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小磊++李媛菊++牛媛娜++賈佳++賈振
摘 要:隨著新醫改的深入,醫療體制改革的發展,當前醫療衛生工作的主要矛盾是患者越來越多的高水平醫療服務的需求和高水平醫療服務供給不足之間的矛盾。近幾年來,醫院管理成效問題逐步成為熱點問題之一。因此,該文通過了解分析醫院管理的現狀,探討醫院管理存在不足的原因,并從醫療機構、醫務工作者、社會等多個角度出發,為改善醫院管理成效提出合理建議。
關鍵詞:新醫改 醫院管理 醫療服務
中圖分類號:R19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8(a)-0184-01
1 新醫改背景下,醫院管理現狀分析
近年來,醫院管理已經成為全面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進程中被廣為關注的熱點問題之一。隨著新醫改政策的全方位貫徹實施以及社會經濟的全面發展醫院管理帶來的一系列問題,也逐漸引起社會公眾對于醫院安全管理的重視。從總體來看,大部分的醫院管理是較和諧的,但醫院管理成效的有待提高,具體如下:(1)解決“看病難、看病貴”的政策已基本形成,但還有待于進一步落實和完善。(2)部分醫務人員醫德及其服務態度較差側重于盈利追求。(3)患者暴力傷醫、鬧醫現象仍有發生,對醫療秩序和醫院的安全管理造成了極大的干擾。
2 新醫改背景下,醫院管理成效不足成因分析
2.1 政府方面
首先,政府財政資金投入不足,導致醫院等醫療機構為保障醫院的正常運營,不得不追求利潤最大化,使醫患關系進一步惡化。其次,我國的醫療保險制度不完善,我國絕大部分患者都是通過自費方式就醫。當患者由于經濟費用的問題,難以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時,很容易讓其與醫院產生醫療糾紛;最后是醫療風險分擔機制的問題,醫療服務是一個高風險性的行業,并且具有一定的未知性。當其出現醫療糾紛時,不僅給患者帶來巨大的損失,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擾亂了醫院的正常運營。
2.2 醫院方面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部分醫院的管理水平明顯落后,并且其管理者過于重視醫院的經濟效益,忽視社會效益。同時,醫務人員獎金分配與醫院的經濟收入掛鉤,出現開大處方,讓患者濫做不必要的檢查,用藥缺乏透明度等現象,導致患者與醫院時常發生經濟糾紛。醫院的各項管理制度不健全,當問題出現時,缺乏有效的應急措施和處理機制。
2.3 醫生方面
首先,在現實的醫患關系中,醫務人員和患者之間的開放程度決定整個醫患關系系統的開放程度,更決定醫患關系的和諧與否。在經濟利益的驅使下,部分醫生缺少醫德醫風,唯利是圖,缺乏全心全意為患者服務的精神。有的醫生過度追求經濟利益,大小病都只開高價藥,不管病人的意愿,由此導致患者對醫務工作者的不信任。其次,部分醫生固步自封,導致其技術水平的下降,無法滿足患者的要求,進而出現醫患糾紛。
2.4 患者方面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問題越來越被公眾所重視,患者的維權意識也不斷增強,但是當醫患雙方出現矛盾時,患者依然處于弱勢地位:首先是信息的不對稱,患者缺乏相關知識只能處于被動地位;其次是患者常常勢單力薄,其實力無法與醫院抗衡;同時,相關醫療仲裁委員會的投訴程序繁瑣,讓患者對正規維權程序望而卻步。患者在正當途徑無法尋求解決辦法時,就會想到極端的途徑,“暴力傷醫”等現象隨之產生。
2.5 社會媒體方面
近年來,隨著醫患關系日益緊張,媒體往往出現一邊倒的傾向,一味指責醫院和醫生。另外,部分媒體在醫患糾紛的報道中往往忽視了醫療活動的未知性和風險性,甚至經常在事實尚未調查清楚之前就提前介入或不合理地介入,草率地發表帶有傾向性意見的報道,這對于讀者有一定的誤導。有學者認為,媒體的報道已經把醫患關系渲染成一種“對立”關系。構建和諧的醫患關系,醫務界責無旁貸,患者要做出努力,媒體同樣要負起責任[1]。
3 新醫改背景下,提高醫院管理成效對策探究
3.1 重視醫德醫風建設,是提高醫院管理成效的前提
首先,定期對全體醫護人員進行醫德醫風教育。由醫護人員及患者同時推選醫護楷模,醫院可以對其進行表彰,激勵全體醫護人員向他們學習。其次,醫務人員應轉變思維方式和服務意識,“以人為本”,充分考慮患者的經濟能力和需求,對患者多一些人文關懷。
另外,醫務工作者都要進行角色、服務意識和服務方式的轉變和轉換,真正把患者當作親人,主動服務。多進行“下鄉鎮、進社區、走基層的義務服務,重新樹立醫務工作者的服務形象,進而提高醫院管理成效。
3.2 建立醫患溝通渠道,是提高醫院管理成效的基礎
經調查了解,許多糾紛的根本原因是患者對醫療事件的不了解,因此要加強對患者及患者家屬的醫療常識普及。醫院可以開展多種形式的健康教育,如定期開座談會,從專業的角度,用通俗的說法向患者講解常見疾病防治的基本常識;讓患者了解醫療服務風險所在,引導患者理性對待醫療事故。
同時,醫護人員也應在患者就醫過程中,善于與患者溝通,耐心地說明醫療服務過程中可能面臨的風險以及應對方法,解釋將要采取的醫療手段,讓患者更好的理解和配合醫務人員的工作,減少摩擦。
3.3 健全投訴管理制度,是提高醫院管理成效的核心
患者就醫后的評價是醫院了解患者對就醫過程滿意程度的方法之一。醫院可以在醫院門診大廳或者就診室門口設立電子設備,供患者就醫后對醫護人員的服務進行無記名式評價和意見反饋。醫院每周對患者的評價和意見進行總結,讓醫護人員及時發現并改進自己做的不到位、不合適的地方,提高醫院的整體服務水平,從而提升患者對醫院的忠誠度。
醫院也可以建立其他病人意見表達機制,如意見箱、座談會、回訪等多種形式,暢通病人表達意見的長效機制,把提高醫院管理成效存在不足的現象解決在萌芽狀態。
3.4 改革相關醫療體制,是提高醫院管理成效的根本
國家應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建立第三方監督管理制度,健全衛生法律法規,在保障醫患雙方權利的同時,使醫療活動有法可依,使醫療糾紛的解途徑逐漸趨向合理化、科學化。建立健全醫患糾紛相關法律,組建第三方調解機制,在平等客觀的條件下處理糾紛,能夠使醫患關系逐漸緩和,醫患博弈趨于公平[2]。
國家也應加強衛生法制宣傳教育、加快衛生法律法規的立法進程,在全民中廣泛開展全方位、多層次、重實效的衛生宣傳活動,不斷提高人們的醫學知識水平,在做好自身保健的同時,較客觀的理解醫生的行為意圖,有助于提高醫院管理成效現狀。
為了維護正常醫療服務秩序,保障醫生安全和患者權益,維護公共安全,國家有必要將醫院等衛生機構納入公共場所范疇,進行統一公共場所治安管理,使醫鬧等不正當行為能夠得到快速有效解決,減少暴力事件的發生,從而提高醫院管理成效。
參考文獻
[1] 蔣廷玉.和諧醫患關系的媒體作用[J].北京:中國記者,2006(12):34-35.
[2] 胡駿.醫患關系緊張的原因分析與對策[J].醫學與社會,2012(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