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云 熊健益
摘 要:四川省固定資產投資與就業量顯著相關,投資規模的擴大能夠帶動相應的就業規模的加大,但帶動效應呈下降趨勢。通過分析得到: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對總就業的直接效應和間接效益顯著;固定資產投資的第一產業就業直接效應和間接效益均為負;固定資產投資的第二產業就業直接效應顯著;固定資產投資的第三產業就業間接效應顯著。對針對固定資產投資的就業效應提出了對應的建議。
關鍵詞:固定資產投資;就業量;直接效應;間接效應
中圖分類號:F24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28-0193-03
一、文獻回顧
國內學者研究投資的就業效應的文獻很多,主要可以分為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單一投資對就業的影響。朱文珍(2012)采用誤差修正模型得到資本對就業的長期乘數為-0.4456,短期乘數為-1.6413,前期均衡誤差以0.3672的比例負向影響就業的波動,并指出隨著時間的推移,投資的就業拉動作用逐漸消失。二是比較不同類型的投資與就業的關系。宋靜(2013)通過對不同所有制結構的資本積累與就業量關系的分析,得出國有資本與就業量呈反相關關系和私有經濟對就業具有促進作用兩個結論。三是投資的不同產業就業效應。王巖等(2012)利用滯后模型探討一項總投資對各產業就業水平的沖擊效果,指出一項固定資產投資對農業、工業和服務業就業水平具有完全效應平均時間分別約為9年、6.5年和1年,投資對工業的即期效應顯著,服務業的長期效應最大,農業也具有吸納就業的能力。
二、固定資產投資與就業的變動情況固定資產投資與就業關系的描述統計分析
(一)固定資產投資和就業量顯著相關
1993—2012年,四川省的固定資產投資和就業量的規模不斷擴大,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從459.4億元上升到18 038.92億元,呈指數型上升趨勢,就業量從4 556.2萬人上升到4 798.3萬人,呈直線型上升趨勢,兩者之間的相關系數高達0.888。
(二)就業投資彈性下降
總體而言,四川省的就業投資彈性為正,說明投資規模的擴大能夠帶動相應的就業規模的加大,但帶動效應相對較小,且呈下降趨勢。從1993年的0.023212降到2012年的0.016548,波動范圍較小,但波動起伏相對較大,1995年就業投資彈性達到最大值0.04403,2002年就業投資彈性下降到最低點0.00468。造成就業投資彈性較小且存在減弱趨勢的主要原因有三個方面,一是經濟的快速增長加速了固定資本的折舊和更新,資本的耗損拉低了就業投資彈性;二是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和產業結構的升級,資本對勞動的替代率逐漸增強,增加的投資無法帶動就業的增長;三是經濟體制的改變使投資不能有效的發揮就業拉動作用。
(三)固定資產投資與就業的產業結構相似度上升
以結構相似系數計算為基礎,計算固定資產投資額與就業量的產業結構相似系數,其計算公式為:
r=
其中,Xi是第i產業的固定資產投資額占全固定資產投資額的比重,Yi是第i產業的就業量占全就業量的比重。r的取值范圍在0~1之間,r越接近1,說明固定資產投資與就業的產業結構越相似,當r=1時,表示固定資產投資與就業的產業結構完全相同;r越接近0,時,說明固定資產投資與就業的產業結構偏離越大。
2007—2012年之間,固定資產投資額與就業量的產業結構相似系數呈上升趨勢,從2007年的0.667上升到2012年的0.812,由此可見,四川省固定資產投資的產業結構與就業的產業結構越來越相似,固定資產投資與就業的關系也越來越緊密。
三、固定資產投資對就業影響的經濟計量分析
為了更好的反映固定資產的就業效應,固定資產投資和各種經濟類型的固定資產投資按1993年的不變價進行了調整,所用價格指數采用生產總值指數。為了消除異方差,對處理后數據取對數,其中Y=ln(就業量),Y1= ln(第一產業就業量),Y2= ln(第二產業就業量),Y3= ln(第三產業就業量),X=ln(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
(一)單位根檢驗
為了避免偽回歸問題,同時確定單整階數,對變量進行平穩性檢驗。本文采用ADF單位根檢驗方法,ADF檢驗是基于最小信息準則來確定滯后階,根據SIC準則ADF檢驗選擇的滯后期數為4,從P值可以看出原始的取對數的序列都存在單位根,是非平穩序列。對一階差分序列在5%的顯著性水平下不存在單位根,是平穩序列。
(二)固定資產投資的就業效應
固定資產投資對就業效應可分別直接效應和間接效應。直接效應主要表現為固定資產投資的增加能夠直接推動就業規模,兩者的時滯期很短。間接效應主要是固定資產投資額的增加影響其他資源的變化,從而間接改變就業規模,兩者的時滯期較長。
1.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對總就業的直接效應和間接效益顯著
此模型的各項統計檢驗均具有顯著性。模型表明,固定資產投資對就業不僅有當期影響,還有滯后影響,固定資產每增加一個百分點,能夠使同期的就業量增加0.14%,也能夠使7年后的就業量增加0.17%。由此可見,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就業直接效應和間接效應均顯著,且間接效應大于直接效應,其直接效應乘數為0.14,間接效益乘數為0.17。
