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國敬++馬賀芳
摘要:近兩年來,互聯網金融業務迅速發展,本文認為,傳統銀行業必須及時調整戰略、大力發展服務功能創新、服務渠道創新和布局互聯網金融。目前傳統金融機構受到政策的暫時保護,但若要使服務水平真正得到提高,必須向互聯網金融邁進。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 傳統銀行業轉型 應對策略
0 引言
從天弘基金和支付寶的成功合作開始,近兩年互聯網金融業務發展非常迅速,在貨幣基金領域通過互聯網銷售出去的余額已經占了整體貨幣基金規模的很大一部分,余額寶更是成為國內目前最大規模的貨幣基金,在證券營銷和保險營銷方面,金融業的一些傳統業務正在被互聯網迅速擠占。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深入分析互聯網金融的利與弊,及其對傳統銀行業的沖擊與挑戰,找出目前我們銀行互聯網金融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 互聯網金融的概述
互聯網金融是金融脫媒的產物,狹義上講包括第三方支付平臺模式、P2P網絡小額信貸模式、基于大數據的金融服務平臺模式、眾籌模式、網絡保險模式、金融理財產品網絡銷售等模式,依靠便利的支付手段、對大數據的深度挖掘、云計算以及搜索引擎等互聯網工具,實現資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等業務的一種新興金融模式。從其本質上來看,互聯網金融融合了互聯網和傳統金融行業的各自優點。互聯網金融具有開放、分享、民主化、個性化、分布式協作等特色優勢,這是傳統金融企業所不具備的。
2 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的影響
互聯網金融是把“雙刃劍”,最近兩年多以來,國內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可謂如火如荼,與此同時也給商業銀行的發展帶來“鯰魚效應”。綜合考慮這種影響有利也有弊,對銀行傳統業務模式既是挑戰,也是機遇。
2.1給商業銀行的傳統業務帶來有力的沖擊 互聯網的自身屬性就決定了其進入金融業后的便捷、靈活、自由的特點。在支付領域,一些傳統商業銀行的壟斷業務正在被互聯網逐步蠶食,更為嚴重的互聯網借貸的發展,擠占了不少銀行的存貸款利潤。
2.2 商業銀行部分業務被互聯網巨頭搶占分攤 在互聯網金融領域,不管是對于作為新秀的百度,還是蓄謀已久的阿里,亦或是動作并不太多的騰訊,都面臨著極大的機會。阿里小貸是目前國內最著名的網絡貸款之一,還有以余額寶理財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機構理財平臺,已大大分割了銀行業的傳統業務。
2.3 互聯網金融對傳統銀行業經營的影響
2.3.1 經營模式受到挑戰。傳統金融一是利用營業網點柜員辦理業務,二是搜集信息人工錄入。而互聯網金融利用“云計算”將信息扁平化,大大提高了數據時效性。
2.3.2 利潤增幅大幅下滑。互聯網金融模式下,貨幣基金市場快速發展,擠壓了傳統銀行的利差收入。多數研究機構對2013年銀行業利潤均做出“利潤增幅明顯低于上一年度”的預期。例如:工行2013年實現凈利潤2630億元,較上年增長10.2%,較2012年凈利潤同比增長14.5%大幅下滑。
