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琳 何冰 陶果 奉強
摘 要:化學是一門基礎的自然學科,對于高中階段來說,學習化學的知識隸屬初步知識階段,在高中化學新課程教育教學階段,由于受到一些傳統因素的制約,教育過程中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然而,介于化學又是一門以實驗教學為主的自然科學,實驗教學中所存在的問題也需要探討分析解決。本文就新課程教學中存在的一些突出性問題進行分析闡釋,并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以期對高中化學教育有所幫助。
關鍵詞:高中 化學教育 新課程 教學問題 解決對策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05(c)-0180-01
化學作為一門基礎的自然學科,實驗性是化學知識的基本屬性。化學教學反應的是自然界中一切事物在變化發展中實現的化學反應,是對物質世界的宏觀和微觀變化的一種研究性行為活動。高中階段,化學知識的探究屬于化學知識海洋中的初級階段,對化學知識的一種初步認識。在高中化學新課程教育教學中,教師如何引領學生進入化學的知識殿堂,使學生信心百倍地快樂地徜徉于化學的知識海洋里,新課標教學要求雙向地實現化學知識的傳授與互動教學,實現活學活用,激發興趣,鼓勵學生創造性思維和合理想象,實現高中化學新課程教育教學的素質教育全面發展,從而提高高中化學教育的整體質量。
1 新課程教學初期存在的突出性教學問題分析研究
1.1 教學要求范圍較大,使多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力不從心
新課程主要以素質教育為主,改變了傳統教材的教學知識排版模式,實現與現實生活的相互關聯,同時多以話題為知識的切入實現課堂教學的展開。例如:蘇教版(以下例舉沒有特別說明均為蘇教版)專題2《從海水中獲得的化學物質》,以海水為情景介入話題,編排比較松散,知識的學習圍繞某一線條和主題,而化學概念、理論內部的聯系不夠緊湊。電解飽和食鹽水是海水的用途之一,明線是海水—— 食鹽—— 氯氣。但這個過程蘊含許多的化學原理和知識,科學的研究方法以及辯證唯物主義思想,這是暗線。怎樣有機把握這些暗線的深度、廣度、關聯度及方法和情感的價值,值得研究。然而在課堂教學中,多數教師受到傳統老教材知識結構的影響,新課程執教初期大多感到力不從心。
1.2 簡單陳舊的教學方式,無法激起課堂歡快的教學氛圍
國家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該營造輕松歡快的課堂教學氛圍,引導學生自主獨立地對新教材知識進行探究性地學習。在教學初期,學生和老師之間缺乏互動的教與學經驗,探究能力和探究效果并不顯著,加之高中階段學習任務較重,時間倉促,課堂學習氛圍變得緊張和沉悶起來,并沒有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筆者聽了10余節的化學公開課,除了漂亮的多媒體課件設計和在教學過程中對啟發性給予足夠重視以外,教學方式根本沒有多大的變化。這10余節化學公開課中,并沒有看到成功的教與學合作探究、合作討論的教學新模式,也沒有平等、和諧的課堂教學氣氛,因此,課堂教學依然沒有出現歡快輕松的教學氛圍。
2 實現教學中存在問題的主要解決對策探微
2.1 合理運用教材和教學資源,實現各版教材教學內容的科學重組
新課程教材有別于傳統的老教材,新課程教材對于教學知識留有相當的教與學空間,以便于教師和學生共同探尋未知知識,實現教與學的長期互動。然而,要實現新課程教學的高質量發展,老師在教學初期需花費很大的教學精力,同時,學生在學習新課程教材知識過程中也需要付出很大的學習精力。例如:物質的分散系,蘇教版不到一個課時,沒有氫氧化鐵膠體制備,加入了電解質與非電解質。而魯教版將電解質和非電解質獨立為一節,將膠體也獨立為一節,對膠體的制備性質和用途有一個基本的框架,出現了丁達爾現象、電泳現象,制備了氫氧化鐵膠體和碘化銀膠體。人教版也將電解質從物質的分散系中分離出去,增加了氫氧化鐵膠體的制備等知識。再看看課標,確實有氫氧化鐵膠體的制備的要求。因此,教師在教學中以課標為指導,整合各教材的優點,大膽取舍,重新組合,根據實際情況合理完成教學任務。
2.2 教學中吃透課標,實現教學難度的梯級控制設置整合
新課程化學必修教材幾乎囊括了原來教材所涉及的教學內容,然而,在課時要求方面卻大大減少。如何實現這組矛盾問題的有效解決,是一線教師所需要面對的。首先,我們應該在教學中辯證地吃透課標,從教材內容出發,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摒棄傳統的不利于教學發展的一些教學觀念,適當合理地把握好教學節奏和教學難度,同時合理實現教學的深廣度,實現教學難度的梯級控制,切忌一步到位的快速教學思路,在教學設計中不宜對超綱的內容和已經刪除的內容進行深度和廣度方面擴展。例如:膠體的布朗運動、膠體的凝聚,混合氣體的平均摩爾質量等等。可以實現其內容難度的適當降低,實現層級教學,從而有利于學生對知識實現自主性地進行探究學習。
2.3 合理實現教育思想方法的有機滲透,活躍課堂教學氛圍
高中生在初中化學基礎之上可以具備成年人獨立思考和學習的思維條件,他們具有自主學習和創造性思維以及合理想象的學習能力,從而具備實現探究性學習和獨立學習的基本條件。新課程的教學要求宗旨恰恰與高中生這一學習特點具有很大的契合空間,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該更加注重對學生自主性和創造性學習方面的教育培養,實現化學知識學習方法的有效指導,實現民主、平等、和諧及輕松歡快的課堂教學氛圍。實現新課程要求的素質教學發展新目標。
3 結語
綜上所述,新課程教學對素質教育的的要求目標,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創造性地培養學生發散思維和合理想象能力。雖然在新課程教學初期,遇到一些突出性問題,但從總體上來看,教師在實施教學過程中,如果能認清課標的總體要求,把握好相關教學內容的難易度,有針對性地實現科學的新的教學模式的進行,充分發揮新課程教材的教育宗旨,必將為課堂教學創設一片新的發展天地。
參考文獻
[1] 劉會敏,胡志剛,劉公園.對“魯科版”高中化學教材“遷移·應用”欄目的幾點認識[J].化學教學,2011(10).
[2] 顏東鴻,何正堂,沈茂暉.高中化學課堂教學中促進學生參與評價的策略探索[J].化學教學,2011(10).
[3] 王春.新課程背景下化學課堂教學評價體系的探索與思考[J].化學教育,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