莓產業發展現狀
(一)藍莓種植規模不斷擴大
膠南地處山東半島的東南部,隸屬于山東青島,整個市域位于東經120°、北緯36°,具有海洋性氣候特質和偏酸性土壤條件,非常適宜藍莓種植,全市適宜藍莓栽培面積達到18萬畝。藍莓屬杜鵑花科越桔屬漿果類灌木,蘊藏著大量花青素,具有延緩衰老,增強人體免疫力,緩解視疲勞的特殊作用。被譽為“21 世紀功能性保健漿果”,并被國際糧農組織列為人類五大健康食品之一,近年來風靡歐美及日本。
最近幾年,膠南市把發展藍莓種植作為調節農業結構的有力抓手,將藍莓產業看作農民增收致富的優勢特色產業加以發展。截至2012年6月,全市藍莓總規模達4.75萬畝,種植面積遍及17個鄉鎮(街道)、136個村,到盛果期,可實現產值47.5億元,帶動農民增收22億元,是目前全國縣域種植面積最大、產業化程度最高的藍莓主產區。膠南計劃到2014年發展到10萬畝的種植規模,初步估計,按照這一計劃,到盛果期,總產量為將達到萬噸,產值100億元,帶動農民增收50億元。
(二)以藍莓生產加工為核心的龍頭企業初步形成
隨著藍莓市場聲譽的提升和產業化的推進,以藍莓生產加工為核心的龍頭企業初步形成。沃林現代農業(青島)有限公司和青島杰誠食品有限公司是膠南市實力最為雄厚的兩家藍莓企業,他們集種植、加工、營銷、研發于一體,其銷售網絡已經延伸到中國東部很多大城市,有力地打出了膠南藍莓的名氣。尤其在藍莓種植方面,兩公司所屬各藍莓基地全部采用有機肥,杜絕化肥、農藥的使用,著力打造純天然的綠色食品品牌。可以說,兩大龍頭企業無論是在藍莓種植、技術研發方面,還是在市場開拓方面都為膠南藍莓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帶動作用。
(三)藍莓加工產業步伐加快
以杰誠公司和沃林公司兩大企業為例,其發展目標已不再僅僅局限在藍莓種植上,為了提升競爭力和知名度,兩企業在產品加工方面已取得較大進展,正在加快實現專業化和標準化。由于起步較晚,像藍莓醬、藍莓酒等加工品現在產量較少,尚未形成規模化,但發展速度已明顯加快。
(四)發展模式上以“企業+合作社+種植大戶”為主
膠南市的藍莓產業采用“企業引進為主,農民種植為輔”的策略,調研發現,膠南市的種植散戶很少,該市大部分的種植基地均為企業所有。合作社和種植散戶的種植面積只占膠南總體種植面積的小部分,而且由于組織不嚴密、農民缺乏專業知識和領導才干等原因,使得有些合作社基本處于“有名無實”的境地,而種植散戶也由于自身的局限性,在產品銷售方面困難重重。
二、膠南市藍莓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藍莓深加工能力不足
前面已經提到,膠南藍莓產業主要的盈利方式就是鮮果銷售。這種狀況的原因有二:首先,由于膠南2000年才開始引進藍莓種植技術,起步較晚,最近幾年又將主要精力放在了種植面積的擴大上,并未對深加工過多重視。其次,藍莓方面最先進的技術在美國、日本等國家手里,中國目前正處于探索研發階段,所以精加工品發展較慢,產量不足。
(二)藍莓產業發展模式有待進一步優化
膠南實行“企業+合作社+散戶”的藍莓發展模式。調查發現,由于缺乏專門的研發、營銷團隊和強有力的領導機構,合作社和個體戶在藍莓種植及銷售方面劣勢明顯,長此以往,難以為繼。
(三)藍莓銷售網絡尚不完善
雖然以杰誠和沃林兩大公司為龍頭的企業在銷售網絡上做了很大努力,但是截至目前,其產品的銷售渠道仍集中在有限的幾個東部城市如青島、上海、廣州等,這與建立全國性銷售網絡的目標存在很大差距。而合作社和個體戶的銷售渠道更窄,甚至有些個體戶只能沿路擺攤,其價格要比超市便宜很多。目前膠南藍莓的知名度還不是很高,要想大范圍地開拓市場,還需要多方努力尤其是政府的大力支持。
(四)農民參與度不夠
