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名
摘 要:英語在農村初中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工具課,隨著當今教育全球化和高科技時代的發展,農村初中英語教學正逐步向信息化、科技化、時代化、社會化和數字化方面發展。在農村初中培養具有創新型、實踐性和應用型的英語人才是廣大農村初中英語教師面臨的重要課題。文章從多重角度解讀了農村中學英語教學改革的價值取向,借以拋磚引玉。
關鍵詞:農村初中 英語 教學改革 價值取向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6(c)-0154-01
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外語,在農村,英語的基礎在初中,因此初中英語教學改革是當務之急。今年以來,我國農村中學英語教學秩序穩定,使用統編的教材,教學質量逐步提高。隨著國際交流的愈發頻繁,農村中學英語不僅面臨著很多機遇,同時也面臨著很多挑戰。農村中學的學生英語學習與目標差距大,學習好的學生朗讀起來也很費力,更談不上日常會話和寫作能力,而成績差的學生甚至連26個字母都不會讀和寫,這導致教師教學活動極其被動。另一方面,許多農村初中英語教師習慣沿襲過去傳統的以語法為中心的教學方法,不思進取,教師們不把英語作為以實現交際功能、獲取知識和信息為目的并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能力,而把英語看成一門偏重英語語法學習的學科來應付考試。[1]
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實施,新課程以及新課程的理念已自覺轉化為人們的教育教學理念、分析解決教學問題的思想方法。英語課程要面向全體學生,注重道德教育、素質教育和英語綜合水平的協調發展。激發和培養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幫助他們建立學習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們在學習過程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和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簽于此,我們要集思廣益、綜合治理農村初中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通過科學實驗的方法,探索出一條符合我國國情的農村初中英語教學改革的思路和模式。
1 農村初中英語教學改革的價值取向
價值取向指的是一定主體基于自己的價值觀在面對或處理各種矛盾、沖突、關系時所持的基本價值立場、價值態度以及所表現出來的基本價值傾向,它決定、支配主體的價值選擇。農村初中英語教學的最終目標是對學生進行聽說讀寫的基本訓練,培養學生在口頭上和書面上初步運用英語的能力,側重培養英語閱讀能力。提高農村初中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和培養良好的英語習慣,實現農村初中英語教學的合理性和時效性,農村初中英語教學改革價值取向的科學化水平是農村初中英語教學改革的極其重要理念。
1.1 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農村初中英語教學全過程
農村中學要教育引導廣大農村初中學生要勤學英語,下得苦功夫,敏于求知,注重把所學英語知識內化于心,形成自己的見解,學會擔當社會責任。農村中學英語教師要把學生全面發展的總體要求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關內容細化為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和英語學業質量標準,融入農村初中英語課程標準、英語教材編寫、英語考試評價之中,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英語教材、進英語課堂。同時,農村初中要積極教育引導廣大農村初中學生要加強道德修養,注重道德實踐,把英語學習、教學和道德修養、道德實踐活動有機結合起來。
1.2 多種英語教學模式的有機融合
在廣大農村初中,由于硬件與軟件自身發展動力的不足,傳統的單一式的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已經無法滿足現今的教育教學活動,農村初中英語教師亟待改變原來的教學模式,不斷調整、創新新的方法和方式,以便促進學生英語綜合水平的提高。[2]為了實現這些新觀念,全面提高農村初中英語教學質量,我們有必要探索建立具有科學性和實用性的不同課型和課文的英語教學模式。教學中不存在一種可以適合于所有教學情境的模式或結構,不同的教學目標需要有不同的教學策略相適應,世界上不存在一種萬能的教學模式。農村初中英語教師可以根據不同的教學對象、不同的師資力量可以采取趣味教學模式、情感教學模式、小組合作教學模式、行為引導型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等。但是每種英語教學模式都有其自身的存在價值和適用范圍,也有它自身的局限性。因此,農村初中英語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只有綜合地運用各種教學模式才能充分發揮各個模式的教學功能,實現多種英語教學模式的有機融合。
1.3 加強農村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文化教學
長期以來,由于受升學和考試的影響,我國農村初中英語教師只注重語言形式和語法規則的教學,忽視了語言的文化差異對交際與應用的負面影響。但是隨著新課改的實施,在農村中學英語課程教學中加強文化教學已經成為廣大農村英語教師的共識。文化教學必須充分考慮農村中學生的語言水平和認知能力,教師要注意循序漸進,由淺而深,在不同階段導入不同層次的文化知識教學,要有計劃,有所取舍,要遵循認知規律。在文化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尊重和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努力體現“以學生發展為本”的先進的教學理念,積極創設不同的語境,激發學生運用英語進行交流的意識和愿望,培養學生主動探究英語文化的興趣和能力。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引導學生理解英語詞匯的文化內涵,引導學生理解中西價值觀念和思維習慣差異。[3]
1.4 師生視域融合共生共長
在我國,農村初中學生是教學的主體,初中學生的家庭背景、風俗習慣、生活空間、經濟基礎以及家教方式不同。然而,由于學生年齡接近,交流沒有代溝,所以他們之間會有更多的話題來達到彼此之間的融合。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組織學生指導、組織和點撥進行集體或分組討論、交流對話、各行己見。通過學生之間在英語教學課堂中的相互交流,學生與教師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視域不斷得到互補和交融,思維進一步被打開,眼界進一步被放寬,話題進一步被擴展,思考進一步會深入。生生視域的最高境界便是在課堂上與教師的視域達成和諧,從而實現師師視域融合和生生視域融合共生共長。
2 結語
要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農村初中英語教學全過程作為一項硬任務來完成。我國農村初中英語教學中,力爭做到多種英語教學模式的有機融合,加強農村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文化教學,實現師生視域融合共生共長。這些英語教學改革的價值取向或多或少地都會對我國農村初中英語教學改革產生一定的影響和借鑒價值。雖然農村中學條件差,設備簡陋,缺乏必要的教學基礎設施,但是只要廣大教師在各級教育行政部門的支持下,更新教學觀念,努力提高自身的業務,農村初中英語教學水平還是可以得到有效保證。“路漫漫,其修遠兮”,我國農村初中英語教學改革所積累的經驗和教訓一定能夠使我們開拓出一條符合我國國情實際的英語教學之路,真正使我國農村初中英語教學步人“費時少,效率高”的良性循環發展軌道,這不僅是利國利民的教育良策,同時也為世界初中英語教學的改革樹立了一個科學地典范。[4]
參考文獻
[1] 張水英.農村中學英語教學改革策略[J].教研園地,2009(6):17.
[2] 徐琦雅.關于中學英語教學模式改革的幾點建議[J].高教論述,2011(33):35.
[3] 楊昆.加強中學英語課程教學中的文化教學芻議[J].外語教學,2012(1):178.
[4] 關世民.中學英語教學改革三十年[J].基礎教育外語教學研究,2008(10):24-2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