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雪梅
摘 要:初中化學教學教材為培養學生安全意識及能力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在化學教學中充分運用“體驗式學習”這種實用且行之有效教學模式,使學生在活動中逐漸培養了安全意識和自救自護能力。對化學體驗式學習中學生安全意識及自救自護能力培養進行深入探討,是化學教學改革中一項有意義的嘗試。
關鍵詞:化學;體驗式學習;學生安全意識;自救自護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4)30-0240-02
體驗式學習即通過實踐來認識周圍事物,或者說,通過能使學習者完完全全地參與學習過程,使學習者真正成為課堂的主角。工讀學校的學生因自身存在諸多問題而厭學者居多,在課堂教學中充分運用“體驗式學習”教學模式是一種比較實用且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同時初中化學教學教材為培養學生安全意識及能力提供了豐富的素材,為提高廣大中學生的安全防范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全面落實“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我校對化學體驗式學習中學生安全意識及能力培養進行深入研究探討,下面就“如何在化學體驗教學中培養學生安全意識和能力”談一些粗淺的看法。
一、通過興趣激發體驗培養學生安全意識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學生一旦對化學學習感興趣,就會愉快地、主動地去探究它。在化學教學中根據化學學科及學生的特點創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教學情境,讓學生獲得興趣激發體驗的同時也可以培養學生的安全意識。化學教學中可利用化學實驗、問題情景、視聽媒體、故事、日常社會生活中的事例等創設教學情境,使學生從中獲得興趣激發的體驗,同時培養學生的安全意識。例如:“粉塵爆炸實驗”、“酸雨危害的模擬實驗”、溶液的酸堿性對頭發的影響等與學生生活聯系緊密、儀器簡單并體現環境保護精神的實驗。通過傳授大氣污染與防治的知識讓學生知道被污染的空氣會影響作物生長,破壞生態平衡,嚴重損害人體健康,因此要改善環境狀況,加強大氣質量監測,使用清潔能源,積極植樹造林,種植花草等以保護空氣,增強學生環境保護安全意識。
二、通過科學探究體驗可以培養學生安全意識及自救自護能力
探究學習是一種以學生的知識探索活動為主的學習方式,學生根據探究性問題以及主題相關的學習資料,主動進行假設、探索、驗證、歸納、解釋,以及討論活動,解決相關的探究性問題。化學是一門與日常社會生活、生產實際聯系緊密的自然科學,這就決定了自然現象、社會生活、生產實踐都能為化學教學提供豐富而有效的科學探究素材。如某些食品包裝袋內常放一小包干燥劑,包裝袋上說明“含生石灰,請勿食用”,你知道生石灰用作干燥劑的原理嗎?怎樣用科學探究的方法證明其含生石灰呢?為安全地進行化學科學探究實驗,實驗時一定要做到以下幾點:要按照操作規定進行實驗;要在預備室準備好實驗,做到無誤后方可拿到教室或實驗室做;在做有毒、可燃性實驗時,一定要在通風櫥里做或打開門窗,使空氣流通;在點燃或加熱可燃性氣體前切勿混入空氣或氧化劑。不要取用未經鑒定無標簽的試劑,隨配隨用,不可久置,用藥量寧少勿多;要向能者請教或查清資料再做沒做過的實驗,不要貿然實驗。要記熟步驟多的實驗的操作順序,不可以看一步做一步;要有一定的實驗室安全設施;要熟練掌握實驗室事故的急救方法和處理措施。只要我們遵循操作規程,認真仔細地進行操作,了解各種化學實驗事故發生的引發原因,就可避免各種事故的發生,做到安全實驗。如實驗室藥品取用時要求學生不能用手接觸藥品,不要把鼻孔湊到容器口去聞藥品的氣味,不得嘗任何藥品的味道;使用酒精燈時,絕對禁止向燃著的酒精燈里添加酒精,以免失火;絕對禁止用酒精燈引燃另一只酒精燈,用完酒精燈后,必須用燈帽蓋滅,不可用嘴去吹。加熱試管里的液體時,試管口不能對著人;實驗中要特別注意保護眼睛,萬一眼睛里濺進了藥液(尤其是有腐蝕性或有毒的藥液),要立即用水沖洗(切不可用手揉眼睛)。洗的時候要眨眼睛,必要時請醫生治療。提倡使用防護鏡等等。
有效利用多媒體技術模擬實驗,亦可以培養學生的安全意識。如有些反應物或生成物有毒或有刺激性,做這些實驗一方面會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另一方面也會影響環境,不利于學生環境保護意識的形成;還有一些化學實驗如果錯誤操作會有很大的危險性,如濃硫酸的稀釋,將水直接倒入濃硫酸中,液體沸騰并飛濺。化學實驗中有效利用多媒體技術模擬實驗,會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從而對實驗中的安全規范操作引起高度的重視。
三、通過知識應用體驗,可以培養學生安全意識和自救自護能力
