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鳳 陳金榮
摘 要:目的:探討并比較依那普利與厄貝沙坦藥物對于原發性高血壓疾病的治療效果。方法:將我院在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期間治療的98例原發性高血壓患者平均分為兩組,即對照組與實驗組。對照組患者采用依那普利藥物進行治療,實驗組患者則選用厄貝沙坦藥物治療,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后,比較兩組患者的病情好轉率。結果:實驗組患者服用厄貝沙坦藥物后的病情好轉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顯著,且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厄貝沙坦藥物可有效降低原發性高血壓患者的血壓,且該藥物起效快、安全、作用持久并減少了并發癥的發生率,提高了此類患者的病情好轉率,因此值得廣泛應用于原發性高血壓的治療中。
關鍵詞:依那普利 厄貝沙坦 原發性高血壓
中圖分類號:R54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4(c)-0204-01
據臨床疾病統計結果可知,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呈現出逐年上升的趨勢,其中原發性高血壓較為常見。原發性高血壓的病因復雜、起病隱匿、進展緩慢,其好發人群是中老年人。該病可導致心臟、腦及腎臟等重要器官病變,嚴重威脅著患者的生命健康,因此如何有效預防及治療此病并減少治療后并發癥的發生情況受到了更多的關注。該文為研究依那普利與厄貝沙坦藥物對于原發性高血壓疾病的治療效果,將我院在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期間治療的98例原發性高血壓患者平均分為兩組,分別選用依那普利及厄貝沙坦治療一段時間后,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具體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搜集我院在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期間治療的98例原發性高血壓患者的相關資料信息,其中男性患者有53例,女性患者有45例,年齡介于32~69歲之間,中位數年齡是52歲。所有患者均在我院行一系列相關檢查,排除繼發性高血壓、心臟瓣膜病、心肌病、肺心病、肝腎功能不全等疾病后確診為原發性高血壓。經統計學分析可知,兩組患者在疾病程度、年齡及性別上比較時不存在顯著性差異,因此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將我院在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期間治療的98例原發性高血壓患者平均分為對照組與實驗組。對照組患者采用依那普利藥物進行治療,患者依照自身血壓情況于每日清晨口服75~300 mg依那普利,持續一個月。實驗組患者則選用厄貝沙坦藥物治療,每次5~20 mg,每日服用一次或者兩次,持續一個月。在治療期間兩組患者均停用其他降壓藥物,且每日上午監測并記錄患者的血壓情況,經不同方法治療一個月后,比較兩組的治療效果。
1.3 統計處理
對此數據采用SPSS17.0軟件系統進行統計和分析,計數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如果兩組結果具有明顯差異,因此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 結果
將我院在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期間治療的98例原發性高血壓患者平均分為對照組與實驗組。對照組患者采用依那普利藥物進行治療,實驗組患者則選用厄貝沙坦藥物治療,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后,比較兩組患者的病情好轉率,分為明顯好轉、好轉及無好轉。具體分析見表1。
從上表結果可知,實驗組患者服用厄貝沙坦藥物后的病情好轉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顯著,且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3 結語
高血壓疾病的病因復雜,包括遺傳因素、高鈉或低鉀膳食、超重和肥胖、飲酒、精神緊張及血脂異常、糖尿病等其他危險因素等。高血壓是心腦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因此早期預防及控制該病可降低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率。目前臨床中常用的降壓藥物是厄貝沙坦及依那普利。本文為研究兩種藥物對原發性高血壓的治療效果,將我院的98例患者平均分為對照組與實驗組,兩組分為服用依那普利及厄貝沙坦藥物治療一段時間后,比較兩組患者的病情好轉率。結果得出,實驗組患者服用厄貝沙坦藥物后的病情好轉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查閱相關文獻可知,厄貝沙坦屬于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可選擇性的作用于血管緊張素Ⅱ受體的AT1亞型,進而防止血管收縮、抑制醛固酮釋放,以降低血壓,該藥是新型的降壓藥;依那普利是一種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可抑制血管緊張素Ⅱ的生成,有效阻斷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使前列腺素得以釋放并增強血管擴張能力、改善腎血流動力學,進而起到降壓作用,但該藥物可引起干咳。因此得出結論,厄貝沙坦藥物對于原發性高血壓患者具有重要意義,該藥物不僅可有效降低此類患者的血壓,還可提高患者的病情好轉率,且該藥物起效快、安全、作用持久并減少了并發癥的發生率,因此值得在臨床中被廣泛使用。
參考文獻
[1] 劉敏.厄貝沙坦和依那普利治療原發性高血壓的療效對比[J].臨床研究,2012,25(10):567.
[2] 戚寶和.厄貝沙坦與依那普利治療高血壓的療效與安全的觀察分析[J].臨床醫藥實踐,2009,6(18):459.
[3] 謝君堯.厄貝沙坦與依那普利治療原發性高血壓的療效對比[J].臨床與實踐,2013,6(10):15.
