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紅
摘 要:高等職業院校是國家高素質技能人才培養的搖籃,當前,優秀的高職院校都已經深入開始校企融合的辦學模式。學生在校期間會接觸企業文化、學習企業工作流程,部分院校也在嘗試按照企業的人才管理規范進行學生管理工作。作為思政課的教師必須首要敏感的發現這些問題,然后要將其在思政課的課內課外弘揚企業文化的優勢核心觀念,同時也要解決校企文化融合下的弊端問題。當前,構建基于高職院校校企文化對接的思政課實踐教學體系有著深遠的實踐意義。文章研究了構建校企文化對接的思政課實踐教學體系的必要性、構建策略、以及保障其順利實施的有效方法。
關鍵詞:高職 校企文化對接 思政課 實踐教學體系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06(a)-0194-02
高等職業院校在近些年的國家示范校建設進程當中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高等職業院校是國家高素質技能人才培養的搖籃,當前,優秀的高職院校都已經深入開始校企融合的辦學模式。學生在校期間會接觸企業文化、學習企業工作流程,部分院校也在嘗試按照企業的人才管理規范進行學生管理工作。
思政課是學生在校期間的一門重要課程,是對學生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起到正確指引的作用。在新時期校園文化悄然發生變化,融入了企業元素之后,作為思政課的實踐教學體育又應該做哪些改進是我們必須探討的問題。
作為思政課的教師必須首要敏感的發現這些問題,然后要將其在思政課的課內課外弘揚企業文化的優勢核心觀念,同時也要解決校企文化融合下的弊端問題。這就需要實踐教學體系的改革。
1 構建校企文化對接的思政課實踐教學體系的必要性分析
1.1 是適合高職院校發展的重要途徑
高等職業院校不同于本科院校,它是面向企業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搖籃,因此,在高職院校里必須融入企業元素,才能讓學生在校期間就接觸企業的文化,以使其工作后能夠適應企業的文化。而思政課是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陣地,在時期要與時俱進,主動接納企業文化,為企業文化向校園文化的傳播起到很好的輔助、過濾作用。那么構建高職院校校企文化對接的思政課實踐教學體系是必然選擇。
1.2 是校企文化對接中揚長避短的重要方式
校園是學生讀書學習、增進知識的地方,由學生、教師、教輔人員組成,學生在這里學習、生活、參加各種文體活動。可以說校園是學生生活的主體環境,校園文化純凈、簡單,以學習知識文化為主要目的,以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為主要目標。它以精神文化為核心,校園中以和諧向上為主旋律。
企業文化是以生產、經營、服務為主的以營利為目的的社會元素,它在市場經濟的環境下不斷發展變化。隨著企業的發展,最終形成一種長期存在的、員工認可的企業風格。具體包括整體價值觀,行為準則、經營特色、道德規范、信仰追求、管理風格的總和。企業文化也是由企業精神文化、行為文化、物質文化和制度文化這四個層次所構成的復合體,四者之間的關系可比喻為企業文化的核心層、中間層和外在層,其最終結果是融合了社會文化以及其自身組織管理實踐活動的產物。
由于高等職業院校是由培養應用技能型人才培養的主陣地,是面向企業進行人才輸出的,所以校企融合是必然趨勢,是讓學生近距離接觸企業的一種方法。在校企融合的過程當中,企業文化必然要融入到校園文化當中,打破原有的簡單、純凈的校園文化。將更多的制度、規范、考核方式、競爭方式帶入校園,也會對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社會觀帶來一定的沖擊。
而高職院校的學生正處在20歲上下的年紀,是一個思想多變的年紀,如果任企業文化肆意的沖擊校園文化,必然會導致一部分學生過分關注企業文化層面的如利益驅動等問題,而動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表現最為突出的是學生去企業頂崗實習或在校園內參與企業項目實踐后,接觸到真實企業的管理規范、淘汰機制、績效考核標準等以后,一方面是欣喜的看到學生在自我管理等方面有了很大的起色,同時,也能看到一部分學生對學校里的文化活動興趣不足,只關注于“賺錢”,甚至與同學“溝心斗角”。有人開始對思政課采用漠視態度,部分人還把社會上那些拜金主義的不良思想帶到校園當中,影響到學生思想層面的健康成長。
2 高職院校構建校企文化對接的思政課實踐教學體系策略研究
2.1 增加社會實踐活動中的思政教學
當前,各院校都十分重視學生的社會實踐教學,并且已經開始起步,但是,部分院校的社會實踐教學仍浮在表面,沒能深入的去研究實施方法。只是要求學生填寫社會實踐報告等文檔,并不為學生提供社會實踐的機會。也就是說社會實踐并沒有落到實處。而學生的頂崗實習卻是學生社會實踐的最重要環節,因此,作為思政課教學必須要抓住社會實踐的這一主要陣地展開教學。在構建思政課實踐教學體系的過程當中,我們可以把社會實踐教學納入其中。以企業為基點,與學生專業對口,讓合作企業的先進代表或者往界優秀畢業生來到校園為學生作激勵。另外,在學生的實習實訓環節,也要將思政教育融入其中。當學生進行企業或校園實訓環境中進行頂崗實習等活動時,思政課教師也要設計實踐教學內容,及時地對學生做思政教育,將思政課開展到企業一線。
2.2 構建企業思政實踐教學基地
每一個優秀的企業都會孕育出優秀的企業文化,而每一企業的文化又會有其特色,我們要認真研究合作企業的文化,將企業中優秀的文化引入到課堂教學當中。同時,我們也要關注校園文化的重要性,要將思想政治教學深入到企業當中,在企業構建思想政治教學實踐基地,一方面將企業文化中的典型性的、可傳遞的文化通過文化基地傳輸給相應專業的學生。另一方面,也將思想政治教學帶到企業,深入企業為學生提供思想政治教育,同時也為企業的思政教育服務。
2.3 建立建全校企融合實踐教學管理制度
思政課的實踐教學在開展中需要校方在政策、制度各方面給予激極配合,因為其涉及到學生的教學管理、學生管理,還有使用經費等問題。因此,要想思政課的實踐教學體系順利開展,必須要與各部門溝通協調,敦促相關部站出臺相關的教學管理制度,以輔助思政課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endprint
