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淑萍
摘 要: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方式和思想意識也發生變化。職業院校的學生需要理解經濟發生史,理解經濟生活的發展、變化和影響,逐步培養自己的經濟意識。職業院校應該加強對中職生經濟意識的培養,提高中職生的綜合素質。本文主要對中職生經濟意識的培養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職業院校 中職生 經濟意識
中圖分類號:G71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04(a)-0170-01
1 經濟意識的概述
經濟意識事故人類在進行生產、分配、交換和消費過程中形成的,反映人與人之間關系的心理過程。經濟意識包括:經濟生活觀點、經濟制度觀點和管理形式觀點[1],屬于意識范疇。經濟意識來源于生活,反映反映經濟生活。經濟意識可以劃分為國家經濟意識和公民經濟意識。國家經濟意識是國家政府對經濟活動中的動機、利益和關系,對民族的發展至關重要。自從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明確經濟發展目標,營造良好的外部經濟環境,促進社會的發展。公民經濟意識就是我們平時說的經濟意識,是公民對周圍經濟現象、經濟規律的看法,所以公民經濟意識就是經濟頭腦[2],用最少的投入換取最大的收獲。公民經濟意識包含有:市場意識、經濟意識、創新意識、危機意識和風險意識。
2 職業院校中職生經濟意識現狀
自從我國實行計劃生育以來,每個家庭只有一個孩子,從小就處于嬌生慣養的環境中。部分家長過于溺愛孩子,生怕孩子受任何委屈,嚴重影響中職生經濟意識的培養。中職生雖然受過高等教育,但他們認為自己學歷不夠。可見,自卑心理仍然停留在中職生的腦子里。這主要歸咎于中職生缺乏經濟意識,所以教師要消除中職生在成長過程中的自卑心理,培養中職生的經濟意識,解放中職生的思想。一方面,中職生通過社會實踐,擴大自己的生活空間,實現自己的理想;另一方面,中職生通過自我評價,客觀地認識自己的社會價值和地位,客服自卑心理。同時,中職生應該意識到自己與其他大學生擁有平等的權利,找到自己的社會價值。職業院校通過各種精彩的社會實踐,關注中職生的成長,培養中職生的參與意識,促使其能夠從社會實踐中得到鍛煉。因此,職業院校通過培養中職生經濟意識,幫助她們正確認識自己,鼓勵其不斷努力奮斗,實現自我的人生價值。
3 培養中職生經濟意識的對策
3.1 幫助中職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中職生應該尊重自己的人格,維護自己的尊嚴和價值,實現自我價值,奮發圖強。中職生擁有自尊以后,才能更好地認識和肯定自己的價值。職業院校通過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形成優良的校風,才能促使中職生獨立、自由和全面地發展,促進中職生健康成長。中職院校利用網絡技術,為中職生構建網絡信息平臺,開始經濟意識講堂,經濟意識專欄,及時地了解中職生的思想動態,為中職生排憂解難,使其感受到學習更多的關愛。
3.2 注重心理健康教育
良好的心理素質可以幫助中職生獲得成功,所以中職業院校應該注重中職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世界作為人類存在的重要標志,與人的幸福密切聯系。因此,職業院校應該加強對中職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中職生抗挫折能力和心理綜合素質,進而消除中職生的自卑心理,積極面對人生抉擇。
首先,中職院校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學校通過全面教育、加強管理,防止中職生產生失望和壓抑的心理。同時,學校通過人性化、理性化的制度,使中職生遠離恐懼、逆反等情緒。另外,學校豐富中職生的文化生活,凈化校園環境,使中職生保持愉悅的心理。中職生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避免自卑、空虛心理的產生。其次,學校較強心理健康輔導,不斷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加大心理健康的教育力度,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組織心理健康實踐活動。學校積極引導中職生理論聯系實際,提高中職生心理承受能力,使其自如地應對各種現實問題。學校幫助中職生認識到自身的優勢,客觀、全面地掌握自己所處的客觀環境。這樣中職生才能清楚自己的價值,明確自己的位置,消除依賴心理,樹立正確的就業觀。
3.3 注重中職生的綜合能力的培養
職業院校需要加強對中職生的思想教育,幫助其養成健康、樂觀、向上、勤奮的意識。通過對中職生有針對性的指導,可以幫助她們消除害怕就業的心理,消除學歷弱勢的不良影響。
同時,職業學校要強化中職生市場競爭意識,通過提高自身競爭力來實現就業。中職生應該降低就業期望值,走出思想誤區,積極主動進行就業。職業院校加強心理健康指導工作,培養中職生的健康心理,使其正確面對就業。自我意識可以改變人的主觀因素,使其進行自我監督、自我完善,所以中職生應該發現自己的優點,客服自己的缺點,實現自我心理教育。因此,中職生從自我做起,樹立正確的經濟意識,主動投入到社會實踐中,擴大交際范圍,縮短理想與現實的差距,讓自己真正地感受到幸福。中職生只有不斷提高自己的綜合能力,實現自尊、自愛、自信、自立,才能在社會上找到自己的位置。對于大多數中職生來說,學習文化知識是實現自我價值的前提,所以中職生通過不斷提高自身思想素質、心理素質,強化競爭意識、市場意識和就業意識,才能拓展自己的視野,成為祖國的棟梁之才。中職生通過自我提高,才能走出心理困惑,客服心理矛盾,實現自我發展,展現自己的才能,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
3.4 關注家庭教育
除了職業學校、社會的關注,家長也應該關注中職生經濟意識培養問題。因此,家庭教育是中職生正確經濟意識培養的重要途徑。家長可以根據自己的社會實踐經驗來教育中職生,幫助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使其能看清自己所面臨的困難和挫折。這樣中職生就會通過學習和實踐,提高自己的綜合競爭力,獨立地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同時,家長應該與孩子進行溝通,了解孩子的心理困惑,幫助實現自我價值。
參考文獻
[1] 徐寶貴.充分發揮輔導員職業優勢切實加強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工作[J].出國與就業:就業版,2011(13).
[2] 徐惠忠,徐世艾,韓曉玲.大學生就業問題本源探析與對策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