[4] 朱洪霞.依那普利與厄貝沙坦治療原發性高血壓的對比研究[J].求醫問藥,2012,3(10):583.endprint
摘 要:目的:探討并比較依那普利與厄貝沙坦藥物對于原發性高血壓疾病的治療效果。方法:將我院在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期間治療的98例原發性高血壓患者平均分為兩組,即對照組與實驗組。對照組患者采用依那普利藥物進行治療,實驗組患者則選用厄貝沙坦藥物治療,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后,比較兩組患者的病情好轉率。結果:實驗組患者服用厄貝沙坦藥物后的病情好轉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顯著,且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厄貝沙坦藥物可有效降低原發性高血壓患者的血壓,且該藥物起效快、安全、作用持久并減少了并發癥的發生率,提高了此類患者的病情好轉率,因此值得廣泛應用于原發性高血壓的治療中。
關鍵詞:依那普利 厄貝沙坦 原發性高血壓
中圖分類號:R54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4(c)-0204-01
據臨床疾病統計結果可知,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呈現出逐年上升的趨勢,其中原發性高血壓較為常見。原發性高血壓的病因復雜、起病隱匿、進展緩慢,其好發人群是中老年人。該病可導致心臟、腦及腎臟等重要器官病變,嚴重威脅著患者的生命健康,因此如何有效預防及治療此病并減少治療后并發癥的發生情況受到了更多的關注。該文為研究依那普利與厄貝沙坦藥物對于原發性高血壓疾病的治療效果,將我院在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期間治療的98例原發性高血壓患者平均分為兩組,分別選用依那普利及厄貝沙坦治療一段時間后,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具體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搜集我院在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期間治療的98例原發性高血壓患者的相關資料信息,其中男性患者有53例,女性患者有45例,年齡介于32~69歲之間,中位數年齡是52歲。所有患者均在我院行一系列相關檢查,排除繼發性高血壓、心臟瓣膜病、心肌病、肺心病、肝腎功能不全等疾病后確診為原發性高血壓。經統計學分析可知,兩組患者在疾病程度、年齡及性別上比較時不存在顯著性差異,因此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將我院在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期間治療的98例原發性高血壓患者平均分為對照組與實驗組。對照組患者采用依那普利藥物進行治療,患者依照自身血壓情況于每日清晨口服75~300 mg依那普利,持續一個月。實驗組患者則選用厄貝沙坦藥物治療,每次5~20 mg,每日服用一次或者兩次,持續一個月。在治療期間兩組患者均停用其他降壓藥物,且每日上午監測并記錄患者的血壓情況,經不同方法治療一個月后,比較兩組的治療效果。
1.3 統計處理
對此數據采用SPSS17.0軟件系統進行統計和分析,計數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如果兩組結果具有明顯差異,因此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 結果
將我院在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期間治療的98例原發性高血壓患者平均分為對照組與實驗組。對照組患者采用依那普利藥物進行治療,實驗組患者則選用厄貝沙坦藥物治療,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后,比較兩組患者的病情好轉率,分為明顯好轉、好轉及無好轉。具體分析見表1。
從上表結果可知,實驗組患者服用厄貝沙坦藥物后的病情好轉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顯著,且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3 結語
高血壓疾病的病因復雜,包括遺傳因素、高鈉或低鉀膳食、超重和肥胖、飲酒、精神緊張及血脂異常、糖尿病等其他危險因素等。高血壓是心腦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因此早期預防及控制該病可降低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率。目前臨床中常用的降壓藥物是厄貝沙坦及依那普利。本文為研究兩種藥物對原發性高血壓的治療效果,將我院的98例患者平均分為對照組與實驗組,兩組分為服用依那普利及厄貝沙坦藥物治療一段時間后,比較兩組患者的病情好轉率。結果得出,實驗組患者服用厄貝沙坦藥物后的病情好轉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查閱相關文獻可知,厄貝沙坦屬于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可選擇性的作用于血管緊張素Ⅱ受體的AT1亞型,進而防止血管收縮、抑制醛固酮釋放,以降低血壓,該藥是新型的降壓藥;依那普利是一種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可抑制血管緊張素Ⅱ的生成,有效阻斷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使前列腺素得以釋放并增強血管擴張能力、改善腎血流動力學,進而起到降壓作用,但該藥物可引起干咳。因此得出結論,厄貝沙坦藥物對于原發性高血壓患者具有重要意義,該藥物不僅可有效降低此類患者的血壓,還可提高患者的病情好轉率,且該藥物起效快、安全、作用持久并減少了并發癥的發生率,因此值得在臨床中被廣泛使用。
參考文獻
[1] 劉敏.厄貝沙坦和依那普利治療原發性高血壓的療效對比[J].臨床研究,2012,25(10):567.
[2] 戚寶和.厄貝沙坦與依那普利治療高血壓的療效與安全的觀察分析[J].臨床醫藥實踐,2009,6(18):459.
[3] 謝君堯.厄貝沙坦與依那普利治療原發性高血壓的療效對比[J].臨床與實踐,2013,6(10):15.