2.3.3 “去中介化”大大提高了辦事效率。通過互聯網的真實交易記錄,一些企業開發的貸款審批程序,不需要人工審核,在符合貸款條件的情況下,實現了貸款的高效下放。舉個例子來說,淘寶店的一個信譽良好的店主,憑借交易記錄,動動手指就辦好了以往繁冗的貸款業務。
2.4 商業銀行探索網絡業務新模式 互聯網金融的持續火熱讓傳統的商業銀行開始關注自身的業務變革,并開始逐漸重視自身互聯網營銷平臺,例如民生銀行的微信銀行、直銷銀行,就是很具代表性的例子。民生銀行通過在客戶借記卡的基礎上,可以根據客戶的具體需要,開通電子銀行賬戶,而電子銀行賬戶可以方便客戶購買理財產品,使用方便,退出靈活,同時也提高了客戶資金收益。還有建行的“善融商務”,交行的“交博匯”實現了銀行網絡信貸。
3 互聯網金融給商業銀行帶來機遇
3.1 互聯網金融給商業銀行帶來的“鯰魚效應” 從互聯網自身的屬性及其特點分析,互聯網其實是一種傳播媒介和工具,其價值的發揮依賴于傳統產業的合理植入并且科學利用。互聯網金融給商業銀行帶來的“鯰魚效應”會倒逼銀行積極改變傳統價值創造和價值實現方式進而挑戰傳統的金融中介理論。正是機遇和風險并存,傳統金融業只有充分認識互聯網金融的威脅作用,才會敢于直面威脅,從拒絕互聯網向擁抱互聯網并利用其優勢發展。
3.2 電子商務成為各銀行創新的亮點之一 在信息化時代的今天,電子商務成為各銀行創新的亮點之一。例如,交行電子支付商戶數達到2.2萬戶,較年初增長176.38%;電子支付交易筆數5.08億筆,交易金額達965.91億元,較上年分別增長62.30%和94.22%。此外,建行“善融商務”電子商務平臺去年累計成交金額277.82億元;全口徑活躍商戶新增8297戶。截至2013年年末,農行特約商戶總數達8212戶,全年電子商務交易金額為8280億元,較上年增長26.4%。我行的“融e購”電子商務平臺于2014年1月12日上線,融e購商城將工行逸貸產品與網上購物結合起來,訂單高于600元即可在線申請逸貸業務,交易業績突顯,猛追直上。
3.3 效仿互聯網金融寶寶應運而生 商業銀行類寶寶效仿互聯網金融寶寶應運而生,年中臨近,備受關注的寶寶在久違的6月并沒有讓自己的收益率走高,相反,以余額寶[微博]為代表的互聯網寶寶收益率普遍破5。相反,銀行類的寶寶收益率目前還相對堅挺,雖然背后都是貨幣基金,但銀行類寶寶優勢逐漸顯現。
4 互聯網新時代傳統銀行業的未來發展策略
本文通過梳理現階段一些做出創新的傳統金融企業的變革,未來傳統銀行的發展具體措施如下:
4.1 建設“智慧型”網絡銀行加快網點轉型 傳統的銀行網點,最大的缺點在于客戶等待時間較長,一些業務在柜臺辦理時間很長,讓排隊等待的客戶很著急。從柜員的工作強度來看,銀行的大量人工辦理業務,顯得比較繁瑣,程序不夠簡化,一些可以通過網上銀行自主辦理的業務,占用了不少柜臺時間。這就需要商業銀行加大“智慧型”網絡銀行的開發力度,推動從業人員提高互聯網技術,并且參與客戶體驗,通過有效的調研分析,將客戶的真實需求反應出來。利用互聯網及時、便捷、高效的特點,提升網絡銀行的服務水平,客戶的一些業務可以通過提前預約的方式,讓銀行工作人員上門解決。endprint
4.2 客戶管理互聯網化建設全球客戶服務體系 擺脫低技術含量的客戶管理和營銷方式,及粗放式的外延增長模式,利用“金融”+“數據挖掘”,借用互聯網領域的數據挖掘技術以及基于數據挖掘的業務模式應用于金融服務,有效解決客戶信息分散的問題,建立智能化客戶信息系統,信息管理系統和數據采集系統,建設全球客戶服務體系。
