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艷
摘 要:我國幅員遼闊,旅游資源豐富,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少數民族體育旅游逐漸發展起來。體育旅游不僅能夠快速的拉動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發展,而且能夠開發民族地區的地域文化資源,對民族地區的現代化建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通過分析我國少數民族體育旅游發展的優勢和劣勢,進而提出促進體育旅游持續健康發展的策略。
關鍵詞:體育旅游 優勢 策略 少數民族
中圖分類號:G8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06(a)-0214-01
我國少數民族眾多、自然資源豐富,非常適合體育旅游產業的發展。蒙古、新疆、西藏、廣西、云南等少數民族聚居地的地理環境和風俗習慣都十分獨特,各族人民都非常熱愛體育活動,劃龍舟、舞蹈、賽馬、摔跤、騎馬、射箭等體育運動在生活中十分普遍,而且有些體育運動已經發展成為國際大型體育比賽中的必備項目,如摔跤、賽馬等。體育運動不僅能夠豐富人們的日常生活,而且還能強身健體,增強人們的意志。發展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體育對民族體育事業的傳承、發展以及民族經濟的快速發展都起著極大的促進作用。
1 民族體育旅游概述
民族體育旅游主要是少數民族獨特的風俗文化、當地的體育文化與旅游產業密切結合而衍生出的一種新的旅游方式。我國民族體育旅游項目眾多,發展潛力巨大,已成為旅游產業發展中的新亮點,對民族經濟的發展起著十分重要的推動作用。
2 少數民族發展體育旅游的優勢
2.1 具有國際化的世界性高品質
隨著世界經濟的高速發展,體育國際化和經濟全球化的趨勢逐步增強,具有民族特色和獨特地域風格的民族體育文化對人們的吸引力越來越強。遍觀全球,非洲和南美洲在民族體育旅游方面的開發就十分成功,非洲黑人和南美印第安人聚居區各種神秘的且具有獨特風格的體育活動就引起了世界各地的高度關注。這充分驗證了一句話: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
2.2 獨具風格的驚險性、神秘性、精彩性
傳統的文化體育活動不僅具有獨特的民族性和地域性,而且還具有別具風格的精彩性和神秘性,對世界各國人民有著一種非常特殊的吸引力,如彝族的攀巖、哈尼族的磨秋、摔跤、斗牛,藏族的馬術、射箭等,朝鮮族的跳板、秋千、云南少數民族的射弩等都具有獨特的民族風格,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們前來觀賞。
2.3 具有廣泛的參與性
少數民族很多的傳統體育項目不僅簡單易學,而且還不限制參與的人數,如賽龍舟、登山、射箭、摔跤、等,另外像彝族的“阿細跳月”、黎族的“竹竿舞”等傳統文化體育活動都是將歌舞藝術緊緊的融合在一起,具有很高的歷史文化價值。在體育旅游中游客不僅能夠看到少數民族地區獨特的風景,還能深入其中體驗少數民族的生活,這是少數民族體育旅游發展中一個很大的亮點。少數民族體育旅游充分利用了少數民族地區獨特的自然風光、民族風俗和當地的人文資源,這極大的降低了自然景區的建設成本,在保護環境的同時還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發展。
3 我國少數民族發展體育旅游的劣勢分析
對少數民族的體育資源沒有很好的開發和利用,反而更側重于對少數民族自然景觀的開發利用,沒有認識到少數民族體育旅游的發展潛力和獨特優勢。景區中對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開發不到位,如傣族的潑水節、彝族的火把節以及藏族的賽馬節等都沒有得到重點的開發,景區中開發的大都是一些自然風光較好的海濱、山地等。靜態景觀多,動態景觀少,導致景區的觀賞性太強,對人文體育資源的利用相對不足,不能滿足人們出游中所需要的各種參與性設置,導致游客旅游過程中枯燥、乏味,這些都極大的降低了旅游景區的活力、生機和對游客的吸引力。
在我國少數民族體育旅游中,旅游產品老化、資源枯竭、主題趨同的現象十分普遍,這極大的降低了民族體育旅游的吸引力和競爭力。另外景區中缺乏一些互動性強又別具一格的人文體育資源,各個景區的旅游主題基本趨同,這在一定程度上減弱了人們對景區的興趣。
對少數民族旅游資源的開發沒有將自然環境與文化內涵完美的結合起來,文化內涵在景區中沒有得以體現。很多地區只是單純的強調文化內涵的重要性卻沒有將其運用到景區的開發建設中去,導致文化名稱濫用以及文化符號剽竊的現象普遍存在,這極大的降低了景區的趣味性及吸引力。
4 我國少數民族體育旅游健康發展的策略
4.1 堅持民族特色
少數民族具有獨特的自然景觀和別具特色的民族體育文化資源,這在世界歷史文化中是獨一無二的,所以在旅游開發的過程中一定要堅持民族特色,傳承民族文化,不能盲目的跟風。
4.2 樹立強烈的品牌意識
我國的民族體育旅游在開發過程中一定要堅持民族文化的個性化、差異化原則,樹立全國性的市場品牌,并通過實施品牌戰略,將其推向國際。
5 結語
我國少數民族眾多,民族旅游資源十分豐富,在民族體育旅游的發展中應充分發揮民族體育文化的個性化、多樣化特征,堅持少數民族的體育特色,從而塑造出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民族體育旅游。
參考文獻
[1] 姜瑩.少數民族自治區民族體育旅游優勢弱勢分析[J].中國電子商務,2010(12):218-219.
[2] 楊曉軾.旅游文化視域下少數民族村寨體育的發展路徑[J].社會科學家,2013(9):75-77.
[3] 任蓮香.體育全球化與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J].甘肅社會科學,2010(1):8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