調查表明,目前加入到藍莓種植行列的農民只占少數,而且從事與藍莓相關工作的農民也并不多,主要是一些農村婦女參與藍莓的采摘工作。由此可見,政府并未充分調動當地農民的積極性,農民參與度明顯不足。
(五)膠南藍莓知名度不高
目前,膠南地區一直在努力建設全國最大的藍莓基地,并且制定了詳細的戰略規劃,但總體而言,膠南藍莓的知名度并不高。以青島地區為例,很多人連藍莓都沒聽過,更不用說膠南的藍莓產業。
三、加快膠南藍莓產業發展的主要對策
(一)加大科技投入,提升藍莓加工度與附加值
隨著市場環境的變化,膠南市必須審時度勢,借助瀕臨青島的地理優勢,充分利用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的政策環境,牢牢抓住藍黃戰略的歷史機遇,不斷加大科技力量投入,盡快建立起一個現代化的藍莓深加工體系,深度開發藍莓精深加工產品,進行藍莓果汁、果醬和藍莓色素等高端產品的研發,形成一系列藍莓品牌,提高產品附加值。
(二)大力扶持專業合作社和個體種植戶
目前,各級政府應面對現實,給予合作社和散戶更多支持,在政策方面提供低息貸款,提供種植補貼,在具體實踐上采取向合作社派駐技術員,幫助合作社和散戶聯系銷路等方式。這樣既可以優化膠南藍莓產業的發展結構,又能解決農民積極性和參與度不足的問題,使得當地農民都積極主動地投身到藍莓產業的發展中來,進一步促進膠南藍莓產業的蓬勃發展。
(三)準確市場定位,拓寬銷售網絡
藍莓作為一種新興的保健型高檔水果,與其他傳統的大眾型水果不同,其價格相對較高。所以,藍莓產品的市場定位應該是中高收入人群。一方面,在國內要立足于大中城市,因為只有大中城市才有更加旺盛的需求;另一方面,積極開拓國際市場,充分發揮本地的資源、成本優勢,迎合國外消費者對綠色食品的旺盛需求,積極搶占國外市場。
(四)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
在此,要以現有的藍莓生產企業為基礎,集中力量加強龍頭企業與高標準基地的建設,發揮其示范帶頭作用;建設優質藍莓生產基地,實施標準化、清潔化生產;加強質量衛生監控,加快有機、綠色藍莓產品的建設與認證工作。同時,不斷加大投入力度,全力打造鮮果生產和深加工綜合發展的全產業鏈。最后,還要利用龍頭企業的有利條件,加大宣傳力度,做大品牌,不斷提高經濟效益。
(五)堅持綠色理念,加大宣傳力度
面對新的市場環境,膠南必須始終堅持純“綠色食品”的發展道路,把無農藥、無化肥、純天然擺在突出位置。無論是企業還是個體戶,都要堅持“有機藍莓”的綠色理念,樹立產品信譽。同時,當地政府也應當參與監督,保證所有藍莓種植的有機化。在此基礎上,膠南可以大力宣傳自己的綠色理念,博得消費者認可,從而將膠南“有機藍莓”的牌子打出去,確保藍莓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endprint
摘 要:近年來,膠南市憑借其地處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中心城市的獨特的地理優勢與自然環境,牢牢把握市場機遇,大力發展藍莓產業,漸漸成為全國最大的藍莓種植基地。以實地調研為基礎,深入了解膠南藍莓產業的發展現狀,分析其中存在的問題,立足現代農業,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以期能為膠南藍莓產業的發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關鍵詞:膠南;藍莓產業;發展
中圖分類號:F27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28-0057-02