2.4 構建基于校企文化對接的思政課實踐教學評價體系
對于校園文化來說教學評價永遠是一個風向標,它是引導學生學習的重要航燈。因此在構建思政課實踐教學體系的過程當中,一定要同時構建其評價體系。思政教育是一個在外在環境中不斷學習與積累,最終形成內化與升華的過程。因此,評價的過程也應當考慮全程式評價,多角度評價。將學生日常的各方面表現都納入到考核范圍內,將學生在企業實習中的表現由企業人員在思政方面給予評價并記入實踐教學成績當中。
在評價體系構建時,要注意靈活性、通用性、適用性。一方面要明確各項考慮的內容、分值,并且要求其是可行的、適用的;另一方面評價標準要各專業通用,同時也要考慮到靈活性,可能在實踐教學中,某專業增加或減少了哪個環節,那么評價也要有配合變通的機制。
3 基于高職院校校企文化對接的思政課實踐教學體系應用的保障研究
3.1 構建保障體系
思想政治實際教學體系的構建需要各方面的保障體系配套建設。具體涉及到相關政策的配套、資金的配套、教師的配套,在各方面足夠重的前提下,將實踐教學體系進行切實的推進。
例如:學生頂崗實習實訓期間的工作安排,大多由實習單位確定,在具體對接上,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指導教師難免出現斷檔。企業安排的時間和地點,不一定適合教師的實踐教學,這就需要思政教師、學生所在院系與企業多協調、溝通。學院思政教學部門也要創新工作思路、工作方法,實現教學管理的靈活與規范兼備。
同時,在改革初期也要采取適當的激勵機制,對推進思政課實踐教學體系的教師給予獎勵,大力支持教師開展相關科研工作。
3.2 構建企業基地,使其發揮且實有效的作用
要充分調動學校多方力量,主動發現發掘對思政課教學有益的實踐教學基地,與企業簽訂實踐教學基地建設協議。保持長期合作關系,實現雙贏,保證實踐基地的穩定性和實踐教學的持續性。
避免出現形式主義,去掛個牌,走個儀式,設個辦公室,然后長期沒有實質性工作開展。不要覺得是給企業添麻煩。對于企業來說專門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員基本是沒有的,或者也是有限的,所以對員工以及實習員工的思政教育顯得力不從心。學校將思想政治教育帶進企業,構建基地,對企業來說也是求之不得的事情,新員工入職后隨時可接受到校方的思想政治跟蹤教育,必將會使員工們煥發的青春與熱情,工作中必然愛崗敬業,開拓創新,一方面給公司帶來直接利益,同時也會對老員工起到帶動作用,潛移默化的為企業文化增添新的生機與活動。
3.3 培養師資力量
校企合作對思政課教學提出了新要求,需要一批專業知識和文化素養扎實、社會實踐經驗豐富的“雙師型”實踐教學教師隊伍。另外輔導員尤其是企業人員也應參與對學生實踐教學中來。輔導員作為學生工作的直接管理者,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建議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站,將合部的輔導員都吸收到工作站當中,進行系統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學習與實踐,培養其思想政治實踐教學的能力,將其培養成學生身邊的思想政治實踐教學指導教師。畢竟,輔導員是最了解學生情況的人,當其掌握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工具,就可以隨時隨地針對學生的情況,進行思想政治實踐教學,更有針對性,教學效果更好。
4 結語
總之,當前高職院校校企文化對接的思政課實踐教學體系已經適在必行,各院校還需針對自身工作的實踐情況,與企業合作辦法的發展進度等客觀因素,對實踐教學體系進行整體的設計與規劃,并在實踐中不斷的完善,以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能夠真正在實踐中發揮作用,為學生服務、為企業服務,同時也是為社會和諧發展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 周榮甲.試談校企合作視野下的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J].理論觀察,2013(6):134-135.
[2] 陳偉平.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職“概論”課實踐教學探索[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2(21):82-83.
[3] 吳興富.有效實施高職思政課實踐教學的基本保障[J].社科縱橫,2010(11):139-141.
[4] 姬興華,何玉付,訾興建.高職院校實踐教學重在管理[J].職教論壇,2010(33):77-79.
[5] 張琳琳.構建高職院校實踐教學體系提高高技能人才培養質量[J].山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2010(12):36-37.
[6] 閆穎.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創新模式的研究[J].改革與開放, 2010(24):189,191.
[7] 胡濟林.以教學競賽為平臺深化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改革[J].青島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2):54-57.
[8] 林陽.國防教育對提升高職院校學生綜合素質的意義[J].武漢交通職業學院學報,2013(1):68-71.
[9] 張音宇.高職商貿類專業思想政治教育與“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融合[J].廣州職業教育論壇,2012(5):56-59,6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