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春樂+田東
摘 要:學校德育工作是否取得成效,其關鍵在于學校德育管理中的全員育人德育工作機制是否建立,運行是否通暢,效果是否明顯,基于這樣的認識,我校黨委始終把德育工作放在重要位置,著力在加強全員育人機制上花心血”下工夫”使長勁,通過建立全員育人管理機制”健全德育制度”開展德育科研工作,探索德育規律,和諧育人,使德育工作由虛變實,由弱到強,形成了人人關心”人人參與”人人提高的全員育人德育工作機制。
關鍵詞:全員育人;科學管理
一、研究背景及其意義
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國共產黨的政治優勢和優良傳統,是中國取得革命勝利和社會主義建設取得勝利的重要保證,也是高校圓滿完成人才培養任務的重要保證。改革開放以來,黨中央和政府十分重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黨中央和政府領導人作出了一系列的指示講話。早在1978年鄧小平同志就明確指出:“我們的學校是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人才的地方。培養人才有沒有質量標準呢?”有的。這就是毛澤東同志說的,應該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體育幾方面都得到發展,成為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①他還進一步指出:“我們一定要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切實認真做好,不能放松。”②“學校應該永遠把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③以江澤民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方針,從端正學校的辦學指導思想出發,明確提出了“德育為首”的思想。1989年9月29日,江澤民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40周年的講話中強調指出:“各級各類學校不僅要建立完備的文化知識傳授體系,而且要把德育放在首位,確定正確的政治方向。”④進入新世紀新階段,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2005年1月,胡錦濤在全國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會議上強調指出:“要始終不渝地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學校教育、育人為本,德智體美、德育為先,充分發揮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陣地、主課堂、主渠道的作用,全方位推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多方面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
二、創建全員育人有效途徑
長期以來,在一些教師中存在一個認識上的誤區,認為育人主要是學管人員和學生管理職能部門的事,教師的主要任務是教書。這和全員育人的理念顯然是相悖的,形成這種認識誤區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是,許多學校雖然大力倡導全員育人理念,但并沒有完全建立起多元主體共同參與育人的有效途徑,從而使全員育人很難真正落實。全員育人并不僅僅是一個理念和口號,更應該落實為日常的行動,因此,必須通過管理制度機制的創新來建立全員育人的有效途徑。由于學管人員和學生管理職能部門本身就直接承擔著育人的職責,因此本文著重討論除學管人員以外的教育主體參與育人的有效途徑。
1.專業教師——角色轉變
當前,高校教育的快速發展對高校校師資隊伍的能力提出了全面發展的要求,教師既是專業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的傳授者,還應該是學生成才的引領者。許多高校是由兩支不同的隊伍,即教師隊伍和學生管理隊伍來承擔兩種不同的角色,客觀上造成兩支隊伍、兩種角色很難融合在一起形成合力共同對學生進行教育和培養。要改變兩支隊伍彼此分離,兩種角色難以融合的局面,關鍵是要在學校總體層面和系部層面進行管理體制改革,理順教學部門與學管部門之間的關系并進行整合重組,按照“專業主導、整合資源、教管交融”的思路,以專業作為人才培養的基本單位,學管人員整合到各專業團隊中,在專業內部,促進教學資源和學管資源有機整合,推動專業教師和學生管理者兩支隊伍深度融合。此外,來自社會的兼職教師和兼職輔導員也是師資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承擔著育人的職責和任務,應納入全員育人的范圍。
2.行政后勤人員——服務育人
所謂“育人”,實現形式應該是多樣的,如教師與學生開展各種形式的交流與合作,在學生中樹立良好的形象,用自己的學識和人格魅力去影響學生;行政后勤人員提供周到細致的服務,用良好的服務精神感染學生,等等。陶行知先生認為教育應該生活化,生活應該教育化,這個觀點揭示了育人的核心和精髓所在。行政后勤人員要緊密結合工作特點,多層次、多途徑、多側面地開展服務育人,發揮育人功能。更新服務觀念,提高服務質量,以良好的服務形象育人。行政后勤的育人功能的重要載體是為學生提供優質服務。優質服務是服務育人的基礎和前提,行政后勤工作人員必須用熱情的態度、文明的風尚、規范的行為去影響學生,以自己高水平的優質服務去教育學生。服務不好,服務育人就是一句空話,還會產生不良的影響。反之,在學校受到良好的服務精神感染的學生,會以同樣的精神和態度服務他人,服務社會,從而達到育人的目的。創新管理方法,提高管理水平,以豐富的管理內涵育人。行政后勤部門要發揮管理育人的作用,加強制度建設,落實執行環節,用嚴格科學的制度規范和約束工作人員,教育和引導學生。如建立目標責任制,細化崗位職責;重視校務公開,明確服務規范,保障學生知情權和選擇權;健全民主決策管理制度,完善監督制約機制,保障學生參與權與監督權。通過管理水平的不斷提高,用富有內涵和特色的管理文化潛移默化地教育和影響學生。
3.學生——自我教育
學生是重要的教育主體,在全員育人體系中發揮獨特作用。學校可以根據自身的特點和實際,積極發揮學生組織在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方面的作用,動員和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學院的教育教學管理中。具體途徑多種多樣:例如,在各個管理和服務部門設立學生助理崗位,使其承擔參與學校教育教學管理、宣傳學校改革舉措、深入同學群體調查研究、及時反饋同學們的意見和建議等工作,從而建立起學校與廣大學生之間的經常性、制度化的聯系橋梁;在食堂管理中,設立學生“監督員”,廣泛搜集學生對食堂的意見建議,定期對食堂進行監督檢查;學生宿舍樓實行學生自我管理,物業服務、清潔衛生、門崗值班均由學生承擔;等等。每個院校可根據自身特點和發展需要,不斷創新學生參與育人的途徑和方法,發揮學生作為教育主體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高校的全體教職工都負有育人的職責,都應自覺承擔起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責任。全校上下應自覺樹立全員育人的理念,無論是學校黨政領導還是普通教職工,無論是教師還是其他管理、服務人員,都要從自身做起,發揮榜樣示范作用和輻射作用,把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有機地結合起來,滲透到學校工作的各個環節和各個角度,真正構建全員育人新格局,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