近年來,隨著城鄉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消費結構悄然發生變化,對蔬菜、水果等副食產品的需求量迅猛增加。藍莓作為一種新型水果漸漸進入人們的消費視野并得到快速認可,在客觀上為農民收入的增加提供了新的市場機遇。面對現實,膠南市必須充分利用地處沿海、瀕臨青島的獨特優勢,大力扶持藍莓產業的發展,為農民收入增長、農村經濟發展提供方便。
一、膠南市藍莓產業發展現狀
(一)藍莓種植規模不斷擴大
膠南地處山東半島的東南部,隸屬于山東青島,整個市域位于東經120°、北緯36°,具有海洋性氣候特質和偏酸性土壤條件,非常適宜藍莓種植,全市適宜藍莓栽培面積達到18萬畝。藍莓屬杜鵑花科越桔屬漿果類灌木,蘊藏著大量花青素,具有延緩衰老,增強人體免疫力,緩解視疲勞的特殊作用。被譽為“21 世紀功能性保健漿果”,并被國際糧農組織列為人類五大健康食品之一,近年來風靡歐美及日本。
最近幾年,膠南市把發展藍莓種植作為調節農業結構的有力抓手,將藍莓產業看作農民增收致富的優勢特色產業加以發展。截至2012年6月,全市藍莓總規模達4.75萬畝,種植面積遍及17個鄉鎮(街道)、136個村,到盛果期,可實現產值47.5億元,帶動農民增收22億元,是目前全國縣域種植面積最大、產業化程度最高的藍莓主產區。膠南計劃到2014年發展到10萬畝的種植規模,初步估計,按照這一計劃,到盛果期,總產量為將達到萬噸,產值100億元,帶動農民增收50億元。
(二)以藍莓生產加工為核心的龍頭企業初步形成
隨著藍莓市場聲譽的提升和產業化的推進,以藍莓生產加工為核心的龍頭企業初步形成。沃林現代農業(青島)有限公司和青島杰誠食品有限公司是膠南市實力最為雄厚的兩家藍莓企業,他們集種植、加工、營銷、研發于一體,其銷售網絡已經延伸到中國東部很多大城市,有力地打出了膠南藍莓的名氣。尤其在藍莓種植方面,兩公司所屬各藍莓基地全部采用有機肥,杜絕化肥、農藥的使用,著力打造純天然的綠色食品品牌。可以說,兩大龍頭企業無論是在藍莓種植、技術研發方面,還是在市場開拓方面都為膠南藍莓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帶動作用。
(三)藍莓加工產業步伐加快
以杰誠公司和沃林公司兩大企業為例,其發展目標已不再僅僅局限在藍莓種植上,為了提升競爭力和知名度,兩企業在產品加工方面已取得較大進展,正在加快實現專業化和標準化。由于起步較晚,像藍莓醬、藍莓酒等加工品現在產量較少,尚未形成規模化,但發展速度已明顯加快。
(四)發展模式上以“企業+合作社+種植大戶”為主
膠南市的藍莓產業采用“企業引進為主,農民種植為輔”的策略,調研發現,膠南市的種植散戶很少,該市大部分的種植基地均為企業所有。合作社和種植散戶的種植面積只占膠南總體種植面積的小部分,而且由于組織不嚴密、農民缺乏專業知識和領導才干等原因,使得有些合作社基本處于“有名無實”的境地,而種植散戶也由于自身的局限性,在產品銷售方面困難重重。
二、膠南市藍莓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藍莓深加工能力不足
前面已經提到,膠南藍莓產業主要的盈利方式就是鮮果銷售。這種狀況的原因有二:首先,由于膠南2000年才開始引進藍莓種植技術,起步較晚,最近幾年又將主要精力放在了種植面積的擴大上,并未對深加工過多重視。其次,藍莓方面最先進的技術在美國、日本等國家手里,中國目前正處于探索研發階段,所以精加工品發展較慢,產量不足。
(二)藍莓產業發展模式有待進一步優化
膠南實行“企業+合作社+散戶”的藍莓發展模式。調查發現,由于缺乏專門的研發、營銷團隊和強有力的領導機構,合作社和個體戶在藍莓種植及銷售方面劣勢明顯,長此以往,難以為繼。
(三)藍莓銷售網絡尚不完善
