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豐國
為了全面實施素質教育,近幾年國家教育部提出了一系列學校體育改革措施,但是在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下,許多體育教師對素質教育的理解還不夠深刻。李嵐清指出:“素質教育從本質來說,就是以提高國民素質為目標的教育。”素質教育要求體育教師面向全體學生,并發揮自身的創造精神,從學校實際出發設計并組織科學的體育教學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逐漸提高獨立自主的學習能力。這就要求體育教師徹底改變以往的舊觀念和舊思想,并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質和業務素質。
一、提高思想素質
1.改變教育觀念
傳統的教育觀念是以教師為主,教材為中心,教師按照已經制定好的課程順序進行授課,在一定程度上,教師的知識與水平直接決定了教學的效果。而素質教育的要求是以學生發展為中心,重視學生們的主體地位,根據社會和學生的需要來決定教育內容和教學形式。為了適應新時代的教育要求,體育教師必須樹立“以育人為本”“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觀念。
2.改進教學方式
傳統的教學方式是教師在臺上講,學生在臺下聽,或者教師做示范,學生跟著模仿,學生只是按照教師的要求一步一步地學習。現代教育不僅要求教師要教會學生知識,更要讓學生學會學習的本領,培養他們能夠在未知領域中探索知識、發現知識和創新知識的能力。因此體育教師必須根據實際情況不斷創新,構建以學生主動學習為主的新教學方式。
3.提升教學思想
“面向全體學生”,貫徹“健康第一”是目前體育教學的指導思想。教師必須通過體育教學,根據不同的個體需求,努力使全體學生在各自不同的健康基礎上獲得提高。同時還要重視長遠效益,立足于現實,著眼于學生發展的需要,高度重視對學生終身體育意識、興趣、習慣和能力的培養。
二、提高業務素質
在應試教育的理念下,學校衡量體育教師專業素質的高低有如下幾個標準:“一專多能”是衡量體育教師專業素質的具體標準;“一技之長”是衡量體育教師專業素質的另一標準;訓練運動隊的水平如何,在教學中的組織、管理能力的強弱是衡量體育教師專業素質的其他標準。
如果用素質教育的理念來衡量上述幾條標準,已不適合現代的教學要求。新的教學理念要求體育課必須跳出單純的學科范疇,走向一門內涵豐富的綜合課程。在這樣的要求下,教師原有的知識結構顯得非常單薄,原有的知識內容顯得非常匱乏。而在以“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的新理念下,體育教師的專業素質應該圍繞“如何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來評價。所以為了適應新的教學要求,體育教師應從以下幾方面提高自身的專業素質。
1.提高汲取新知識的能力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干事列內馬爾指出:“教育正日益向著包括整個社會和個人終身方向發展。”因此學習不再是一種義務,而是一種權利和責任。當今社會,新的教學形勢正迫切要求教師加強自修,努力讓自己成為具有嶄新科學內涵和人文本質的人才。這就要求教師摒棄學歷至上的陳腐觀念,以鮮活的童趣保持對新知識的熱情,并以系統和深入思考來“統帥”這些自修環節,消化新知識、再塑自我,從而為教育科研奠定堅實基礎。
2.提高教育科研能力
科研能力包括信息收集和處理能力、歸納演繹能力和創新求異能力。
(1)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知識更新換代的速度加快,對教師的信息收集和處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只有不斷加強教育理論的學習,才能視野開闊,自主和自覺地將自己的教育積累和學術活動融入時代發展的潮流中。
(2)歸納演繹能力是教師從“實踐性”向“實踐+研究型”轉化所必備的能力。歸納能力要求教師在觀察和積累大量的感性經驗基礎上將理論升華,提煉出更具普遍性和指導性的教育思想。演繹能力要求教師具備縝密嚴謹的抽象思辨能力,具備從一般到特殊,從抽象到具體的思考力。
(3)創新求異能力,是教師科研能力發展到成熟階段后的一種鮮明標志,達到這種境界的教師善于發現問題,并能揭開復雜的教育現象,提出讓人深思,蘊涵研究價值的問題,并在研究中尋覓規律性真諦,即善于發現問題,又能解決問題。
3.提高動作示范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要想增進健康、增強體質,就必須掌握必要的運動技術和技能。雖然現在的教學模式是以學生的主動學習為主,但絕不是讓體育教師再也不用做動作示范,不需要講解了,而是在這兩方面對體育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素質教育要求教師在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的過程中,也要參與到學生的活動中,教師標準的、優美的示范動作和精辟的講解,勢必會給學生帶來耳目一新的感覺,也會不由自主地激發出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和熱情。
4.提高評價分析能力
評價分析能力,即在課堂中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的能力。體育活動往往要在操場或其他自然環境中進行,學生的心態最容易暴露,平時養成的不良行為也會不自覺地表現出來,特別是在新的教學要求下,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增多,課堂上出現問題的概率比以往要多得多,這就要求體育教師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和機智的判斷,認真觀察以便及早發現問題并采取正確的處理方式來解決問題。
三、目前體育教師面臨的困難
面對素質教育,這些年來體育教師素質的提高是緩慢的,這不僅僅是教師自身的問題,也是普遍存在的社會問題,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社會上重智輕德更輕體,導致體育項目得不到家長和社會的支持,使體育教學發展緩慢。
(2)缺少體育專業人才。近幾年師范畢業生的就業率明顯降低,特別是體育專業的教師,許多學校在近十年里未曾有新人進入,而原有體育教師年齡偏大、思想守舊,較難適應新時期的教育形勢。有的學校讓其他專業的教師改行做體育教師,這從業務能力上就達不到素質教育的要求。
(3)隨著素質教育推行力度的加大,體育課的比重明顯增加,而體育教師人員短缺,導致工作量過大,因此體育教師根本沒有精力從事更多的體育研究,使體育課質量下降,體育教學成為素質教育中最薄弱的一環。
四、對素質教育背景下提高體育教師素質的幾點建議
(1)不遺余力地推廣素質教育,提高全民素質。
(2)主管部門應合理分配教師資源,為發展學校體育教育引進高水平體育專業人才。
(3)加強體育教師的培訓工作,以提高全體教師的業務素質。近幾年來,我市教育局多次舉行體育教師基本功比賽,這大大地提高了體育教師的業務素質。
(4)培養教師自身的自學能力。體育教師長期以來輕視理論學習,學習風氣很淡,學校可以在教學方法和考核制度上進行改革,促使教師養成自學的良好習慣。
面對素質教育的實施,作為一名體育教師在工作態度上必須勤懇敬業,還要時刻保持高尚的師德,并且自身要有“生也有涯而求知無涯”的執著精神,最大限度地開發生命的潛質潛能,使自己的一生成為教不自滿、學不厭倦、生生不息的過程,才無愧于“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的稱號。
(作者單位:山東省榮成市石島實驗中學)
(責任編輯:史雅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