Yt = 8.251 + 0.14Xt + 0.17Xt-7
(866.24) (9.16) (5.83)
R2=0.994 F=764.744 DW=2.196
2.不同產業的投資就業效應不同
(1)固定資產投資的第一產業就業直接效應和間接效益均為負
Xt和Xt-7的t值顯著,R2高達0.986,可見固定資產投資對第一產業的就業量存在即期影響,同時存在滯后期影響,即固定資產投資對第一產業的就業不僅有直接效應,也存在間接效應。固定資產投資的第一產業就業直接效應乘數為-0.14,間接效應乘數為-0.156,固定資產投資的增加會降低第一產業的就業量,投資每增加一個百分點,當期第一產業就業量下降0.132%,也能夠使7年后的第一產業就業量減少0.156%。固定資產投資對第一產業就業存在負拉動效應的主要因為投資對就業存在擠出效應,且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擴大。固定資產投資的增加提高了第一產業的生產技術水平,農業的機械化降低了生產對勞動力的依賴,使剩余農業勞動力向其他產業轉移,勞動力的產業結構從1993年的0.682∶0.156∶0.162變成2012年的0.415∶0.257∶0.328。農業的機械化和現代化降低了對人力資源量的需求,卻提高了人力資本質的要求,高素質的人才回流與投資是農業從粗放型發展向集約型發展轉變的必備條件。endprint
(2)固定資產投資的第二產業就業直接效應顯著
Xt的t值顯著,R2高達0.986,可見固定資產投資對第二產業就業量的同期影響明顯,模型中剔除了所有的滯后期說明投資對就業的滯后影響不顯著,但仍存在影響。固定資產每增加1個百分點,第二產業的就業量不提高0.3個百分點,即固定資產對第二產業就業的直接效應顯著,其直接乘數為0.3,間接效應不明顯。工業化是我國一直以來強調的重點,投資額的擴大能快速的帶來就業量的增加。與發達國家第二產業就業比例(25%)對比,在現有經濟規模下,四川省第二產業從業人員接近飽和,固定資產投資增加能夠加大現有的經濟規模,從而促進就業,但接近飽和的市場在外延式的發展途徑下難以產生明顯的長期影響。
(3)固定資產投資的第三產業就業間接效應顯著
Xt-7的t值顯著,R2高達0.934,固定資產投資對第三產業就業量的滯后期影響顯著,固定資產每增加一個百分點,服務業就業量就增加0.396%。模型中沒有同期投資,說明在目前的服務業發展階段下,四川省的固定資產投資對就業沒有很明顯的直接拉動作用,但投資對就業的間接拉動作用很大,其間接乘數為0.396。從長期看,第三產業的就業是固定資產投資的主要“創造效應”的原因是第三產業以第一、第二產業所創造的物質產品為基本條件,各行業關聯度高,產業鏈長,就業機會也更大。
四、政策建議
(一)加快農業現代化步伐
由于固定資產投資對第一產業就業的直接效應和間接效應均為負,因此必須改善第一產業的物質條件,提高科技含量,促進農業現代化的發展進程。實現從傳統農業向初級現代農業、從自給型農業向市場化農業的轉型,實現農業的市場化、商業化、集約化、專業化、工業化、機械化、電氣化、自動化、化學化、良種化、水利化、規?;藴驶?、科學化、制度化和體系化。在形成農業現代性、特色性和多樣性的基礎上,也要注重農業環境污染和水土流失,在確保農民持續較快增收和農村人居環境得到改善的條件下,實現農業發展由主要依靠資源消耗向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轉變。
(二)轉變第二產業的發展方式
由于固定資產對第二產業就業的直接效應顯著,但間接效應不明顯,因此第二產業應以內涵式發展方式擴大經濟規模,走新型工業化道路,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工業化。以科技進步和創新為動力,注重科技進步和勞動者素質的提高,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以質優價廉的商品爭取更大的市場份額。注重工業化過程中的可持續發展,要強調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強調處理好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之間的關系,降低資源消耗,減少環境(下轉287頁)(上接194頁)污染,提供強大的技術支撐,從而大大增強中國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和經濟后勁。在新型工業化的基礎上充分發揮人力資源優勢。
(三)加速發展第三產業
由于固定資產對第三產業就業的直接效應不明顯,但間接效應顯著,因此可以優化第三產業的內部結構,保持傳統批發零售貿易及餐飲業的穩定發展,加快交通運輸業、金融、保險業等大頭產業的發展,大力發展旅游業,提高特色旅游競爭力,改善中小企業、民營經濟、鄉鎮企業等的環境,為就業創造更多機會,注重農村勞動力的培訓,促進勞動力從第一產業想第三產業轉移,加快農村現代化發展,擴展第三產業的覆蓋范圍。以科技為依托,抓住經濟轉型的關鍵點,促進第三產業的興起,保障第三產業的發展規模、服務質量和經濟效應顯著提高。
參考文獻:
[1] 朱文珍,曾志艷.基于誤差修正模型的我國社會投資就業效應研究[J].特區經濟,2012,(2):290-292.