[4] 朱洪霞.依那普利與厄貝沙坦治療原發性高血壓的對比研究[J].求醫問藥,2012,3(10):583.endprint
摘 要:目的:探討并比較依那普利與厄貝沙坦藥物對于原發性高血壓疾病的治療效果。方法:將我院在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期間治療的98例原發性高血壓患者平均分為兩組,即對照組與實驗組。對照組患者采用依那普利藥物進行治療,實驗組患者則選用厄貝沙坦藥物治療,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后,比較兩組患者的病情好轉率。結果:實驗組患者服用厄貝沙坦藥物后的病情好轉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顯著,且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厄貝沙坦藥物可有效降低原發性高血壓患者的血壓,且該藥物起效快、安全、作用持久并減少了并發癥的發生率,提高了此類患者的病情好轉率,因此值得廣泛應用于原發性高血壓的治療中。
關鍵詞:依那普利 厄貝沙坦 原發性高血壓
中圖分類號:R54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4(c)-0204-01
據臨床疾病統計結果可知,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呈現出逐年上升的趨勢,其中原發性高血壓較為常見。原發性高血壓的病因復雜、起病隱匿、進展緩慢,其好發人群是中老年人。該病可導致心臟、腦及腎臟等重要器官病變,嚴重威脅著患者的生命健康,因此如何有效預防及治療此病并減少治療后并發癥的發生情況受到了更多的關注。該文為研究依那普利與厄貝沙坦藥物對于原發性高血壓疾病的治療效果,將我院在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期間治療的98例原發性高血壓患者平均分為兩組,分別選用依那普利及厄貝沙坦治療一段時間后,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具體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搜集我院在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期間治療的98例原發性高血壓患者的相關資料信息,其中男性患者有53例,女性患者有45例,年齡介于32~69歲之間,中位數年齡是52歲。所有患者均在我院行一系列相關檢查,排除繼發性高血壓、心臟瓣膜病、心肌病、肺心病、肝腎功能不全等疾病后確診為原發性高血壓。經統計學分析可知,兩組患者在疾病程度、年齡及性別上比較時不存在顯著性差異,因此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將我院在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期間治療的98例原發性高血壓患者平均分為對照組與實驗組。對照組患者采用依那普利藥物進行治療,患者依照自身血壓情況于每日清晨口服75~300 mg依那普利,持續一個月。實驗組患者則選用厄貝沙坦藥物治療,每次5~20 mg,每日服用一次或者兩次,持續一個月。在治療期間兩組患者均停用其他降壓藥物,且每日上午監測并記錄患者的血壓情況,經不同方法治療一個月后,比較兩組的治療效果。
1.3 統計處理
對此數據采用SPSS17.0軟件系統進行統計和分析,計數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如果兩組結果具有明顯差異,因此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 結果
將我院在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期間治療的98例原發性高血壓患者平均分為對照組與實驗組。對照組患者采用依那普利藥物進行治療,實驗組患者則選用厄貝沙坦藥物治療,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后,比較兩組患者的病情好轉率,分為明顯好轉、好轉及無好轉。具體分析見表1。
從上表結果可知,實驗組患者服用厄貝沙坦藥物后的病情好轉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顯著,且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3 結語
高血壓疾病的病因復雜,包括遺傳因素、高鈉或低鉀膳食、超重和肥胖、飲酒、精神緊張及血脂異常、糖尿病等其他危險因素等。高血壓是心腦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因此早期預防及控制該病可降低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率。目前臨床中常用的降壓藥物是厄貝沙坦及依那普利。本文為研究兩種藥物對原發性高血壓的治療效果,將我院的98例患者平均分為對照組與實驗組,兩組分為服用依那普利及厄貝沙坦藥物治療一段時間后,比較兩組患者的病情好轉率。結果得出,實驗組患者服用厄貝沙坦藥物后的病情好轉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查閱相關文獻可知,厄貝沙坦屬于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可選擇性的作用于血管緊張素Ⅱ受體的AT1亞型,進而防止血管收縮、抑制醛固酮釋放,以降低血壓,該藥是新型的降壓藥;依那普利是一種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可抑制血管緊張素Ⅱ的生成,有效阻斷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使前列腺素得以釋放并增強血管擴張能力、改善腎血流動力學,進而起到降壓作用,但該藥物可引起干咳。因此得出結論,厄貝沙坦藥物對于原發性高血壓患者具有重要意義,該藥物不僅可有效降低此類患者的血壓,還可提高患者的病情好轉率,且該藥物起效快、安全、作用持久并減少了并發癥的發生率,因此值得在臨床中被廣泛使用。
參考文獻
[1] 劉敏.厄貝沙坦和依那普利治療原發性高血壓的療效對比[J].臨床研究,2012,25(10):567.
[2] 戚寶和.厄貝沙坦與依那普利治療高血壓的療效與安全的觀察分析[J].臨床醫藥實踐,2009,6(18):459.
[3] 謝君堯.厄貝沙坦與依那普利治療原發性高血壓的療效對比[J].臨床與實踐,2013,6(10):15.
[4] 朱洪霞.依那普利與厄貝沙坦治療原發性高血壓的對比研究[J].求醫問藥,2012,3(10):58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