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天一+張虹萍
[摘 要]生態文明建設已經成為現階段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類社會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選擇。新世紀高校作為培養社會人才主要機構,構建校園生態文明,不僅是順應時代要求,也有著對培養大學生建立正確生態文明觀念的責任與使命,亦是實施素質教育、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促進高校生態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建設生態文明視域下的校園文化,其對策就是為學生提供一個長期性生態體驗、觀察的環境和目標,并結合各學院、各專業特色開展形式多樣的環境實踐行動。
[關鍵詞]生態文明;校園文化;學生環保素質
生態文明是人類遵循人、自然、社會和諧發展這一客觀規律而取得的物質與精神成果的總和。生態文明是以人與自然、社會健康、和諧并且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良性循環為基本宗旨的一種文化表現方式?!耙驗樗趦群杏幸粋€明確的特點,就是要用生態學的基本觀點去觀察現實事物,解釋現實社會,處理現實問題?!盵1]
一、生態文明建設是實現高校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
在生態危機極具影響下形成的推崇生態文明建設的今天,已經存在的工業大生產時期,自由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生成的近現代教育體系已不能完全適應最新的生態文明建設和科學發展觀提倡的可持續發展的全新的時代要求。黨的十六大以來,黨中央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建設經濟社會的發展全局,堅持保護環境、節約資源的基本國策,深入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創造性地提出建設生態文明的重大命題和戰略任務,為我國實現人與自然、環境與經濟、人與社會和諧發展提供了堅實理論基礎、遠大的目標指向和強大的實踐動力。[2]十七大又著重強調了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十八大提出從新的歷史起點出發,做出“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決策。這充分說明了生態文明建設規劃的重要性和研究實施步驟的必要性。
高校校園文化是指高校這一特定環境中,全體師生共同創造與擁有的價值觀念和意義體系,其本質是一種人文環境和文化氛圍或者說是校園風氣和校園精神。因此,構建良好的校園環境—“校園文化”,是落實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建設目標。大學的校園文化也是文化中心和培養人才好壞的衡量標準,校園文化也被視為大學的風骨。它包括園林景觀、校園建筑、綠化美化等物化形態的內容,也包括學校的學風、校風、心理氛圍、集體輿論、傳統以及校內的各種規章制度和學校人員在共同活動中形成和體現出的非明文規定的行為準則。積極的校園文化,可以陶冶情操、豐富人文內涵,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的發展。文化是大學的核心影響力,是大學的血脈,也是大學之根。校園文化建設伴隨著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高速發展,已經成為高校重視的一個關乎學校發展的戰略性問題。興建綠色、生態大學,推動生態教育的全面開展和符合生態教育理論體系的建立,成為現代高等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
二、高校生態文明現狀及對策
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由于國家經濟發展起步較晚,國民擺脫經濟貧困狀態時日不多并深受傳統文化習慣的影響,接受和理解的環境保護概念較少,因而公民環境知識與水平、環境保護活動參與程度普遍不高,主要環保形式多表現為在政府倡導和引導下廣泛的行政動員模式。且環境意識極度缺乏,國民被動的接受政府組織的大規模環境保護活動,除大學或職業學校開設的環境專業外,環境保護行動更多是在中小學校的學生居多,所采取的環境保護手段有限,效率較低,遠遠不能提供環境可持續發展的需要。因此,要從可持續發展的環境觀念出發,以形成生態系統內部動態平衡和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為理念,以建設生態文明高校為目標,以高校為環境教育和環境保護的輻射源,把環境教育和環境保護的視野轉向各種形式的實踐行為。通過生態文明校園的建立,在全社會形成良性的環境保護與資源循環利用的價值體系。
隨著現代科技的迅猛發展,人類文明程度不斷提升,人們對所處學校的校園環境要求也隨著不斷增長,生態文明校園建設在高校建設中占主導地位。生態體現著物種之間物與水、熱、光等因素之間的和諧關系,這種關系是情感教育最好的學習媒體,能夠使學生從中學會正確處理人與人、人與物、個人與集體之間的關系。一個健全的結合生態文明建設的校園文化不僅能夠為學生在環境教育所提供的實際生動的內容與素材,讓學生適應融入群體的感覺使用多種感官去了解環境并思考遇到的問題,在生態環境建設和維護的實際操作中學習與環境有關的知識,而且能夠為學生提供一個長期性生態體驗、觀察的環境和目標。在校學生身在不同的專業和班級也會根據不同的專業特點擁有獨特的對校園生態文明建設理解和表現的方式,有本校特色的交往關系、生活方式以及由大學生參與進行編寫的校報、定期的講座、社團及其他科學、娛樂、文化、體育等促進身心全面發展的活動和各類文化設施會作為校園文化的主要特征充盈著大學校園的各方面建設,從而使得大學校園更富有生機和活力。應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和實施綠色生態校園的建設方案。充分反映出學院的辦學、人文、時代等特色,注重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的結合,推進全院師生植綠護綠活動長期進行下去。以生態文明理念開展公共課程;加強生態文明課題研究。校園內添加具有人文內涵的標志。弘揚校園特色文化。并定期舉辦以“生態文明校園”為主題的校園文化活動。這些都可以提升廣大師生對校園生態文明建設的理解和熱情,并積極主動的參與進來。
高校把創建文明校園作為學校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面,號召全體師生加入到校園生態文化的建設中來,美化校園內部環境狀態,樹立行業新風。
參考文獻:
[1]喻秋蘭、余文龍.《淺論校園生態文化建設與大學可持續發展》.長沙大學學報.2011,(6)
[2]周生賢.《中國特色生態文明建設的理論創新和實踐》.環境工程技術學報.2012,(6)
基金項目:黑龍江省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一般項目,編號:20131022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