如在學習《燃燒與滅火》后,學生掌握了火災發生時如何逃生自救,如當發生火災時,盡可能采取撲救措施:切斷電源、關閉燃氣閥門、移開可燃物、隔絕空氣;根據燃燒物的性質將合適的滅火劑直接噴射到燃燒物上及其周圍的地方;如果火勢很大,就一定要立即報警,報警時一定要說清楚起火的地點、火勢的大小、燃燒物是什么、是樓房還是平房、有無被困人員,同時要講清自己的姓名、電話,并派人到最近的路口接應消防車,不能只顧滅火或搶救物品而貽誤戰機;要根據火災情況及時將家庭成員疏散到安全的地方,如不能確定火場內是否有人應盡快查找;如果下樓通道被火封住無法逃生時,要將被單、臺布撕成布條結成繩索系牢窗戶,再用布護住手心順繩滑下;如果室內起火萬勿開門,應跳入陽臺或窗戶呼喊救援或用前法拖救,以防熱氣和濃煙涌入引起窒息或灼傷;煙霧較濃時不要驚慌,要用膝肘著地,呼吸要小而淺,匍匐前進,力爭向下方逃脫;在非上樓不可的情況下,應屏住呼吸上樓,因為濃煙上樓的速度是每秒3—5米,而人上樓的速度為每秒0.5米;逃離時要用濕毛巾掩住口鼻,也可用衣服、布類打濕后掩住口鼻,帶嬰兒逃離時應將濕布輕蒙在頭上,一手抱著一手抓地逃出;逃離前應將房門關緊,特別是在住戶多的大樓和旅館里,采用這個措施可以將火焰、濃煙禁錮在起火房間里,不致迅速蔓延,能為本人和大家贏得寶貴時間。在實驗室中,如果不慎將燃著的酒精燈碰倒,酒精流出著起火來,不要驚慌,立即用潮濕的毛巾或細沙覆蓋著火處,火很快就會撲滅。只要我們掌握自救和自護的知識和技能,鍛煉自己自護自救的能力,不僅能保護自己還能救護他人,保護財產,把損失盡可能降低到最小限度。
四、通過責任感體驗加強學生環境保護安全意識的培養
學習酸雨內容后,學生掌握了產生酸雨的原因之一是空氣中的二氧化硫引起的,酸雨對地球上的動植物、文物都有破壞影響,怎樣減少酸雨的產生呢?學生通過查閱資料,運用已有知識提出方案:減少煤作燃料;采用燃料脫硫技術;開發新能源;含二氧化硫的廢氣經過處理后再排放。
通過綠色化學相關體驗,設計對環境只有盡可能小或沒有負面作用,并且在經濟上和技術上又可行的化學產品的過程,選擇的實驗大多數反應物和生成物無污染或污染小;在反應過程中和化工生產中要盡量減少或消除使用和生產有害物質;認識到綠色化學是在催化、合成、分離、工藝等領域實現污染預防的重要手段,在密閉的裝置內進行污染性較強的反應物實驗,如無法進行密閉實驗時,要采取其他防護措施或在通風櫥進行;有效地回收和處理產生的污染物;要體現實驗綠色化,防止學生操作不當造成污染,規范實驗操作,一些有污染而需要制備的物質,教師要在實驗前制備好分給學生。
為增強學生環保意識,提倡微型實驗,是一種新的化學實驗形式,具有以下一些特點:節省實驗經費。操作安全、污染小、節省實驗時間、易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微型實驗藥品用量少,儀器來源廣泛,可以實現人人動手;反應產物少,對環境污染小,實驗危險率低,還具有反應速率快、現象明顯的特點。同時學生通過自制儀器和動手做實驗,既訓練了動手能力,又增強了參與意識,且大大地激發了學生進行化學實驗的興趣,培養了創新思維。如制取氧氣由加熱高錳酸鉀或氯酸鉀的方法改為使用過氧化氫分解(通常用二氧化錳做催化劑)的方法。
通過參觀本地的“三廢”處理設施(或觀看有關的影像資料),組織討論等體驗形式,使學生認識“三廢”(廢水、廢氣和廢渣)處理的必要性以及處理的一般原則;了解典型的大氣、水、土壤污染物的來源及危害;認識合理使用化肥、農藥對保護環境的重要意義;認識到水體污染,不僅影響工農業、漁業生產,破壞水生生態系統,還會直接危害人體健康。因此必須采取各種措施,預防和治理水污染,保護和改善水質。為了人類的生存和發展,人人都應該關心水、愛惜水、保護水。使學生初步形成正確、合理地使用化學物質的意識,認識化學在環境監測與環境保護中的重要作用,樹立保護環境、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意識,保證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五、通過化學與生活體驗使學生關愛生命、關注健康,注意食品衛生安全
通過了解某些元素(如鈣、鐵、鋅等)對人體健康的重要作用;了解對生命活動具有重要意義的有機物(如糖、淀粉、油脂、氨基酸、蛋白質、維生素等),知道某些物質(如一氧化碳、甲醛、黃曲霉素等)有損人體健康,認識掌握化學知識能幫助人們抵御有害物質的侵害。通過收集有關微量元素、維生素與人體健康有關系的資料的體驗了解人如何攝取這些物質。通過收集化學物質引起毒害(如吸入有害氣體、誤食有毒物質、家居裝修材料釋放物的污染等)的資料,提出防止這些危害的建議。通過觀看錄像,了解一氧化碳、尼古丁等物質的危害。觀看防毒、禁毒展覽或影像資料。通過討論化學制品對人類的健康有益還是有害?有關誤用化學物質危害人體健康的事件(如食鹽和工業用鹽的誤用);常見的食品添加劑,我國使用食品添加劑的有關規定;吸煙者的肺部病理照片、錄像或圖片;被污染或變質的食物對人體的危害;人類重要的營養物質對生命的重要意義等體驗,形成合理安排飲食的意識,增強自我保健和保護的意識和能力。
總之,我們只要全面落實“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時刻牢記“安全重于泰山”,深入挖掘教材內涵,并適時適度應用于體驗教育中,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學生安全教育活動,相信學生的安全意識和自救自護能力會不同程度得到增強。目前在化學體驗式學習中培養學生安全意識和自救自護能力在我校尚處在初步試驗階段,還有許多理論與實踐問題需要我們進一步去探索。
參考文獻:
[1]皮連生,劉杰.現代教學設計[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
[2]林思寧.體驗式學習[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
[3]陳旭遠.引領新課程:初中化學實施難點與教學對策[M].北京:中國文聯出版社,2005.
[4]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化學》(九年級上、下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