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薊縣人民醫院(301900)劉鳳榮
手足口?。℉ a nd fo ot a nd mout h disease,HFMD)是一種常見及輕微、但傳染度頗高的傳染病,可由多種腸道病毒引起,4歲以下兒童易罹患。夏秋之交都有發病,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皰疹,少數患兒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腫、無菌性腦膜腦炎等并發癥。個別重癥患兒如果病情發展快,會導致死亡。引發手足口病的腸道病毒有20多種,其中以柯薩奇病毒A組16型(CA16)和腸道病毒71型(EV71)最為常見。注意衛生,注意清潔可預防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典型的起病過程是中等熱度發熱(體溫在39℃以下),進而出現咽痛,幼兒表現為流口水、拒食,嗓子里還有一些小水泡。沒有并發癥的患兒,一周左右即可痊愈。少數患兒有神經系統癥狀,并發無菌性腦膜炎和皮膚繼發感染,極少有后遺癥。

附表1 兩組患兒臨床癥狀、體征消退時間(d)比較

附表2 兩組患者治療情況統計結果
2011年6月~2012年5月我院收治手足口病住院65例,均符合《實用兒科學》手足口病診斷標準[1]。其中男性39例,女性26例,男女1.5∶1,年齡6個月~13歲。按隨機原則將病人分為治療組35例,其中男性21例,女性14例;對照組30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
治療組常規治療的同時,給予靜點喜炎平0.2ml·kg-1·次-1+0.9%NS50~100ml稀釋靜滴,Qd,3d,對照組利巴韋林7.5mg·kg-1·次-1+5%GS50~100ml稀釋靜滴,Qd,3d,兩組均非重癥手足口病,都無并發癥。對65例患兒每日檢查體溫、皮疹消退情況、口腔炎愈合時間,住院時間進行歸納。結果見附表1。
經比較,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4.28%,對照組總有效率為70%,統計學計量資料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χ2檢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附表2。
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嬰幼兒多發的一種傳染病,主要病原是柯薩奇病毒A16型和??刹《?1型,均屬小核糖核酸病毒中的腸道病毒,引起發熱、口腔、手、足等部位的斑丘疹,少數重癥患兒可引起腦炎、腦膜炎、肺水腫、循環衰竭等并發癥[2]。一年四季均可發病,以夏秋季多發,每年6~8月為發病高峰期。上述兩組均非重癥手足口病,都無并發癥。喜炎平是采用現代技術從植物穿心蓮全葉中提取穿心蓮內酯,并經獨特的磺化專利工藝制成的水溶性中藥注射劑,它改變了穿心蓮內酯類成分本身的結構,藥理作用也因結構改變而增強[3],在血液中藥物濃度更高,并能很好穿透病毒細胞,占據病毒復制DNA與蛋白質結合位點,阻止蛋白質對DNA片段的包裹,使病毒不能復制,從而抑制或殺滅病毒。喜炎平具有抗病毒、增強免疫力及清熱抗炎等藥理作用,利于疾病恢復。利巴韋林為廣譜抗病毒藥物[4],其毒副作用較大,可有過敏性休克,靜脈炎,白細胞減少,貧血,腹瀉,口干,心臟損害,神經系統的不良反應等[5]。喜炎平在退熱時間、皮疹消退時間、口腔炎愈合時間及住院時間方面較利巴韋林明顯縮短,有統計學意義,且未發現任何不良反應,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