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琦 劉杰
摘 要:隨著省內機動車保有量的逐年攀升,機動車尾氣污染物排放總量也隨之增加。而機動車環保檢驗是控制機動車排氣污染物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江蘇省環保檢驗機構在省、市監管部門堅持不懈的共同努力下,基本都能嚴格按照技術規范和相關規定要求開展檢測工作,但環保檢驗機構日常管理及檢測中仍存在一些問題。
關鍵詞:機動車 環保檢驗 機構 問題
中圖分類號:X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06(a)-0133-01
近年來,機動車數量大幅攀升,機動車尾氣排放的污染物總量也不斷增加,對大氣環境污染的貢獻率已呈現日益增加的趨勢,機動車排放的尾氣會誘發兒童、老人等敏感人群各種呼吸道疾病,嚴重損害呼吸系統健康。機動車環保檢驗是控制機動車排氣污染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一輛機動車“生病”時排氣污染物是其正常時的數倍甚至數十倍,定期對車輛進行排氣檢測,能夠準確地查出排氣污染超標車輛,通過維修治理,使其達標排放,從而有效減少機動車污染物排放量,保護大氣環境,保障人體健康。
自江蘇省開展機動車環保檢驗工作以來,機動車環保檢驗機構(以下簡稱“環檢機構”)逐年增加,目前已建有145家環檢機構。這145家機構主要以三種模式經營,分別是公安性質的車輛管理所、公共事業單位性質的綜合性能檢測站和企業性質的社會化檢測站。三種經營模式下的環檢機構,在省、市監管部門堅持不懈的共同努力下,運行和管理逐步好轉,基本都能嚴格按照技術規范和相關規定要求開展檢測,重大違規現象雖鮮有發生,但環檢機構日常管理及檢測中仍存在一些問題。
1 日常檢測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1 儀器設備及系統軟件存在缺陷
分析儀應自動根據要求提示進行五點標準氣標定其HC、CO、NO和CO2的精確度,對于檢測量很高的專業檢測場,本標定應每月一次[1],然而部分環檢機構并沒有按照此規定周期的要求對儀器設備進行規范性標定和檢查,且在標定檢查前均未先進行調零測試,從而造成了標定及檢查結果的誤差值偏大。其次,底盤測功機的空載滑行、加載滑行、加載響應時間、基本慣量測試等由于電機及變頻器自身存在的缺陷,均無法達到預期的目標速度,滑行測試均無法圓滿完成。
1.2 人員管理不到位
工作人員必須經過必要的培訓,有技術知識和專業經驗,并注意知識的更新,做到持證上崗[2]。由于環檢機構的檢測環境較差影響健康問題及給予檢測人員的待遇較低等原因,造成機構人員流動變化大。很多新人未經過系統學習和現場實踐操作就直接上線檢測,自然無法滿足規范操作的要求。環檢機構崗位一般可分為機構負責人、授權簽字人、技術負責人、質量負責人、質量監督員、設備管理員、操作員、引車員、登錄員等,環保檢驗工作對上述每個崗位職責及要求是非常之嚴格,如授權簽字人對檢測報告的審核及簽發能力、質量負責人對質量體系內容的熟知度和組織實施性、設備操作員獨立完成日常標定檢查的能力、引車員駕駛車輛熟練和資質能力、登錄員對車輛信息參數的判斷力等這些都是影響環保檢驗工作能否順利開展的重要人為因素,所以上述人員必須經過省環保廳組織的系統培訓,取得相應的人員上崗證。但部分環檢機構由于檢測業務繁忙,未能及時參加培訓考證不能滿足環檢機構的人員100%持證上崗要求。
1.3 質量管理體系不完善
由于部分環檢機構缺乏相應的體系文件記錄理念,在日常運行和檢測中對相應的記錄內容缺乏規范性和要求性,所以管理體系不完善之處主要體現在損耗品更換和保養記錄缺失、檢測設備使用維護記錄不全及維修后的跟蹤驗證內容缺失、標準物質的采購和更換記錄不全,年度人員培訓考核計劃及實施情況缺少等。
1.4 檢測操作不規范,現場管理混亂
部分環檢機構為了追求檢測數量,提高檢測效益,明顯降低了檢測質量,主要體現在:未放置車輛剎塊、取樣探頭插入深度不滿足要求、前驅車輛未拉駐車系統、檢測前未關閉車輛的空調暖風裝置、車輛“急停、急駛離”測功機、柴油車自由加速測試油門踏板不到位等方面的問題。同時不按照規范要求進行外檢現象尤為突出,外檢單填制內容存在明顯錯誤或信息空缺,人為隨意性太強導致外檢工作形同虛設。
《在用機動車排放污染物檢測機構技術規范》中規定:“檢測場所內客戶等候區與測試區應分開設置,并有明顯標識。”某些環檢機構現場管理混亂主要體現在:檢測現場“臟”“亂”“差”、非檢測操作人員隨意進出檢測區域、檢測人員未配戴上崗證、場內引導標識不明顯及檢測流程不規范等。
1.5 檢測報告存在明顯錯誤,審核不到位
檢測報告上存在的問題,主要體現在填寫車輛信息不全、氣象參數存在明顯錯誤、報告格式不統一、審核簽字松散不嚴等方面,這說明授權簽字人在手工簽發報告時未進行細致的審核,部分機構對于報告簽發環節流于形式。
2 加強環檢機構監管的建議
2.1 加強監管機構和人員建設
監管機構和人員直接影響到環檢機構的運行狀況,要進一步規范環檢機構的運行必須有長期穩定的管理隊伍及行之有效的手段,因此加強監管機構管理及人員建設已成為機動車排氣污染防治工作的重中之重。
2.2 加強對監管人員的培訓
由于監管部門對環檢機構的管理工作接觸較少,檢測經驗尚不豐富加之監管部門人員自身的流動性,造成不少地方監管人員缺少有效的手段和方法,建議可以采取分片區的小班化培訓,將理論學習和現場實踐相結合,切實提高監管人員的技術業務水平,為以后的工作提供行之有效的幫助。
2.3 增加各地自查及抽查頻次
各地環保管理部門應增加對轄區內環檢機構的抽查頻次,制定檢查方案,強化檢查內容,可每季度匯總檢查發現的問題及問題解決情況。
2.4 強化思想、加強交流
由環保監管部門牽頭,以會議的形式向每家環檢機構的法人代表灌輸規范經營思想理念,從源頭抓起配合相關措施,保證環檢機構自身的紀律性。
綜上所述,只有加大了監管力度、提升了管理理念、規范了操作經營才能保證“人、機、料、法、環”處于最完善且規范的狀態!妥善找出環檢機構實際存在的問題,配合行之有效的措施,切切實實給予解決,進一步提高環檢機構的檢測質量,又好又快的緩解機動車尾氣污染物排放的問題。
參考文獻
[1] GB18285-2005,點燃式發動機汽車排氣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測量方法(雙怠速法及簡易工況法)[S].
[2] 在用機動車排放污染物檢測機構技術規范(環發[2005]15號)[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