雖然以杰誠和沃林兩大公司為龍頭的企業在銷售網絡上做了很大努力,但是截至目前,其產品的銷售渠道仍集中在有限的幾個東部城市如青島、上海、廣州等,這與建立全國性銷售網絡的目標存在很大差距。而合作社和個體戶的銷售渠道更窄,甚至有些個體戶只能沿路擺攤,其價格要比超市便宜很多。目前膠南藍莓的知名度還不是很高,要想大范圍地開拓市場,還需要多方努力尤其是政府的大力支持。
(四)農民參與度不夠
調查表明,目前加入到藍莓種植行列的農民只占少數,而且從事與藍莓相關工作的農民也并不多,主要是一些農村婦女參與藍莓的采摘工作。由此可見,政府并未充分調動當地農民的積極性,農民參與度明顯不足。
(五)膠南藍莓知名度不高
目前,膠南地區一直在努力建設全國最大的藍莓基地,并且制定了詳細的戰略規劃,但總體而言,膠南藍莓的知名度并不高。以青島地區為例,很多人連藍莓都沒聽過,更不用說膠南的藍莓產業。
三、加快膠南藍莓產業發展的主要對策
(一)加大科技投入,提升藍莓加工度與附加值
隨著市場環境的變化,膠南市必須審時度勢,借助瀕臨青島的地理優勢,充分利用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的政策環境,牢牢抓住藍黃戰略的歷史機遇,不斷加大科技力量投入,盡快建立起一個現代化的藍莓深加工體系,深度開發藍莓精深加工產品,進行藍莓果汁、果醬和藍莓色素等高端產品的研發,形成一系列藍莓品牌,提高產品附加值。
(二)大力扶持專業合作社和個體種植戶
目前,各級政府應面對現實,給予合作社和散戶更多支持,在政策方面提供低息貸款,提供種植補貼,在具體實踐上采取向合作社派駐技術員,幫助合作社和散戶聯系銷路等方式。這樣既可以優化膠南藍莓產業的發展結構,又能解決農民積極性和參與度不足的問題,使得當地農民都積極主動地投身到藍莓產業的發展中來,進一步促進膠南藍莓產業的蓬勃發展。
(三)準確市場定位,拓寬銷售網絡
藍莓作為一種新興的保健型高檔水果,與其他傳統的大眾型水果不同,其價格相對較高。所以,藍莓產品的市場定位應該是中高收入人群。一方面,在國內要立足于大中城市,因為只有大中城市才有更加旺盛的需求;另一方面,積極開拓國際市場,充分發揮本地的資源、成本優勢,迎合國外消費者對綠色食品的旺盛需求,積極搶占國外市場。
(四)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
在此,要以現有的藍莓生產企業為基礎,集中力量加強龍頭企業與高標準基地的建設,發揮其示范帶頭作用;建設優質藍莓生產基地,實施標準化、清潔化生產;加強質量衛生監控,加快有機、綠色藍莓產品的建設與認證工作。同時,不斷加大投入力度,全力打造鮮果生產和深加工綜合發展的全產業鏈。最后,還要利用龍頭企業的有利條件,加大宣傳力度,做大品牌,不斷提高經濟效益。
(五)堅持綠色理念,加大宣傳力度
面對新的市場環境,膠南必須始終堅持純“綠色食品”的發展道路,把無農藥、無化肥、純天然擺在突出位置。無論是企業還是個體戶,都要堅持“有機藍莓”的綠色理念,樹立產品信譽。同時,當地政府也應當參與監督,保證所有藍莓種植的有機化。在此基礎上,膠南可以大力宣傳自己的綠色理念,博得消費者認可,從而將膠南“有機藍莓”的牌子打出去,確保藍莓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endprint
摘 要:近年來,膠南市憑借其地處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中心城市的獨特的地理優勢與自然環境,牢牢把握市場機遇,大力發展藍莓產業,漸漸成為全國最大的藍莓種植基地。以實地調研為基礎,深入了解膠南藍莓產業的發展現狀,分析其中存在的問題,立足現代農業,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以期能為膠南藍莓產業的發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關鍵詞:膠南;藍莓產業;發展
