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敏+戴培山
摘 要:《人體解剖生理學》是指以人體解剖學為基礎,研究人體的生命活動規(guī)律及其功能的一門學科,由人體解剖學和人體生理學兩部分組成。為了完善《人體解剖生理學》的教學,筆者對使用頭腦風暴法融入教學過程進行一定探索,使課堂教學更加生動活潑,教學效果得到不斷改進。
關鍵詞:頭腦風暴法;人體解剖生理學;應用;探索
《人體解剖生理學》是指以人體解剖學為基礎,研究人體的生命活動規(guī)律及其功能的一門學科,由人體解剖學和人體生理學兩部分組成。其中,前者重在研究正常人體各部分形態(tài)、結構及其發(fā)生、發(fā)展規(guī)律,而后者則重在研究人體的功能及其活動規(guī)律,兩者關系密切。
筆者從事《人體解剖生理學》教學多年,在多年的教學中,筆者一直在思考和探索除了講授法以外更多更新穎的教學方法來改進教學。頭腦風暴法的引用,使《人體解剖生理學》的課堂教學更加生動活潑,教學效果得到不斷的改進。
一、頭腦風暴法
頭腦風暴法出自“頭腦風暴”(Brain-storming)一詞,又可以稱智力激勵法、自由思考法、BS法,是一種集體研討行為,由美國創(chuàng)造學家A.F.奧本斯于1939年首次提出,1953年正式發(fā)表的一種激發(fā)性思維的方法。
眾所周知,在群體決策過程中,由于“群體思維”的影響,易屈于權威或大多數(shù)人的意見,削弱了群體的批判精神和創(chuàng)造力。頭腦風暴法的誕生,發(fā)展了一系列改善群體決策的方法,保證了群體決策的創(chuàng)造性,提高了決策的質量。
二、頭腦風暴法在《人體解剖生理學》教學中的應用
1.在《人體解剖生理學》教學中,尋找適用范圍
在《人體解剖生理學》教學中,合理使用頭腦風暴法可以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適用于以下范圍:尋找問題產生的原因時,收集關于問題的信息時,為一個問題找到解決方法時。例如:學習《血液循環(huán)系統(tǒng)》時,我們在學習貧血產生的原因、貧血的癥狀、如何預防貧血的方法,此時可以使用頭腦風暴法進行集體研討促進學習。
2.在《人體解剖生理學》教學中,正確操作步驟
頭腦風暴法的操作步驟可以分為:第一步,介紹,教師提出問題;第二步,產出,在不作任何評論和批評的基礎上,讓學生盡情地說出自己不同的想法、問題、辦法;第三步,分析,將學生提出的想法、問題、辦法歸類后進行分析,去掉多余和無關的想法;第四步,結束,對分析的結果做出選擇。
3.在《人體解剖生理學》教學中,遵守原則要求
在應用頭腦風暴法進行教學的過程中,要嚴格遵守以下原則要求:延遲批評原則,認真對待任何一種設想,不隨意評論和批評,對各種意見、方案的評判必須放到最后階段;自由暢想原則,百家爭鳴,百花齊放;以量求質原則,意見數(shù)量越多,產生好意見的可能性越大;綜合改善原則,探索取長補短和改進辦法;突出求異創(chuàng)新;限時限人原則。
三、應用頭腦風暴法在《人體解剖生理學》教學中的注意事項
1.使用頭腦風暴法教學過程中,自由抒發(fā)個人意見
在應用頭腦風暴法的《人體解剖生理學》教學中,學生們放松自己的思想,不受任何條條框框的限制和束縛,從不同層次、不同角度、不同方位自由的思考,大膽地提出自己具有獨創(chuàng)性的想法。
2.使用頭腦風暴法教學過程中,延遲評判禁止批評
在使用頭腦風暴法的教學過程中,為了防止評判約束和阻礙學生們的積極思維、破壞自由抒發(fā)個人意見的良好氛圍,必須堅持當場不對任何設想和回答作出評價,使學生們集中精力開發(fā)設想,利于大量創(chuàng)新性設想的產生。
頭腦風暴法應該注意的另一個主要事項就是絕對禁止批評,批評會影響學生的自由暢談,抑制學生的創(chuàng)新性思維。
3.使用頭腦風暴法教學過程中,追求數(shù)量以量求質
頭腦風暴法的目的是在一定時間內盡可能獲得更多的設想,數(shù)量上的追求是它的首要任務。在使用頭腦風暴法的教學過程中,參與討論的學生每個人都要抓緊時間多思考,多發(fā)言,產生的設想越多,創(chuàng)新性思維就越廣,獲得的創(chuàng)新性設想就可能越多。
四、總結
在《人體解剖生理學》的教學中,筆者嘗試將頭腦風暴法融入其中,對傳統(tǒng)的只以講授法為主的單一教學法進行一定的教學改革。經(jīng)過多年的教學實踐,頭腦風暴法的應用,使《人體解剖生理學》課堂教學更加生動活潑、富有生機,學生們產生更加濃烈的學習興趣,學習效果得到很大提高。頭腦風暴法使《人體解剖生理學》的教學不再枯燥單一。
參考文獻:
[1]關海寧等,食品科學專業(yè)教學中“頭腦風暴法”的應用探討[J],中國食物與營養(yǎng),2010年第04期,6-8.
[2]實訓機構與教師手冊[M],中國就業(yè)培訓技術指導中心,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職業(yè)技能鑒定中心編制,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11年6月,39-41.
作者簡介:范敏(1979.8-),湖南女子學院教育與法學系學前教育專業(yè)講師,主要從事學前衛(wèi)生學、優(yōu)生學、食品營養(yǎng)與衛(wèi)生學、健康教育等課程的教學。
基金項目:湖南省教育廳科學研究項目(HNNY10ZDKT003)
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學改革研究立項項目湘教通【2012】401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