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炳仙
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而今閱讀教學現狀,則不容樂觀。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逐漸成為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語言文字能力的重要途徑和手段。著名語言學家呂淑湘先生說過:“學習語言不是學一套知識,而是學一種技能。”而人們常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學會閱讀方法,等于有了一把打開知識寶庫之門的鑰匙,有了這把鑰匙,就有了獲取知識的自由和能力。每個地方的教學情況都各有不同,這時候就需要我們在特有的教學環境下對教學方案進行改進,就如何針對農村的教學實際情況,提高農村小學生閱讀能力特別的是課外閱讀能力,從我這幾年的教學經驗來說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培養興趣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也是閱讀的第一原動力,只有對課外閱讀產生濃厚的興趣,我們才會積極主動地去閱讀。我們渴望讀自己喜歡的書,其出發點主要是滿足自己的興趣需要。學生有了閱讀興趣,才能從內心深處對課外閱讀產生主動需要。因此,教師要努力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讓他們愉悅地進行課外閱讀,快樂地接受自己想要學習的語文知識。
1.教師本身要有豐富的文學知識,平時注意提高自身文學素養,靠自身的影響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在日常語文教學活動中隨機應變,善于綜合運用文學知識,使課堂教學充滿情趣,也使學生因教師豐富的文學知識,這種心理反映效果在無形中不自覺地起到激發學生閱讀興趣的作用,這也正符合小學生“愛模仿”天性。
2.開展多種形式與文學、習作相關的班級活動,通過活動滿足學生在優越性上的表現欲,使學生愛動易動的天性得到釋放。定期舉辦各類主題競賽,講故事、演講比賽、手抄報賽、成語接龍賽,以此來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熱情。
3.利用榜樣的力量讓學生想去閱讀。教師要經常向學生介紹歷史人物、科學家及身邊成才之人的成才之道,以榜樣的力量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因為古往今來,凡對人類有作為的人,無不是博覽群書、勤奮學習的結果。4.表揚,鼓勵學生在閱讀學習過程中所取得的點滴成果,肯定他們的付出。如果條件允許,進行一些必要的物質獎勵。這也是激發學生閱讀興趣的一個方法,說起來容易,平常做起來就難。切忌因為學生在閱讀學習中出現的小錯誤,小過失而批評、指責,小學生逆反心理強,這樣會使學生閱讀興趣受到影響。
二、擴大閱讀量
擴大閱讀范圍,增加閱讀量,使課外閱讀成為課堂教學的延伸和補充,能開闊學生的視野,增長其知識。提高學生的閱讀和理解能力。讓學生閱讀的目的,在于讓其汲取更多的文學養分,而不是去增加學生學習以外的負擔,為此,我們必須得保證學生課外閱讀的質與量。教師應向學生推薦好的書籍。教師選擇和推薦的讀物要針對性強,能擴大學生的閱讀面,豐富知識,發展思維,激發閱讀興趣。
1.選擇和推薦適合小學生年齡特點和理解能力的書籍 有的小學生不論什么書,拿到手里就看。由于受語文基礎知識和生活閱歷等方面的限制,閱讀障礙較大,看起來很吃力。如果不對他們閱讀的書籍加以選擇和引導,會使他們對課外閱讀失去興趣。拿低年級學生來說,這個階段的小學生剛接觸拼音,識字不多,可以先引導他們看些注音的讀物、拼音報等,這樣既能看得懂,又鞏固了書本上所學的知識,會使他們有一種成就感,產生濃厚的閱讀興趣。至于中高年級的小學生,隨著他們閱讀和理解能力的逐步提高,要引導他們擴大閱讀面。使他們認識到知識的海洋浩瀚無邊,而各學科的基礎知識與學習語文都有密切的關系,從而獲得多方面的發展。如有的學生喜歡發明創造,就介紹他看有關科技等方面的書籍,這樣學有所用,更能激發他們的課外閱讀興趣。
2.結合課堂教學推薦、介紹有關的書籍 我們都知道,課內閱讀是課外閱讀的基礎,要培養小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必須立足課內,帶動課外。一是介紹所學課文的作者寫的其他文章。介紹她們看一些冰心寫的其他文章,學生自然會產生濃厚的文學興趣。二是介紹與課文內容有關的讀物。學了《裝滿昆蟲的衣袋》之后學生會對昆蟲方面產生興趣,就趁機介紹幾本有關這方面的書。這種方式既能豐富教材內容,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鞏固課堂教學效果,又能培養獨立閱讀能力,激發閱讀興趣。這樣久而久之,學生就能養成獨立閱讀的習慣,為課外閱讀打下良好的基礎,并使他們漸漸喜歡上課外閱讀。
三、掌握閱讀方法
光有興趣和閱讀量還不夠,想要全面提高閱讀能力還需要有一定技巧,而技巧的吸取也便是從閱讀課本或課外書時獲得,所以在平時閱讀時,要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從而提高閱讀能力,這樣一定程度上還可以增加習作素材,讓學生寫起習作來得心應手。例如下面這些行之有效的讀書方法。
1.略讀法。這種方法的運用一般是根據學生在課內學習或習作上的某種需要,有選擇地閱讀書報的有關篇章或有關部分,以便學以致用。
2.精讀法。所謂精讀法,就是對書報上的某些重點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讀的閱讀方法。教師可以利用這些作品為依據,指導學生精讀,要求學生全身心投入,調動多種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邊讀、邊想、邊批注,逐漸養成認真讀書的好習慣。
3.默讀法。默讀法就是對所讀的書報,不發音、不辨讀、不轉移視線,而是快速地觀其概貌。這就要求學生在快速的瀏覽中,要集中注意力,做出快速的信息處理和消化。我國古代有“好古敏求”“讀書十行俱下”之說,可見早就提倡速讀能力。利用默讀法,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時間獲取盡量多的信息。
4.摘抄評價法。此閱讀法就是在閱讀過程中根據自己的需要將有關的詞、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來,或對閱讀的重點、難點部分劃記號,作注釋,寫評語。俗話說:“不動筆墨不讀書”、“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文章中富有教育意義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動的詞句、段落,可以摘錄下來,積存進自己設立的“詞庫”中,為以后的習作準備了豐富的語言積累。同時還可以對自己訂閱的報刊雜志,將其中的好文章剪裁下來,粘貼到自己的讀書筆記中。
5.寫心得體會法。教師要鼓勵學生經常寫日記或讀后感。也就是要求學生閱讀課外書籍后,用日記或讀后感的形式對文章的內容發表自己的見解、想法,并在課外閱讀活動課上進行交流。讀寫聽說緊密結合,學生的閱讀能力能很快得到提高。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目的就是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想象能力、創造能力,培養學生的獨立人格和獨特個性,為學生一生的成長打下精神的底子。因此小學語文的閱讀也顯得極為重要,特別在農村學生見識不廣,知識面狹窄,對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特別課外閱讀能力是農村小學語文教師現階段必須做好的事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