中圖分類號:F27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28-0057-02
近年來,隨著城鄉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消費結構悄然發生變化,對蔬菜、水果等副食產品的需求量迅猛增加。藍莓作為一種新型水果漸漸進入人們的消費視野并得到快速認可,在客觀上為農民收入的增加提供了新的市場機遇。面對現實,膠南市必須充分利用地處沿海、瀕臨青島的獨特優勢,大力扶持藍莓產業的發展,為農民收入增長、農村經濟發展提供方便。
一、膠南市藍莓產業發展現狀
(一)藍莓種植規模不斷擴大
膠南地處山東半島的東南部,隸屬于山東青島,整個市域位于東經120°、北緯36°,具有海洋性氣候特質和偏酸性土壤條件,非常適宜藍莓種植,全市適宜藍莓栽培面積達到18萬畝。藍莓屬杜鵑花科越桔屬漿果類灌木,蘊藏著大量花青素,具有延緩衰老,增強人體免疫力,緩解視疲勞的特殊作用。被譽為“21 世紀功能性保健漿果”,并被國際糧農組織列為人類五大健康食品之一,近年來風靡歐美及日本。
最近幾年,膠南市把發展藍莓種植作為調節農業結構的有力抓手,將藍莓產業看作農民增收致富的優勢特色產業加以發展。截至2012年6月,全市藍莓總規模達4.75萬畝,種植面積遍及17個鄉鎮(街道)、136個村,到盛果期,可實現產值47.5億元,帶動農民增收22億元,是目前全國縣域種植面積最大、產業化程度最高的藍莓主產區。膠南計劃到2014年發展到10萬畝的種植規模,初步估計,按照這一計劃,到盛果期,總產量為將達到萬噸,產值100億元,帶動農民增收50億元。
(二)以藍莓生產加工為核心的龍頭企業初步形成
隨著藍莓市場聲譽的提升和產業化的推進,以藍莓生產加工為核心的龍頭企業初步形成。沃林現代農業(青島)有限公司和青島杰誠食品有限公司是膠南市實力最為雄厚的兩家藍莓企業,他們集種植、加工、營銷、研發于一體,其銷售網絡已經延伸到中國東部很多大城市,有力地打出了膠南藍莓的名氣。尤其在藍莓種植方面,兩公司所屬各藍莓基地全部采用有機肥,杜絕化肥、農藥的使用,著力打造純天然的綠色食品品牌。可以說,兩大龍頭企業無論是在藍莓種植、技術研發方面,還是在市場開拓方面都為膠南藍莓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帶動作用。
(三)藍莓加工產業步伐加快
以杰誠公司和沃林公司兩大企業為例,其發展目標已不再僅僅局限在藍莓種植上,為了提升競爭力和知名度,兩企業在產品加工方面已取得較大進展,正在加快實現專業化和標準化。由于起步較晚,像藍莓醬、藍莓酒等加工品現在產量較少,尚未形成規模化,但發展速度已明顯加快。
(四)發展模式上以“企業+合作社+種植大戶”為主
膠南市的藍莓產業采用“企業引進為主,農民種植為輔”的策略,調研發現,膠南市的種植散戶很少,該市大部分的種植基地均為企業所有。合作社和種植散戶的種植面積只占膠南總體種植面積的小部分,而且由于組織不嚴密、農民缺乏專業知識和領導才干等原因,使得有些合作社基本處于“有名無實”的境地,而種植散戶也由于自身的局限性,在產品銷售方面困難重重。
二、膠南市藍莓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藍莓深加工能力不足
前面已經提到,膠南藍莓產業主要的盈利方式就是鮮果銷售。這種狀況的原因有二:首先,由于膠南2000年才開始引進藍莓種植技術,起步較晚,最近幾年又將主要精力放在了種植面積的擴大上,并未對深加工過多重視。其次,藍莓方面最先進的技術在美國、日本等國家手里,中國目前正處于探索研發階段,所以精加工品發展較慢,產量不足。
