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圣媖
摘 要:《廣告設計》課程是高職院校平面設計專業的一門重要專業課,其實踐性強的特點要求我們在對學生的培養中應特別注重創造性、實踐性、合作能力等方面的培養,這剛好與目前職業教育以能力教育為本位的培養目標相吻合,而行動導向教學法則是解決這些問題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本文以該教學法為基礎,對課程教學目標的確定、教學內容的設置以及教學過程的組織與實施等方面進行了研究探討。
關鍵詞:高職;行動導向教學;廣告設計;教學改革
在目前職業教育“以全面素質為基礎,以綜合職業能力為本位”的教學思想指導下,能力教育已成為職業院校培養學生的核心任務。這就要求我們從人才培養方案的制訂、課程體系的確立、教學內容的設置到教學過程的組織與實施等方面對學生進行全面的培養與鍛煉,牢牢把握面向社會、面向市場的辦學方向,以就業為導向進行改革與創新。在此方針指導下,本文以“行動導向教學法”為基礎,對《廣告設計》課程的教學體系進行如下的探討與研究。
(1)針對該課程所面向的就業崗位及崗位所需的基本從業能力和職業技能進行調查研究,確定教學目標。平面設計師作為一個就業面廣、需求量大的崗位,一直以來深受我們的重視,為配合這一崗位對從業人員的職業技能及職業素質要求,我們特開設了《廣告設計》課程,以培養學生的廣告設計能力、策劃能力、創造能力、組織能力、溝通能力等。該課程的教學目的在于培養學生成為具有較高綜合素質的、有宏觀把握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的專業設計人才。
(2)根據教學目標合理設置教學內容。1)是教材的選擇以及教學參考書的使用。教科書在教師授課和學生學習的過程中起到了一個橋梁紐帶的作用,教師以教材的知識點結構為依托來培養學生的專業知識,學生也可以通過教材的講述來預習或復習學習內容。所以一本好的教材的選擇與使用是很關鍵的,教材選擇得當,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也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門課程,我們選擇了由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廣告設計》教材,該教材屬于高等職業教育“廣告和藝術設計”專業系列教材,適用于高職高專院校廣告與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學。其注重基礎理論知識與專業實踐應用的緊密結合,在提高學生的專業素質與實踐應用能力方面具有較大指導意義。2)是學習領域及職業行動領域教學內容的確定。一方面根據教學目標合理設置理論學習內容及實踐操作項目;另一方面根據就業崗位所需的基本從業能力進行方法能力及社會能力的培養與鍛煉。在理論知識的講授方面,主要結合廣告行業發展的最新動態,以廣告設計創作的成功經驗為引導,利用大量具有新穎性、創意性的實例,對廣告設計的流程、內容以及在不同媒體上的表現手法進行講解,包括廣告設計的創意、流程、表現手法,廣告設計的視覺傳達、行業廣告分析、廣告文化等知識內容,以滿足職業崗位的專業理論需求。
在實踐項目的內容安排方面,我們一般依托于實時競賽項目及實時企業設計任務,秉持“先易后難”的原則:先從DM設計項目開始,再到宣傳海報設計項目,進而進行到難度較高的畫冊設計項目。目前,我專業已與四家廣告設計公司簽訂了校企合作協議,他們不僅接收學生進行實習工作,還可以提供給在校學生參與企業實際設計項目的機會。另外,我們采用行動導向教學法,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實踐項目操作,對學生的方法能力及社會能力進行培養與鍛煉。
(3)在教學目標與教學內容確定的基礎上,如何對教學過程進行組織與實施就顯得尤為重要。1)以小組的形式進行項目設計制作。項目實施過程與實際工作流程相結合,不同階段采取不同操作方法:創意構思階段采取頭腦風暴法和思維導圖法;設計實施階段實施分工合作法和團隊協作法;設計完成后,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成果的展示、講解及總結,教師給出反饋意見。2)整個項目實施階段采取兩種方式進行:一是由企業提供實時項目并參與到教學評價、學生評價中,實現設計項目與職業崗位對接,使學生零距離接觸社會和企業,增強設計工作經驗;另一種是以設計比賽為導向,將設計比賽內容植根于課程教學中,把傳統的課堂作業向真實的競賽設計項目轉變,加大實戰練習,增強學生的專業綜合應用能力。