[2] 宋靜.不同所有制結構中資本積累與就業的影響分析[J].經濟問題,2013,(4):39-42.
[3] 王巖,熊娜,陳池波.固定資產投資對三次產業就業水平的影響[J].統計觀察,2012,(10):93-95.
[責任編輯 吳明宇]endprint
(2)固定資產投資的第二產業就業直接效應顯著
Xt的t值顯著,R2高達0.986,可見固定資產投資對第二產業就業量的同期影響明顯,模型中剔除了所有的滯后期說明投資對就業的滯后影響不顯著,但仍存在影響。固定資產每增加1個百分點,第二產業的就業量不提高0.3個百分點,即固定資產對第二產業就業的直接效應顯著,其直接乘數為0.3,間接效應不明顯。工業化是我國一直以來強調的重點,投資額的擴大能快速的帶來就業量的增加。與發達國家第二產業就業比例(25%)對比,在現有經濟規模下,四川省第二產業從業人員接近飽和,固定資產投資增加能夠加大現有的經濟規模,從而促進就業,但接近飽和的市場在外延式的發展途徑下難以產生明顯的長期影響。
(3)固定資產投資的第三產業就業間接效應顯著
Xt-7的t值顯著,R2高達0.934,固定資產投資對第三產業就業量的滯后期影響顯著,固定資產每增加一個百分點,服務業就業量就增加0.396%。模型中沒有同期投資,說明在目前的服務業發展階段下,四川省的固定資產投資對就業沒有很明顯的直接拉動作用,但投資對就業的間接拉動作用很大,其間接乘數為0.396。從長期看,第三產業的就業是固定資產投資的主要“創造效應”的原因是第三產業以第一、第二產業所創造的物質產品為基本條件,各行業關聯度高,產業鏈長,就業機會也更大。
四、政策建議
(一)加快農業現代化步伐
由于固定資產投資對第一產業就業的直接效應和間接效應均為負,因此必須改善第一產業的物質條件,提高科技含量,促進農業現代化的發展進程。實現從傳統農業向初級現代農業、從自給型農業向市場化農業的轉型,實現農業的市場化、商業化、集約化、專業化、工業化、機械化、電氣化、自動化、化學化、良種化、水利化、規?;?、標準化、科學化、制度化和體系化。在形成農業現代性、特色性和多樣性的基礎上,也要注重農業環境污染和水土流失,在確保農民持續較快增收和農村人居環境得到改善的條件下,實現農業發展由主要依靠資源消耗向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轉變。
(二)轉變第二產業的發展方式
由于固定資產對第二產業就業的直接效應顯著,但間接效應不明顯,因此第二產業應以內涵式發展方式擴大經濟規模,走新型工業化道路,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工業化。以科技進步和創新為動力,注重科技進步和勞動者素質的提高,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以質優價廉的商品爭取更大的市場份額。注重工業化過程中的可持續發展,要強調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強調處理好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之間的關系,降低資源消耗,減少環境(下轉287頁)(上接194頁)污染,提供強大的技術支撐,從而大大增強中國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和經濟后勁。在新型工業化的基礎上充分發揮人力資源優勢。
(三)加速發展第三產業
由于固定資產對第三產業就業的直接效應不明顯,但間接效應顯著,因此可以優化第三產業的內部結構,保持傳統批發零售貿易及餐飲業的穩定發展,加快交通運輸業、金融、保險業等大頭產業的發展,大力發展旅游業,提高特色旅游競爭力,改善中小企業、民營經濟、鄉鎮企業等的環境,為就業創造更多機會,注重農村勞動力的培訓,促進勞動力從第一產業想第三產業轉移,加快農村現代化發展,擴展第三產業的覆蓋范圍。以科技為依托,抓住經濟轉型的關鍵點,促進第三產業的興起,保障第三產業的發展規模、服務質量和經濟效應顯著提高。
參考文獻:
[1] 朱文珍,曾志艷.基于誤差修正模型的我國社會投資就業效應研究[J].特區經濟,2012,(2):290-292.