(二)藍莓產業發展模式有待進一步優化
膠南實行“企業+合作社+散戶”的藍莓發展模式。調查發現,由于缺乏專門的研發、營銷團隊和強有力的領導機構,合作社和個體戶在藍莓種植及銷售方面劣勢明顯,長此以往,難以為繼。
(三)藍莓銷售網絡尚不完善
雖然以杰誠和沃林兩大公司為龍頭的企業在銷售網絡上做了很大努力,但是截至目前,其產品的銷售渠道仍集中在有限的幾個東部城市如青島、上海、廣州等,這與建立全國性銷售網絡的目標存在很大差距。而合作社和個體戶的銷售渠道更窄,甚至有些個體戶只能沿路擺攤,其價格要比超市便宜很多。目前膠南藍莓的知名度還不是很高,要想大范圍地開拓市場,還需要多方努力尤其是政府的大力支持。
(四)農民參與度不夠
調查表明,目前加入到藍莓種植行列的農民只占少數,而且從事與藍莓相關工作的農民也并不多,主要是一些農村婦女參與藍莓的采摘工作。由此可見,政府并未充分調動當地農民的積極性,農民參與度明顯不足。
(五)膠南藍莓知名度不高
目前,膠南地區一直在努力建設全國最大的藍莓基地,并且制定了詳細的戰略規劃,但總體而言,膠南藍莓的知名度并不高。以青島地區為例,很多人連藍莓都沒聽過,更不用說膠南的藍莓產業。
三、加快膠南藍莓產業發展的主要對策
(一)加大科技投入,提升藍莓加工度與附加值
隨著市場環境的變化,膠南市必須審時度勢,借助瀕臨青島的地理優勢,充分利用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的政策環境,牢牢抓住藍黃戰略的歷史機遇,不斷加大科技力量投入,盡快建立起一個現代化的藍莓深加工體系,深度開發藍莓精深加工產品,進行藍莓果汁、果醬和藍莓色素等高端產品的研發,形成一系列藍莓品牌,提高產品附加值。
(二)大力扶持專業合作社和個體種植戶
目前,各級政府應面對現實,給予合作社和散戶更多支持,在政策方面提供低息貸款,提供種植補貼,在具體實踐上采取向合作社派駐技術員,幫助合作社和散戶聯系銷路等方式。這樣既可以優化膠南藍莓產業的發展結構,又能解決農民積極性和參與度不足的問題,使得當地農民都積極主動地投身到藍莓產業的發展中來,進一步促進膠南藍莓產業的蓬勃發展。
(三)準確市場定位,拓寬銷售網絡
藍莓作為一種新興的保健型高檔水果,與其他傳統的大眾型水果不同,其價格相對較高。所以,藍莓產品的市場定位應該是中高收入人群。一方面,在國內要立足于大中城市,因為只有大中城市才有更加旺盛的需求;另一方面,積極開拓國際市場,充分發揮本地的資源、成本優勢,迎合國外消費者對綠色食品的旺盛需求,積極搶占國外市場。
(四)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
在此,要以現有的藍莓生產企業為基礎,集中力量加強龍頭企業與高標準基地的建設,發揮其示范帶頭作用;建設優質藍莓生產基地,實施標準化、清潔化生產;加強質量衛生監控,加快有機、綠色藍莓產品的建設與認證工作。同時,不斷加大投入力度,全力打造鮮果生產和深加工綜合發展的全產業鏈。最后,還要利用龍頭企業的有利條件,加大宣傳力度,做大品牌,不斷提高經濟效益。
(五)堅持綠色理念,加大宣傳力度
面對新的市場環境,膠南必須始終堅持純“綠色食品”的發展道路,把無農藥、無化肥、純天然擺在突出位置。無論是企業還是個體戶,都要堅持“有機藍莓”的綠色理念,樹立產品信譽。同時,當地政府也應當參與監督,保證所有藍莓種植的有機化。在此基礎上,膠南可以大力宣傳自己的綠色理念,博得消費者認可,從而將膠南“有機藍莓”的牌子打出去,確保藍莓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