以2011級平面設計班《廣告設計》課程為例:在整體內容的設置過程中,我們采用了先易后難的原則,先從簡單的DM創作開始,漸進到難度較高的畫冊設計項目。在DM設計項目中,我們采用了校企合作單位提供的設計任務:為某酒店的元旦及圣誕促銷活動進行DM設計。在此次設計項目中,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設計制作,每組由二到三名同學自由組成。小組人員從創意構思階段的頭腦風暴到設計過程的實施階段都采用全員參與、分工合作的方法來實施;設計完成后進行成果的展示匯報。之后,將每組的設計成果遞交給企業,由企業參與到設計項目的評價中,指出作品的優缺點,并選出最優方案由公司采用,企業還會頒發證書或獎金對方案采用小組以資鼓勵。這個過程不僅可以使學生增強設計工作經驗,還能提高學生的專業學習積極性。
在畫冊設計項目中,我們選擇了《創意中國·第七屆全國藝術設計大獎賽》作為競賽項目,在教師的指引下,各小組首先對競賽內容進行實際分析,然后確定設計的內容,制訂設計項目實施時間進度表,之后各個小組分別從設計內容、設計形式、設計風格等方面出發,進行市場調研、資料分析、創意確定、草圖繪制、正稿制作及定稿打印等,以團隊的形式在規定時間內完成畫冊設計并進行成果的展示及講解。此次設計比賽,全班十二組同學參加,其中一組二等獎,兩組三等獎,五組獲得優秀獎。學生作品的獲獎不僅極大地提升了學生的專業學習熱情和實踐積極性,也增強了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口頭表達能力以及創新能力等,使他們擁有了集體榮譽感、責任感和使命感。
(4)以上三點是整個教學過程的核心內容,重中之重。此外,《廣告設計》課程作為一門重要的專業課,其教學手法的運用也要靈活多樣,在此本文總結了如下幾種方法:1)采用多媒體教學,進行知識的講解與演示。多媒體可以生動的把圖片內容、視頻內容傳達給學生,豐富課堂教學生活。2)網上學習與互動。學生可在網絡上查閱教師的電子課件,對學習內容進行復習或預習,教師可進行網上答疑;學生小組也可通過建立QQ群、微博、微信等加強小組的凝聚力。此外,可通過網絡查找、搜集學習資料,提高自學能力,使教學效果得到改善。3)充分利用校外實習基地。可對其進行參觀、考察等活動,或者提供企業實時設計項目等方式。4)參觀博物館、設計展覽等,提高專業欣賞能力及擴充知識面。
(5)教師應對授課班級的人數及教學環境進行分析研究,因地制宜。1)教學物理環境研究:教學設施是否完備、教學場所及教學用具是否齊全。根據該課程的特點,應選擇在多媒體教室內進行授課,多媒體授課影音效果好,可使課堂教學過程生動活潑。另外,教室課桌椅最好可自由組合,利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會議、討論等。2)社會文化心理環境研究:班風與課堂氣氛、情感環境與師生關系。課堂氣氛活躍,與教師互動良好,可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反之,亦然。
以上是本文在“行動導向教學法”的基礎上對《廣告設計》課程進行的教學改革及實踐研究總結。我專業通過此次實踐,在培養學生的方法能力及社會能力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尤其是以小組為單位的教學模式不僅培養了學生的專業操作能力、自我創新能力,在人際關系協調能力、團隊意識及社會適應能力方面也有較大提高。此舉不僅為學生今后提升廣告設計的創作能力與水平奠定良好的專業基礎,也為他們今后職業生涯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能力基礎。
參考文獻:
[1] 張治忠.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J].行動導向教學實務, 2013(3).
[2] 姜大源.當代德國職業教育主流教學思想研究[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