[2] 宋靜.不同所有制結構中資本積累與就業的影響分析[J].經濟問題,2013,(4):39-42.
[3] 王巖,熊娜,陳池波.固定資產投資對三次產業就業水平的影響[J].統計觀察,2012,(10):93-95.
[責任編輯 吳明宇]endprint
(2)固定資產投資的第二產業就業直接效應顯著
Xt的t值顯著,R2高達0.986,可見固定資產投資對第二產業就業量的同期影響明顯,模型中剔除了所有的滯后期說明投資對就業的滯后影響不顯著,但仍存在影響。固定資產每增加1個百分點,第二產業的就業量不提高0.3個百分點,即固定資產對第二產業就業的直接效應顯著,其直接乘數為0.3,間接效應不明顯。工業化是我國一直以來強調的重點,投資額的擴大能快速的帶來就業量的增加。與發達國家第二產業就業比例(25%)對比,在現有經濟規模下,四川省第二產業從業人員接近飽和,固定資產投資增加能夠加大現有的經濟規模,從而促進就業,但接近飽和的市場在外延式的發展途徑下難以產生明顯的長期影響。
(3)固定資產投資的第三產業就業間接效應顯著
Xt-7的t值顯著,R2高達0.934,固定資產投資對第三產業就業量的滯后期影響顯著,固定資產每增加一個百分點,服務業就業量就增加0.396%。模型中沒有同期投資,說明在目前的服務業發展階段下,四川省的固定資產投資對就業沒有很明顯的直接拉動作用,但投資對就業的間接拉動作用很大,其間接乘數為0.396。從長期看,第三產業的就業是固定資產投資的主要“創造效應”的原因是第三產業以第一、第二產業所創造的物質產品為基本條件,各行業關聯度高,產業鏈長,就業機會也更大。
四、政策建議
(一)加快農業現代化步伐
由于固定資產投資對第一產業就業的直接效應和間接效應均為負,因此必須改善第一產業的物質條件,提高科技含量,促進農業現代化的發展進程。實現從傳統農業向初級現代農業、從自給型農業向市場化農業的轉型,實現農業的市場化、商業化、集約化、專業化、工業化、機械化、電氣化、自動化、化學化、良種化、水利化、規?;?、標準化、科學化、制度化和體系化。在形成農業現代性、特色性和多樣性的基礎上,也要注重農業環境污染和水土流失,在確保農民持續較快增收和農村人居環境得到改善的條件下,實現農業發展由主要依靠資源消耗向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轉變。
(二)轉變第二產業的發展方式
由于固定資產對第二產業就業的直接效應顯著,但間接效應不明顯,因此第二產業應以內涵式發展方式擴大經濟規模,走新型工業化道路,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工業化。以科技進步和創新為動力,注重科技進步和勞動者素質的提高,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以質優價廉的商品爭取更大的市場份額。注重工業化過程中的可持續發展,要強調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強調處理好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之間的關系,降低資源消耗,減少環境(下轉287頁)(上接194頁)污染,提供強大的技術支撐,從而大大增強中國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和經濟后勁。在新型工業化的基礎上充分發揮人力資源優勢。
(三)加速發展第三產業
由于固定資產對第三產業就業的直接效應不明顯,但間接效應顯著,因此可以優化第三產業的內部結構,保持傳統批發零售貿易及餐飲業的穩定發展,加快交通運輸業、金融、保險業等大頭產業的發展,大力發展旅游業,提高特色旅游競爭力,改善中小企業、民營經濟、鄉鎮企業等的環境,為就業創造更多機會,注重農村勞動力的培訓,促進勞動力從第一產業想第三產業轉移,加快農村現代化發展,擴展第三產業的覆蓋范圍。以科技為依托,抓住經濟轉型的關鍵點,促進第三產業的興起,保障第三產業的發展規模、服務質量和經濟效應顯著提高。
參考文獻:
[1] 朱文珍,曾志艷.基于誤差修正模型的我國社會投資就業效應研究[J].特區經濟,2012,(2):290-292.
[2] 宋靜.不同所有制結構中資本積累與就業的影響分析[J].經濟問題,2013,(4):39-42.
[3] 王巖,熊娜,陳池波.固定資產投資對三次產業就業水平的影響[J].統計觀察,2012,(10):93-95.
[責任編輯 吳明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