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唐山市傳染病醫院(063000)王任利 么作義
河北聯合大學附屬醫院(063000)喻昌利
結核病被列為我國重大傳染病之一,是嚴重危害人民群眾健康的呼吸道傳染病,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我國是22個結核病流行嚴重國家之一。同時也是全球27個耐多藥結核病流行嚴重國家之一,約有15萬耐藥性排菌者,治療非常困難,尤其是空洞型肺結核病人。由于空洞壁的屏障作用,加之洞壁周圍血管稀少,硬化甚至閉合,空洞內結核菌較難殺死,空洞難以閉合,痰菌難以陰轉,治療效果差。CT引導下經皮穿刺術以其特有的準確性、成功率高等優點在臨床上得到廣泛應用。
1.1 對象 全部病例均符合以下條件:①住院病例;②經長期內科規律或不規律用藥;③空洞及治療閉合且靠近肺邊緣及胸壁的空洞;④痰菌持續或間斷陽性;⑤臨床上無呼吸困難,咯血,無心、肝、腎功能障礙的病人。
診斷標準:臨床病史,血沉,痰結核菌檢查,痰結核菌培養,抗結核抗體,PCR檢查及X線胸片,CT檢查確診為靠近邊緣的肺結核空洞。至2009年12月我院共收治64例,其中男38例,女26例,年齡22~75歲,平均45.7歲,病程6個月~10年。空洞直徑1~10cm。
1.2 方法 CT引導下協助病人定好體位,穿刺點,無菌常規消毒皮膚,鋪無菌孔巾,用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隨后在CT引導下進行穿刺,當穿刺針經皮穿至皮下時,囑患者做幾次深呼吸后屏氣,之后迅速向肺內空洞處刺入。以防體內缺氧或劃破胸膜,當穿刺針針尖進入空洞內并回抽有少量氣體時,注入少許造影劑,證實針尖已進入空洞,放導絲、導管進入空洞,退出導絲后開始注入抗癆藥物加明膠,2~3次為一療程,同時根據藥敏結果予以必要的抗癆治療。
2.1 療效判斷標準 痊愈:結核中毒癥狀消失,痰查結核菌連續陰性達半年以上,空洞經X線或CT證實閉合。顯效:無結核中毒癥狀,痰查結核菌連續陰性達3個月以上。有效:結核中毒癥狀消失,痰菌陰性3個月以上,空洞體積縮小不足1/2。無效:臨床癥狀無緩解,痰菌陽性,空洞無變化或擴大。
2.2 結果 治療滿3個月時,痰菌陰轉率48例(占75%),空洞閉合13例(占23%);治療滿6個月時痰菌陰轉率63例(占9 8.5%),空洞閉合4 5 例(占70.3%)。總有效率98.5%,結果見附表。
由于難治性肺結核空洞者病程長,洞壁厚,血供差,內科全身用藥局部難以達到治療量,尤其是靠近肺邊緣的空洞[1]。在結核病變組織中,由于免疫復合物沉積在血管內引起炎性損害,這種損害尤以小動脈較為突出廣泛,血管的損害嚴重影響了藥物在病變組織中的濃度,降低了殺菌效果,傳統口服或靜脈輸入藥物,空洞內很難達到最低藥物濃度。因而要提高治療效果必須提高病灶局部藥物濃度。

附表 難治性肺結核空洞介入治療結果
靠近邊緣的肺結核空洞,經纖支鏡檢查很難達到邊緣部位,CT引導經皮肺穿刺痛苦小,創傷小,避免了經纖支鏡導絲、導管介入的盲目性,空洞內充填抗癆藥物后具有機械性閉塞的作用,造成空洞內缺氧,不利于結核菌生長。加之局部藥物濃度高,緩慢釋放,存留時間長,該方法最大特點在于治療部位藥物濃度高,且藥代動力學證明,其血藥濃度明顯低于口服量的藥物濃度,大大降低了藥物的毒副作用,提高了治療的安全性。
介入治療肺結核空洞,方法簡單,易于操作,患者痛苦小,安全有效,并有凈化空洞[2][3]、促使痰菌轉陰的作用,通過6個月隨訪觀察,痰菌陰轉率達98.5%,空洞閉合率達70.3%。此療法的開展將對減少傳染源,降低結核疫情,控制結核病流行有重要作用,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