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今社會大學生就業仍面臨最嚴峻的考驗,大學生就業市場寒流暗涌,就業形勢不容樂觀。對于目前大學生就業難問題,無論是從自身技能方面,還是從職業心理方面,在選擇職業之前,我們都應該做好一定的心理準備,只有這樣才可以在擇業時候不迷茫,有信心對尋找屬于自己的工作崗位。本文就大學生擇業心理方面問題進行了分析,旨在對大學生就業有所裨益。
[關鍵詞]大學生;擇業;擇業心理
一、引言
據專家分析,從目前到2020年期間,大學生就業仍面臨最嚴峻的考驗,大學生就業市場寒流暗涌,就業形勢不容樂觀。而近年來,在各類人才招聘會上以及各網站上掛著的招聘信息里,近80%的職位要求有經驗者,求職者中卻有60%是應屆大學畢業生;有的用人單位旗幟鮮明地打出“應屆畢業生免談!”應屆大學畢業生多數不理解這是為什么。“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對于目前就業難問題,大學生應該做好相應的心理準備,然后掌握相應的專業技能方可以勝出。擇業的過程是一個選擇的過程,有選擇就會存在著競爭,競爭就是追逐、對抗爭勝,因而是無情的。傳統的就業觀點希望所選擇穩定的工作單位,并且具有一定的社會地位,報酬也比較高。在這樣的傳統觀點影響下,一些同學忽略了自己的主觀愿望、個性特點及能力專長。家長和子女思想得不到統一,或者家長有一部分家長的要求和學校教育相矛盾,所以長此以往,學生的心理壓力就比較大。這些心理壓力如果長期得不到緩解,勢必就會影響大學生的就業效果。
二、擇業心理問題表現
1、自卑心理
自卑是一種缺乏自信心的表現。有些畢業生,過于夸大自身的弱點,從而看不到自己的長處。他們面對新的工作環境和生疏的人際關系,缺乏應有的自信,在工作中放不開手腳,認為自己的學習成績不如別人、能力不如別人等,就自愧無能,自嘆弗如,從而在現實環境中膽怯畏懼,躑躅不前。有的同學雖然大學四年順利地走過來了,也具備了一定的實力和優勢,但或因學校名氣不大,或因性格內向,或因生理有缺陷而行動退縮不前,羞于表現,面對激烈的競爭,覺得自己不行,走進就業市場就心理發怵,參加招聘面試,心里忐忑不安。
2、患得患失心理
從學校到社會,這是人生的一個重要轉折。職業的選擇往往也是對機遇的一種把握,錯過機遇,你將會與成功失之交臂。當斷不斷、患得患失,這山望著那山高,這也是導致許多畢業生陷入擇業誤區的一種心理障礙。克服了這種患得患失的心理狀態,以一種平常的心態投入到職業選擇中去,就能在職業競爭中勝出。
3、盲目攀比心理
這種心理的主要特征是把別人的優勢視為自己追求的職業目標,別人擁有的東西自己也要有,看到別人某些方面求職條件好,或找到比較理想的工作時,產生羨慕,轉而痛苦,又不甘心的心態。他人成功了則說風涼話、諷刺挖苦、造謠中傷以發泄自己的惱怒。學成從業、服務社會,實現自身價值,是每一位大學畢業生的美好愿望。如果擁有這種心態,到頭來,只求得一時的心理平衡,卻不利于自身價值的實現和長遠發展。
4、從眾心理
畢業生處在擇業洪流中,期望水平會受到其它擇業者期望水平的影響,從而改變自己職業選擇的初衷,這種心態稱為從眾心理。在職業選擇中,有的同學表現在愿意去大城市、事業單位工作,不愿意去偏遠的地區或基層工作就屬于一種職業選擇的從眾心理。大學生應該努力克服從眾心理的影響,從社會需要、自身條件和今后發展等方面考慮自己職業,不為世俗偏見所左右,正確地選擇屬于自己的職業。
5、依賴心理
依賴心理表現為缺乏獨立意識、極度依賴他人、缺乏自信和判斷力,行為不果斷,擇業時難以獨立參與競爭,需要父母和朋友的幫助,把希望寄托在各種社會關系上。有的同學甚至由家長出面,所謂的“就業拼的是家長的能力”,孰不知,長期以往這樣的方法嚴重影響了大學生的個人成長及職業發展。
三、大學生擇業心理問題探討
大學生就業難是目前社會面臨普遍性問題,從學生到職業人員的角色轉換,對其獨立性要求也相應有了提高。在學生時代,學生在經濟上主要是依靠家庭的資助,生活上依賴家長的關心和照顧,學業上習慣了老師的指導,總是處于一種被別人幫助的狀態,養成了依賴他人習慣,在擇業過程中勢必也坐著等著,而不會主動去尋找一些就業的機會。作為在校期間大學生朋友,應該提早養成做人、做事全面獨立的習慣,鍛煉一種獨立處理事情的能力。這種全面獨立的要求,對大學生提出了依靠自身力量加強自我管理的新課題,也為他們的發展和自身完善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空間和自由度。在畢業時候,這種獨立能力就會發揮出超常的作用,讓大學生朋友在擇業過程中脫穎而出。大學生在學好專業技能同時也應該注意培養一種責任意識,這種責任意識包括了進入工作領域后的職業責任意識。在擇業過程應該也培養這種擇業意識,從進入校門時候就應該明白,畢業時候擇業也是一種責任意識,這種責任意識可以幫助自己找到比較滿意的工作崗位。
參考文獻:
[1]崔光成主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13.
[2]安鴻章主編.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師[M].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10.
[3]楊世昌,黃國平主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程[M].人民衛生出版社.2014.[4]辛銳主編.給力,你的大學[M].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5]吳靜,朱蓓主編.心理健康教育[M].清華大學出版社.2013.
[6]宋木華.淺析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J].衛生職業教育.2012(30):25~26
作者簡介:韓元平(1982—),男,陜西彬縣人,碩士,陜西中醫學院公共衛生系教師,主要從事心理學教學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