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然
主持人:五糧液三季報欠佳,應如何理解其業績下滑?
青城:2012年國慶前后,如果有誰說兩年后五糧液的3季報凈利潤將下降到7個億,他一定會被五粉罵的狗血噴頭。2012年3季度,五糧液單季凈利潤27.5個億,而兩年后的今天,這個數字猛地跌落到6.99億元,不到當年的三分之一。
當白酒虛假繁榮消退以后,大家才猛然發現五糧液在裸游,準確地說是五粉發現自個兒在裸游。五糧液公司這次輸得太慘,不但一哥的位置不保,老二恐怕也會被奪去。洋河是不是在覬覦五糧液的老二地位?
當然,比五糧液還慘的當然是它家的投資者,就像我這樣的人。作為資深白酒投資者,我其實也算得上半個行業專家。有個段子這樣說:當你買了只不斷上漲的股票,你會賺錢;當你買到的是只不斷下跌的股票,你會成為行業專家。我就是這樣被迫修煉為白酒行業專家的。
我當然很早就預見到白酒行業寒冬來臨,我這個白酒專家也不是浪得虛名的。我之所以沒拋掉白酒股,是覺得五糧液“棉衣”厚,足以穿越寒冬季節。事實證明我確實樂觀了,不!是五糧液不夠爭氣啊,瞧瞧茅臺、瞧瞧洋河,人家可沒這么差勁的。
胡義:對于五糧液的三季報,我倒沒有青城那么“悲憤”。其實白酒具有不同于其他商品的一個重要的特點。它不同于牛奶和鋼鐵企業,它產品的保質期極長。它不同于手機和服裝行業,它放幾年都不會過時成為廢品。
由于它的這個特點,就決定了白酒從出廠,到最終被喝掉的過程很長。前幾年因為五糧液不斷漲價,銀基囤了十幾億的五糧液。這十幾億的酒已經在當時被計入五糧液的銷售收入。現在白酒進入降價階段,沒人愿意囤貨,以往類似銀基囤貨的經銷商,就要先把原來的庫存銷售出去再進貨。這時,反映五糧液業績的廠家出貨量就大減。但實際市場銷售的減少并沒有那么大。
由于白酒從廠家出貨到最終被消費的中間有經銷商的“囤貨”與“清貨”動作,有點類似杠桿,它可以放大市場的實際情況。如果直觀的看報表的業績,2013年3季度比2012年下季度下跌了52%,今年又比2013年同期下跌近50%。那么,是不是五糧液在2012年的終端市場銷售了10瓶,去年就只銷售了5瓶,而今年就僅僅剩下2.5瓶呢?
顯然不是。種種跡象表明,今年五糧液的市場真實銷售量甚至是大于2012年的。而一旦歷史庫存消化完畢,白酒,尤其是有實力的名優酒企的彈性是非常大的。
主持人:具體到三季報中的其它數據,比如銷售費用大增,以及銷售收到的現金等數據,各位如何評價?
青城:其實我也并不是“悲憤”,在這里我可以重復一下我買五糧液的理由,買它不是因為它傲然挺立、卓爾不凡,而是因為它估值便宜,這個理由現在依然成立。說到這里,我心也釋然了,我對五糧液的信心來源于兩個方面:
首先從三季報看,銷售形式似乎已經觸底。季報上找不出足夠的數據來支撐五糧液實際銷售情況比報表要好。但從本期收到銷售商品的現金判斷,本期實際情況要好于去年同期。
另外,費用調整后的凈利潤好于去年同期。五糧液本期凈利潤同比下滑的主要原因是銷售費用大幅度激增,三季度一個季度增加11億,這筆銷售費用開支公司季報的解釋是“加大市場支持力度”。費用調整后,如果按前幾年的平均費用率計算,五糧液本期的凈利潤不低于15個億。
當然了,相比151億銷售收入,銷售費用28.9億元那是高得離譜!五糧液銷售費用的大幅度增加,是基于它的渠道戰略重構之需要,似乎是想用現金去“收買+收編”二三線酒企的經銷商?五糧液手握200余億的現金,這可不是鬧著玩的,公司在下一盤很大很大的棋。
胡義:上一輪白酒從800萬噸調整到300萬噸,死了無數的白酒企業,但茅臺五糧液基本只是在最初略有波動,但并未受整體調整的影響,產量和業績是一路向上的。
這很符合市場調整的邏輯:市場好,阿貓阿狗都賺錢,市場不好,對不起,阿貓阿狗就要先死。難道這一輪白酒的調整是名優酒廠先死?阿貓阿狗最終做大做強?
目前市場的邏輯是這樣的:白酒的調整才剛開始,老窖和五糧液的報表就顯示走向死亡的節奏,那么白酒萬一調整個十年八年,后果不堪設想呀!請大家用第二層思維再想想,是這樣嗎?
主持人:這一輪調整,五糧液的股價下行幅度比茅臺要大的多,應該如何去理解?另外,與其它品牌的競爭情況如何?
胡義:這個我先來說說,茅臺為什么這一輪影響較小。因為茅臺一直是緊俏商品,據說以往買點茅臺要省長批條。因此,所謂的經銷商囤貨,也僅僅是對計劃內外的那點貨的“惜售”而已,并不是真正意義的渠道庫存。所以才有出廠價819,而零售價2000的情況。
因此,茅臺的所謂庫存其實是很少的,倒是有權有勢的人家里存貨遠遠多于經銷商的庫存。因此,茅臺的去庫存是最快的,僅僅在去年用了一個季度就完成。
至于洋河的藍色經典是從洋河上市后才真正開始發力布局的,大部分經銷商都是新的,也就沒有什么歷史庫存。再過幾年,當洋河在渠道鋪了足夠的貨,它的經銷商也都變成老經銷商,他們也壓了足夠的貨的時候,它的表現不會比五糧液和老窖好。
青城:現在瀘州老窖的1573挺價、五糧液降價,兩者價格接近,也有人懷疑1573動銷會不會受到影響?
我自己的看法是,本身1573和五糧液銷量就不是一個級別的,五糧液降價是釋放自己的勢能,不會搶1573的份額。同時,五糧液價格低搶的是原本喝不到五糧液的那部分消費份額,1573本身份額就很小,不到五糧液十分之一,高峰也就五分之一,所以五糧液不會搶太多份額。
據我自己的渠道了解的數據,去年1573的任務3000噸(開票的貨),有一半差不多在庫存,最終任務沒完成,只達到約27個億,2012年最高峰賣了80多個億,將近5000噸,但后來1573的庫存80%在經銷商那里。
五糧液1-9月實現凈利潤47億元,估計全年60億的凈利潤還是很可能的,對應16倍估值,重回1000億的市值我覺得是完全可以預期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