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青霖++胡小偉
摘 要:外科學作為醫學院校臨床課程的重要學科之一,具有較強的專業性和實踐性。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我們除了要注重學生醫學知識的培養之外,還應加強學生的臨床操作技能培訓,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培養學生的臨床綜合能力。基于此,該文在參閱大量相關研究文獻、資料的基礎上,結合自身的相關工作經驗和淺薄見解,主要從CBL教學模式的優勢及其在外科臨床教學中的具體實施來展開探討。
關鍵詞:CBL 教學模式 優勢 實施
中圖分類號:G4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7(b)-0156-01
CBL(Case Based Learning)的中文意思是以病例為基礎的學習模式,其是在以問題為基礎學習模式上發展延伸而來的,以“病例為先導,問題為基礎”的小組討論式教學法為核心內容,在具體實施中又可以靈活多變、形式多樣。近年來,隨著醫學科學的迅速發展以及臨床技能培養模式的不斷轉變,培養更富有創新精神和綜合能力的復合型、高素質醫學人才成為了醫學教育的主要目標。針對傳統醫學教學模式過于注重知識傳授,容易忽略臨床技能培養的弊端,我們有必要在臨床教學中實施CBL教學模式,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
1 CBL教學模式在臨床外科教學中的優勢分析
1.1 更有助于培養醫學生的臨床邏輯思維能力
相較于其他醫學學科,外科學專業性和實踐性較強、部分概念也比較抽象,并且其涉及到解剖學、病理、生理等多門學科,具有知識點散、臨床病例復雜多變的特點。傳統教學模式中,學生主要學習理論知識而實踐的機會較少,學生在接觸新知識點時往往感到難以理解,具體點來說就是學生很難將手術、解剖、病理、生理等知識與臨床病理結合起來,這種模式很難有效培養學生的臨床邏輯思維能力。采用CBL教學模式,通過對臨床病例的診斷、分析以及治療、后期護理等系統性的講解,可以有效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的能力。具體的措施為:定期組織CBL教學與討論,通過制備幻燈片、現場閱讀CT、MRI片等輔助檢查資料,有效培養學生對病例的診斷能力,進而組織學生參與治療策略、護理策略的設計,以此不斷提高學生的臨床綜合能力。
1.2 更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創新能力
當前醫學正在由傳統經驗醫學模式過渡到循證醫學模式,不少傳統的經驗觀點正在被循證醫學推翻或扭轉。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學生往往很難從書本上獲得最新的醫學觀點,這就需要他們不斷從教師、網絡、醫學雜志等多種渠道來更新自身的知識觀念,當然這也是一名合格醫務人員必備的素養。CBL教學模式通過病例實踐、電子教學以及問題探究教學等多種教學方式,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的培養,甚至于主動圍繞病例及相關問題去查閱資料、更新自身的知識、觀念。在這一教學過程中,不僅可以讓學生養成獨立思考、自主解決問題的習慣和能力,同時還有利于學生鍛煉自己的創新能力,這對于未來他們從事醫療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1.3 更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
現代醫學的進步可以說是建立在高新科學技術發展與應用上的,而現代醫學外科也隨之產生日新月異的變化。同時,外科學涉及的內容也更加的廣泛,臨床病例只由一兩個學生和教師完成診斷、檢驗、治療和預后全過程顯然是不現實的。我們在CBL教學模式實施過程中,往往是以組為單位,具體分派各成員負責查閱、分析各部分資料,然后各自尋找所屬問題的答案、并單獨去解決自己面臨的問題,最終匯總病例的全部資料,并分析討論,確定治療方案設計。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們在獨立完成自己任務的同時,有需要相互團結、協作才能高質量的完成最后的討論和治療方案設計。這對于學生專業知識的鞏固和臨床協作能力的培養是非常有效的。
2 CBL教學模式在外科臨床教學中的高效實施
2.1 病例的選擇、準備與問題的設計
在外科教學中,選擇與設計有針對性的病例和問題是CBL教學模式高效實施的關鍵所在。病例的選擇應遵循以下原則:所選擇的病例應與當前的教學內容息息相關,以達到教學與實踐同步的目的;所選擇病例應遵循由簡入難的原則,以便于學生理解和更好的學習。
在問設計方面應當秉持圍繞教學內容、難點的理念,按照學習大綱的要求,精心設計系列問題,既要注重問題與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和彼此間的邏輯關系,同時還要注意基礎知識和臨床技能的銜接,CBL教學模式在外科臨床教學中實施應當將臨床診斷、檢驗和治療作為主要內容,適當滲透病例、生理、解剖等基礎知識。
2.2 學生課前準備和教師的講解
課堂教學前,教師應當有計劃的將=病例展示給學生,以便于學生做好充分的準備,例如查閱資料、閱讀教材等。
教師在學生預習的基礎上,可以采用幻燈片或者是醫學標本來圍繞病例展開講解,注意講解的重點應當放在學生預習中可能出現的難點、疑點和重點;教師還應將知識系統化、條理化的講解給學生,以便于他們記錄、學習,而在臨床技能的講解中應當形象化、具體化和實踐化,以便于學生理解和領悟。
2.3 展開課堂討論
討論可以分多步驟來實施:首先,教師應引導學生自主提出難點、疑點和重點,然后組織學生就各問題點展開討論,盡量做到各抒己見、人人發言。其次,啟發與鼓勵學生展開辯論,辯論過程中必須闡明理由,由學生自主分組實施,對各相關問題進行分析與總結,初步得出結論。最后,由學生根據病例系統的闡述病因病理、臨床表現以及診斷、檢驗、治療。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以有針對性的給予指導。
2.4 總結
教師在學生討論完之后,對每一組的結論進行點評,指出優勢和不足,再進行補充講解,重點剖析病例的病因病理、臨床表現以及診斷、檢驗、治療措施,對該節內容的知識重點、難點和疑點應重要講解,以加深學生們的理解和記憶。
參考文獻
[1] 苗卉,苗聰秀.運用PBL教學與臨床思維能力的培養[J].長治學院學報,2010(2).
[2] 郭聞淵,羅逸潛,張鳳琴,等.CBL與LBL結合在普外科教學中的應用[J].西北醫學教育,2010(3).
[3] 田京,陳鶴立.以疾病主題為起點的PBL與興趣小組相結合的教學模式探索[J]. 西北醫學教育,2009(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