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謙舵
(張謙舵:云南師范大學旅游與地理科學學院 博士云南昆明 650500 責任編輯:張 敏)
自1986年頒布 《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正式啟動九年義務教育普及工程以來,我國義務教育從基本普及向全面普及發展,由非均衡發展向均衡發展。《國家中長期義務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 (2010-2020年)》把“促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質量”作為當前和今后十年教育工作的兩大重點。隨著我國義務教育機會均衡目標的基本實現,教師學歷結構的調整是提高教育質量的戰略性決策之一,〔1〕其在不同尺度空間結構上的均衡情況又是評價教育資源公平的指標之一。〔2〕〔3〕〔4〕
本文選擇省域層面空間尺度,基于2003-2010年義務教育教師學歷結構統計數據,通過計算變動系數來定量研究我國義務教育教師學歷結構變化的發展過程及其結構變動的穩定程度;基于2003年、2010年截面數據的變動系數來反映省域義務教育教師學歷結構變動的顯著情況;最后結合2010年教師學歷合格率的實際情況建議了不同省域教師學歷結構調整的策略方向。
本文數據涉及專任教師數、專任教師學歷情況,均來源于 《中國教育統計年鑒》 (2003-2010)。〔5〕基于以上數據,本文用教師學歷結構變動系數S來刻度省域層面教師學歷結構的變動狀況,其公式為 (1):

式中,S表示變動系數;Si表示某省區i指標的教師學歷結構變化系數,其中包含小學Sim和初中Sip;n為指標i的類別數,小學學歷類別n=0,1,2,3,初中學歷類別n=0,1,2;xit表示某省區i指標末期不同學歷教師數比重,分小學xmt和初中xpt;xio表示某省區i指標基期不同學歷教師比重,同樣地分小學和初中兩類;t為起止年時間間隔。計算中不同類別學歷的貢獻均按等權重處理。
一般地,變動系數越大,說明教師學歷結構變動趨勢越顯著,反之則不明顯。本文在基于2003年、2010年截面數據作空間結構比較時,通過SPSS軟件,應用最遠鄰元素中的歐氏距離方法進行分類 (控制變量聚類類別為4),區分出顯著結構性變動、結構性變動、變動不顯著、變動極不顯著四類地區。
為測度不同類別教師學歷結構變動在時間序列上的穩定性,引入波動系數Cv予以評價,其公式為 (2):

式中,Cv表示波動系數,σsi表示i指標2003-2010年變動系數的標準差,μsi表示i指標2003-2010年變動系數的平均值。一般地,Cv越小,說明變動性的時間序列越平穩,反之則存在較大不規則波動。
基于公式 (1)計算省域層面小學不同學歷類型的變動系數如圖1所示。在時間序列的層面上,2003-2010年全國小學教師學歷結構平均年度變動系數為0.139296,在較長時期的尺度上已具較顯著的結構性變動。其中的結構性原因包括:

圖1 省域小學教師學歷結構分類別變動系數時間序列
1.本科教師學歷結構比重的提高成為當前我國小學教師學歷結構優化調整的重點,2003-2010年其波動系數在0.067-0.785之間,說明本科學歷變動具有明顯的穩定特征,而且增長值亦總體呈增長趨勢。其中,山東、內蒙古、江蘇、浙江、天津、北京、上海7省區自2004年以來一直保持不低于0.3的變動系數,教師學歷結構優化顯著。
2.研究生教師學歷結構變動系數的波動系數在0.584-22.920之間,說明研究生教師學歷結構比重的增長成為未來教師學歷結構優化的重要方向,但存在明顯的不平穩特征。其中,廣東、陜西、云南、湖北、遼寧、上海、安徽、北京的增長較穩定,其余省區增長均不穩定,尤其山西、甘肅、江西、黑龍江、新疆的增長極不穩定。
3.定性地看,小學教師學歷結構中專科教師數比重的降低更有利于教師學歷結構的優化調整。但2003-2010年小學教師學歷結構中專科教師學歷結構變動系數變化波動系數在-51.865-2.929之間,除江蘇、浙江、天津、上海、吉林、北京6省區自2004年以來,以及福建、陜西、黑龍江、重慶、內蒙古、河北、廣東、青海、山東9省區2007年以來專科比重呈減少趨勢以外,其他省區專科教師學歷結構比重仍然呈現增長趨勢,不利于教師學歷結構的優化調整。
基于公式 (1)計算省域層面初中不同學歷類型的變動系數如圖2所示。在時間序列的層面上,2003-2010年全國初中教師學歷結構平均年度變動系數為0.201713238,結構性調整較小學顯著。其中的結構性原因包括:

圖2 省域初中教師學歷結構分類別變動系數時間序列
1.本科教師學歷結構變動系數的波動系數在0.150-0.715之間,比小學具有更強的穩定增長趨勢。并且,變動系數值遠大于小學,大部分省區變動系數在0.3-1.0之間,而同期的小學則為0.1-0.4,尤其是云南、廣西、陜西、江蘇、貴州、甘肅、遼寧、福建、山東一直保持高于0.5的變動系數。不過,小學本科變動系數值總體呈增大趨勢,而初中本科變動系數值則總體上呈減少趨勢,尤其上海、北京、浙江、西藏、寧夏、吉林、新疆、湖北變動系數已低于0.3。
2.研究生教師學歷結構系數的波動系數在0.410-23.787之間,說明研究生教師學歷結構比重的增長成為未來教師學歷結構優化的重要方向,但同樣存在明顯的不平穩特征。除北京、上海呈現較強的增長趨勢外,其他省區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波動且較高的波動系數。與小學相比,初中教師研究生變動系數要高于小學,2003-2010年初中研究生教師學歷結構比重變動省域平均系數為0.0005-0.0016(且呈不斷增長趨勢),而同期的小學則為0.0001-0.0004。
在空間結構的層面上,基于2003年與2010年兩年的截面數據對比計算,以認識教師學歷結構變動在空間上的表現。
小學教師學歷結構變動的截面變動系數如圖3所示,分析表明:
1.北京市小學教師學歷結構發生了顯著結構性變動,其變動系數為0.34438,聚類為一類地區。
2.江蘇、西藏2省區小學教師學歷結構變動系數在0.22196-0.26945之間,發生了結構性變動,聚類為二類地區。
3.天津、貴州、云南、內蒙古、廣西、福建、安徽、陜西、山西、甘肅、湖南、河南、四川、遼寧、青海、海南、江西、寧夏、吉林、山東、黑龍江、新疆、河北、重慶、廣東、湖北26省區小學教師學歷結構變動系數在0.10826-0.19273之間,變動不顯著,聚類為三類地區。
4.上海、浙江2省區小學教師學歷結構變動系數在

圖3 小學(2003,2010)截面變動系數省域聚類

圖4 初中 (2003,2010)截面變動系數省域聚類
初中教師學歷結構變動的截面變動系數如圖4所示,分析表明:
1.福建省初中教師學歷結構變動系數為0.29487,發生顯著結構性變動,聚類為一類地區。
2.天津、廣西、云南、寧夏、陜西、內蒙古、山東、河北、江蘇、甘肅、浙江、重慶、遼寧13省區初中教師學歷結構變動系數在0.20876-0.2606之間,發生結構性變動,聚類為二類地區。
3.四川、黑龍江、貴州、青海、湖南、山西、北京、西藏、安徽、廣東、江西、河南、新疆13省區初中教師學歷結構變動系數在0.11476-0.15941之間,變動不顯著,聚類為三類地區。
4.海南、吉林、湖北、上海4省區初中教師學歷結構變動系數為0.16859-0.20342之間,變動極不顯著,聚類為四類地區。
基于圖3、圖4省域小學和初中教師學歷結構變動系數,計算獲得全國省域義務教育階段教師學歷結構變動系數如圖5所示,分析表明:
1.北京、江蘇、天津、福建4省區義務教育教師學歷結構發生顯著性結構變動,變動系數在0.24783-0.26239之間,聚類為一類地區。
2.云南、廣西、西藏、內蒙古4省區義務教育教師學歷結構發生結構性變動,變動系數在0.19892-0.22645之間,聚類為三類地區。
3.陜西、貴州、寧夏、甘肅、遼寧、山東、四川、河北、湖南、山西、青海、安徽、重慶、黑龍江、河南、江西15省區義務教育教師學歷結構變動不顯著,變動系數在0.14672-0.19054之間,聚類為三類地區。
4.廣東、海南、新疆、吉林、湖北、浙江、上海7省區義務教育教師學歷結構變動極不顯著,變動系數在0.08526-0.13711之間,聚類為四類地區。

