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穎
摘 要:本文將結合反饋教學法的基本理論,從反饋教學的概念、原則和分類出發來分析反饋教學法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實踐策略,以供大家參考。
關鍵詞:反饋 教學 高中 語文 教學
由于受到傳統應試教育觀念的影響,為了孩子能取得更好的高考成績,很多家長和教師在學生高中階段的學習中都比較重視數學、物理、化學等理科學科的學習,認為語文是基于母語的一門學科,因而對語文的學習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盡管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和發展,高中語文教學模式也在不斷改革,但現實中多數教師仍然對學生進行填鴨式的教育,沒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嚴重影響了課堂的學習效果。基于高中語文的教學現狀,從語文是其他學科學習的基礎出發,教師應該在日常教學中進行反饋式教學,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及時發現和解決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提高高中語文的教學質量。
一、反饋教學法的基本理論
反饋教學法的基本理論包括反饋教學法的概念、原則和具體分類,對這些基本理論的研究關系到反饋教學法能否更好地應用于高中語文教學。只有通過對反饋教學法基本理論的梳理,結合實際教學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才能總結分析出一系列有針對性的應用策略,切實有效地提高高中語文教學的有效性。
1.反饋教學法的概念
反饋教學法是教學實踐中重要的教學方法,廣泛應用于不同種類的學科。反饋教學法的實質就是建立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信息反饋機制,具體表現為學生在課堂活動中接受了某一類型的知識或者聽到教師的講解之后會有一系列的外在表現,而教師要注意這些細微的變化和表現,把這些行為轉化為教師高效開展課堂教學活動的信息來源。反饋教學法把學生的學習效果反饋給教師,教師進行評價、總結和調整后再反饋給學生,學生對自己在學習中出現的問題做出及時的更正,便于更好地開展下一次的教與學。將反饋教學法科學合理地應用到高中語文教學中能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2.反饋教學法的原則
在實際課堂活動中應用反饋教學法要遵循一定的基本原則:其一,互動原則。反饋教學要將課堂教學活動中所有與教學有關的信息在教師與學生之間循環反復的傳遞,師生之間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相互依賴的過程就是互動。其二,情感原則。反饋教學的實質是一種信息傳遞機制,無論是信息的輸入還是輸出,面對的都是人而不是機器,尤其在教學活動中,當教師看到學生的進步時要及時鼓勵,同時遇到學習不認真的學生時也要及時引導,加強情感上的溝通和交流。其三,評價原則。反饋教學的教師和學生都需要對接收到的信息進行進一步的整合和運用,教師對學生的評價能夠給學生指出正確的學習方向,使學生的學習更有針對性,提高學習效率。
3.反饋教學法的分類
反饋教學法主要有正反饋、負反饋、直接反饋和間接反饋。正反饋就是對教學活動起到促進作用的信息反饋過程;而負反饋則是與之對應的對教學活動起到阻礙作用的信息反饋過程。前者會更好地激勵學生,后者則有可能打消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直接反饋就是教師通過課堂上學生的表現得到反饋信息;間接反饋則不僅僅要靠課堂上的信息,還要借助一些課堂外的信息來進行有效的反饋。
二、反饋教學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實踐策略
基于對反饋教學法基本理論的研究,教師應該結合實際教學經驗,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制定科學合理的實踐策略。
1.課前反饋——鼓勵學生自主預習
在高中語文教學實踐中,教師要鼓勵學生進行課前的自主預習,從而根據學生的預習情況,獲得課前反饋信息。一方面,教師對學生可能遇到的學習問題和困難能有大概的了解,可以在正式上課前更改課堂設計環節;另一方面,教師也能對哪些學生學習比較吃力,哪些知識學生容易混淆了然于心,便于教師對這些學生給予及時指導。進行課前反饋,能夠充分降低課堂失誤率,優化教學效果。
例如,在學習《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時,原文是文言文,涉及一些傳統文化的背景知識,學生理解起來可能比較困難。教師應該讓學生提前進行預習,并為學生布置問題來引導學生正確進行預習。如“關于文章的題目,為什么順序是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而不是其他別的順序?”“文中四人談論的內容不盡相同,為什么孔子只對曾皙的言論表示贊同:‘吾與點也。”通過這些問題的引導,教師能從學生的回答中得到反饋,可以更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
2.課中反饋——有效的提問促進與學生的交流
課堂上學生的行為表現是反饋教學中主要的信息來源,教師甚至能夠通過學生上課時的表情來判斷學生對學習內容的態度和掌握情況,所以教師一定要抓住課堂中的機會進行反饋教學,通過有效的提問促進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教師不僅要問有意義的問題,還要注意提問的方式,根據學生的回答提取對反饋教學有用的信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例如,在學習楊絳的《老王》時,教師可以在課堂中進行變式提問,引導學生一步步總結文章的中心思想。教師如果問學生:“作者為什么有愧疚之情?”那么學生可能只會淺顯地回答:“因為作者吃了老王的香油和雞蛋。”但是如果教師提問:“在作者和老王之間的關系中,對彼此的情感是怎樣的?”那么學生就會挖掘到老王對楊絳的關心和楊絳對老王的同情這樣深層次的情感內涵。
3.課后反饋——及時記錄課堂教學的優點與不足
在反饋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不僅僅要關注課前反饋和課中反饋環節,更要在課后堅持進行反饋教學記錄,包括課堂中學生和教師思維的火花及課堂中出現的缺點和不足,所有信息都會促進教師日后的教學。如果教師能夠長期記錄下這些反饋教學中的信息,對于提高自身的教學質量,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成績有重大意義。
具體舉例:記錄課堂上的精彩之處。教師在講解《再別康橋》時,首先為學生設置幾個有效的問題——“詩人告別的對象是誰?”“怎樣表達告別時的感情的?”然后教師進行類比教學,列舉古代詩歌《雨霖鈴》中“多情自古傷離別,更哪堪,冷落清秋節”這樣的離別詩句,讓學生感受二者之間的相通之處。
反饋教學法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作用相當重要,只有在教師與學生之間建立起有效的反饋機制,才能從根本上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王鑒.教學智慧:內涵、特點與類型[J].課程·教材·教法,2006(6).
[2]竇銀強,孫博.敘事閱讀教學藝術淺析[J].中學語文,200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