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莉
摘 要:隨著網絡化信息社會的快速發展,信息技術手段已成為有效控制科技期刊學術質量的有效措施。該文結合《雷達科學與技術》的質量控制實踐,從刊物的內容質量控制、編校質量控制和傳播質量控制三個方面闡述了相應信息技術手段的具體應用及在提升科技期刊學術質量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
關鍵詞:科技期刊 質量控制 網絡 出版
中圖分類號:G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05(c)-0014-01
科技期刊的主要作用是發布科研成果、促進學術交流和推動學科發展。而學術質量是科技期刊發揮其作用并持續發展的根本,是出版界、學術界持續關注的焦點之一?,F今社會網絡、信息技術發展日新月異,如何利用相關的信息技術手段強化科技期刊的學術質量控制、提升期刊學術質量是當前科技期刊編輯和出版單位關注的熱點問題。
期刊學術質量控制主要包括內容質量控制、編校質量控制和傳播質量控制。利用相關信息技術提升對期刊的學術質量就是借助使用期刊網站傳遞信息,利用電子郵件聯系專家和作者,利用學術不端文獻檢測把關內容質量、利用互聯網絡跟蹤技術實現論文的科學評價等等,以節約成本、控制質量、提升時效。鑒于此,本文分析了現有的技術控制手段及《雷達科學與技術》的相關實踐,以期更好地提升科技期刊的學術質量。
1 期刊內容質量控制
科技期刊的內容質量即其所刊載論文的內容質量,是期刊學術性與影響力的體現,也是期刊學術質量控制的關鍵內容[1]。
第一,利用互聯網平臺提高編輯加工的質量?;ヂ摼W等信息技術的發展,使期刊編輯加工工作進一步高效化:(1)稿件查重:充分利用由清華大學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電子雜志社開發的學術不端文獻檢測系統,檢測稿件的抄襲、偽造、篡改、一稿多投等學術不端文獻,從源頭上提升期刊內容質量;(2)編輯加工:編輯充分利用互聯網中巨大的信息資源庫,對文稿中的資料數據等關鍵性內容進行查詢和確認[2],同時通過網絡和電話等快捷形式與作者溝通聯系,快速解決文稿中的疑難點,保證了稿件內容的先進性、科學性和正確性。(3)校對:充分利用計算機的“校異同”,更好地人機結合縮短校對時間。
第二,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加快科研成果的發表速度??蒲谐晒目焖侔l表,有利于論文作者確立成果的首發權,有利于傳播和交流最新科研信息,有利于提升期刊在業界的學術影響力。期刊采用在線投、審稿,在線與作者交流,以及數字化優先出版等手段,能夠縮短稿件的編輯加工周期、加快稿件的發表速度[3]。
第三,利用網絡技術,加強與業界專家的交流,提高審稿的效率和效果。鑒于此,《雷達科學與技術》一直高度重視對網絡技術的應用,積極建立了期刊網站,利用網絡等多種技術手段聯系張錫祥、王小謨等14位院士組成的期刊顧問團;通過網絡等技術手段與吳順君等100多位雷達界知名專家保持聯系,使他們積極參與《雷達科學與技術》的審稿工作,引導期刊發展。此外,期刊還通過在線投稿-專家審稿系統,嚴格實行“雙盲審稿制”和“雙重審稿制”,要求審稿專家從嚴審查、不徇私情、不吝斧正。編輯部充分利用如今的互聯網絡和現代通訊技術將所有專家凝聚起來,團結一致、始終如一、精益求精,全身心地為真正地發表出一流的科技成果,傳播一流的科學技術,為讀者提供一流的新知而不懈的努力。
2 期刊編校質量控制技術
科技期刊的編校質量包括論文中的文字是否正確;物理量、單位和中外文字是否符合國家法定計量單位最新標準;文章格式是否合乎科技期刊論文寫作規范;版式是否簡潔美觀清晰等等??萍计诳木幮Y|量會影響到讀者的閱讀體驗并最終影響其對期刊質量的評價,所以編校質量的好壞是期刊學術質量提升的前提條件[1]。
期刊編校質量的技術相對很成熟,每個要素都是期刊社常抓不懈的工作,這里不再贅述。例如,《雷達科學與技術》在網站投稿系統中前置了一些技術功能模塊和校對模塊。在編輯加工過程中,編輯充分利用計算機技術對每篇稿件進行非常細致的編輯加工,逐字逐句修改稿件,消除錯別字和病句,同時通過與作者的反復溝通,努力使文章內容完善、數據準確、縮略詞注解完整、公式完善、圖表和照片清晰、參考文獻著錄正確。期刊的編輯格式嚴格按照規范執行,力爭與國際接軌:中英文作者名、中圖分類號、文章編號、參考文獻等均與標準一致;標題頁經過精心設計,選擇了適當的字體和字號,看起來非常清晰美觀;期刊還在作者簡介中登載了作者的E-mail地址,以便讀者與作者在學術上的溝通與交流。這樣,文章一應俱全、格式統一美觀,無形中提升了刊物的質量。
3 期刊傳播質量控制技術
通過期刊發行和網絡傳播讓所有讀者第一時間獲取最新科研信息與學術動態,以促進科學技術交流,是每份期刊的主要宗旨。期刊傳播質量控制的關鍵技術主要為網絡技術。
(1)期刊網站擔負著期刊對外宣傳和論文發布的主要職責。每期稿件出版后應第一時間上傳至期刊網站,為本刊作者和讀者提供便利的獲取條件,充分體現網絡的便捷化;但期刊網站資源有限,功能和服務也相對單一,用戶和訪問量相對較少,我們必須最大限度地克服這一缺點,更大化地發揮期刊網站的在期刊傳播中的帶動作用[4]。 (2)最大限度的加入各種數據庫,通過CNKI、萬方、維普等此類期刊出版發行平臺爭取更廣泛的讀者人群,以期最大化的擴大期刊的知名度,提升期刊業界影響力。(3)科技期刊應嘗試紙質期刊和數字出版相結合,將期刊的載體從紙張逐步轉移到互聯網絡,逐步適應當今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迅速發展的時代,以此擴大期刊的影響力。
更快、更好地獲取期刊論文,能夠提升期刊用戶使用的積極性、滿意度和回訪率,是期刊傳播質量控制的重要方面[1]?!独走_科學與技術》很早就認識到這點,經過多年努力,刊物的傳播發行機制已經很完善,發行及時、準確,數量不斷得到提升,網絡傳播也很快速、及時。期刊先后加入了《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全文收錄期刊》《萬方數據-數據化期刊群》《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等,同時期刊還建立了自己的網站,更加的方便快捷。目前期刊的作者讀者群已涵蓋了美國、德國、法國、俄羅斯、烏克蘭、伊朗和保加利亞等國。
4 結語
如今,隨著信息化社會的快速發展,利用相關信息技術對期刊的質量進行控制是科技期刊的必然選擇,充分利用網絡等信息技術手段也是實現提升期刊學術質量的基礎和先決條件。所以不斷開發或引入新的適合于科技期刊所需的各種信息技術手段是提升期刊學術質量的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
參考文獻
[1] 方卿,曾元祥.基于技術視角的開放存取期刊學術質量控制框架[J].信息資源管理學報,2012(4):27-33.
[2] 魯亞琳.傳統期刊與新技術環境的融合與使用[J].編輯之友,2008(2):55-57.
[3] 余曉,萬賢賢.基于信息技術的科技期刊編輯業務管理創新[J].科技創業月刊,2010(2):87-89.
[4] 姚德全.網絡時代的編輯工作現代化[J].出版發行研究,2001(5):36-3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