圖5 (2003,2010)截面變動系數省域聚類
分析如上數據結果,表明我國義務教育省域教師學歷結構變動情況主要是:首先,初中教師學歷結構變動較小學顯著且穩定;其次,本科學歷在小學和初中不同省區的變動系數均要高及穩定,表明本科是未來幾年我國義務教育學歷結構優化的重要文獻;研究生學歷在小學和初中不同省區教師學歷結構變動中除少數省區外變動均不顯著且不穩定,說明研究生學歷結構在教師學歷結構優化策略上宜依不同省區而有差別;專科學歷在小學省區教師結構變動中顯著但不穩定,且部分省區小學專科學歷教師仍呈增長趨勢,但變動系數不斷降低。
從變動顯著性的省區數量結構上看,我國小學教師學歷結構變動存在不均衡現象,主要表現在發生顯著性結構變動和結構性變動的省區過少 (僅3省區),極大部分省區變動不顯著和變動極不顯著。相對于小學教師學歷結構,初中教師學歷結構變動要均衡一些,顯著性結構變動和結構性變動的省區數與變動不顯著和變動極不顯著的省區數各約占一半。
至2010年,全國小學和初中教師學歷合格率如圖6、圖7所示。在小學教師學歷合格率方面:北京、上海二省市已具有極高的合格率,合格率在93%以上;浙江、青海、吉林、內蒙古、天津、江蘇、廣東、西藏、河北、遼寧、重慶、黑龍江、山西、新疆、陜西具有較高的合格率,在80%-87%之間;四川、寧夏、云南、河南、山東、湖南、福建、廣西、貴州、湖北、海南、甘肅、安徽合格率較低,在71%-78%之間;江西的合格率極低,僅為66%。
在初中教師學歷合格率方面:上海、北京二省市已具有極高的合格率,合格率在94%以上;天津、浙江、寧夏、江蘇、西藏、吉林、福建、重慶具有較高的合格率,在73%-86%之間;山東、內蒙古、遼寧、黑龍江、云南、河北、陜西、青海合格率較低,在63%-71%之間;廣西、廣東、安徽、四川、海南、甘肅、新疆、山西、湖南、江西、湖北、貴州、河南合格率極低,在50%-61%之間。

圖6 小學教師學歷合格率 (2010)

圖7 初中教師學歷合格率 (2010)
結合當前小學和初中教師學歷合格率的實際情況,我國不同省區未來幾年教師學歷結構調整的策略性途徑主要如下:
1.對于北京、上海這樣已具極高教師學歷合格率的省區,首要地應以優化教師學歷結構為主,提高教師中本科和研究生學歷比重,特別地在本科學歷比重逐步上升的情況下注意研究生學歷比重的提高。
2.浙江、吉林、天津、江蘇、西藏、重慶等具有較高教師學歷合格率的省區,在進一步提高教師學歷合格率的同時,應考慮教師學歷結構的優化,特別是本科教師學歷結構比重的提高,以及適當考慮研究生教師學歷結構比重的提高。
3.廣東青海、內蒙古、遼寧、黑龍江、陜西、河北、山西、新疆等省區具有較高的小學教師學歷合格率,但初中教師學歷合格率則較低(其中廣東、山西、新疆為極低),因此在提高教師學歷合格率方面應特別注意初中教師合格率的提高,并適當考慮小學和初中教師本科學歷比重的提高,進而考慮研究生學歷比重的提高。
4.寧夏、福建具有較高的初中教師學歷合格率,但小學教師學歷合格率則極低,應首要地分別考慮小學教師學歷合格率的提高以及初中教師學歷結構的優化。
5.山東、廣西、云南、安徽、四川、海南、甘肅、湖南、江西、湖北、貴州、河南等省區的小學和初中教師學歷合格率均較低或極低,這些省區首要的任務是提高教師學歷合格率,適當地考慮教師學歷結構的優化。
注釋:
〔1〕朱益明,賀紹禹.我國小學與初中教師學歷提升問題的初步研究 〔J〕.教育發展研究,2000,19 (3):31-34.
〔2〕國家教育督導團.國家教育督導報告2005: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公共教育資源配置狀況 〔J〕.教育發展研究,2006,24(9):1-8.
〔3〕翟博.教育均衡發展:理論、指標及測算方法 〔J〕.教育研究, 2006, 13 (3): 17-28.
〔4〕國家教育督導團.國家教育督導報告2008(摘要):關注義務教育教師 〔J〕.教育發展研究,2009,27(1):1-5.
〔5〕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發展規劃司.中國教育統計年鑒(2003-2010)〔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