4.3 積極研發互聯網金融新產品提供全場景支付解決方案 搭建總分行分工合作的立體式產品研發體系,基于統一架構、統一平臺、統一標準的集中處理模式提高服務能力,同時賦予分行一定的外圍系統和移動終端產品開發權限,提供客戶及市場需求的快速響應能力。深挖“移動”特性,在手機等各類移動終端集成移動銀行、遠程支付、近程支付、LBS等應用,打造隨時隨地的全場景移動金融服務。在實現移動銀行對傳統銀行服務全面覆蓋的同時,加快移動金融服務創新,如利用PUSH技術實現信用卡月結賬單、還款提醒、投資理財資訊收益明細等內容的精準推動;結合GPS定位或影像傳感技術為客戶實時提供周邊餐飲、酒店、購物等優惠信息、銀行網點信息、ATM機位置及其可提供取現金額信息等;在手機等各類移動終端集成遠、近場支付功能,提供全場景支付解決方案。
4.4 建立持久有效的風險管控系統 風險控制是金融永恒的主題,互聯網金融的“虛擬性”為風險控制帶來難題,如商業模式不穩定,網絡不安全,客戶信息泄露,系統不穩定,網絡洗錢等。因此,銀行在向互聯網發展過程中應著力建立有效的風控系統,借助信息技術應用提升外部風險防控手段,做好互聯網金融發展中信息安全防護工作,強化客戶和賬號信息保護,不斷提升電子銀行信息系統的安全防御能力,建立持久有效的風險管控系統。
4.5 建立科學有效的運營體系,確保運營靈活化 首先,建立集中化運營體系,確保國內運營靈活化;其次,建立全天候7*24小時、全球化運營體系,確保國際業務靈活化;第三,加大互聯網金融發展的配套支撐,確保運營靈活化,提高運營效果。第四,探索設立互聯網輕型營業網點,以服務客戶體驗為主要目的,大量的金融業務可以在互聯網金融網點內完成。提升信息安全,金融數據涉及客戶的直接財產,也是銀行必須重視的運營風險點,所以必須加大互聯網信息技術安全的投入力度,切實保障客戶的電子信息數據安全。
4.6 綜合管理自動化,降低經營成本,提高整體反應速度 首先,加快推進數字化辦公,完善內部通信平臺和信息發布平臺。其次,實現工作流程的自動化,解決信息內部流轉過程的實施監控、跟蹤,解決多崗位、多部門之間的協同工作,實現高效率協作。第三,實現文檔管理的自動化。第四,改善會議管理、物品管理等日常事務性處理流程,實現輔助辦公自動化;支持多分支機構、跨地域的辦公模式和移動辦公。第五,加快人力、財務標準化、在線化流程建設,優化管理組織架構,提高申請、審批、執行效率;實現信息集成處理,實現辦公自動化系統與各業務系統的集成。例如目前我行的信用卡錄入工作已實現分散掃描,集中錄入,確保了信用卡發卡的時效性。
4.7 金融模式開放化 首先,加快開放式金融應用平臺建設。建立自己的社會化的金融社區,承載銀行與企業,企業與企業,銀行與客戶,企業與客戶之間的關系互動,建立安全可信的社會化電子商務生態。其次,積極加入其他商業生態系統,建立跨界合作機制。以支付結算等基礎金融服務為賣點,融入電子商務企業、第三方支付平臺、手機操作系統開發商、電信運營商等跨業商業生態圈建設,介入平臺架構體系設計,商討平臺支付協議、銀行支持系統標準,實現對接合作,增加通往銀行的業務入口。
5 結束語
綜上所述,互聯網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已經滲透到國民經濟的各個角落,占據國民經濟總量半壁江山的銀行業,在面對互聯網金融不斷沖擊的今天,必須重新認識這種潮流和趨勢,積極擁抱互聯網,學習和充分利用互聯網金融的特色優勢,拓展互聯網銷售服務平臺,提升業務的辦理效率。在經濟結構轉型升級過程中,互聯網信息技術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要,在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的發展策略下,傳統金融向互聯網金融轉型邁進是大勢所趨。
參考文獻:
[1]北京銀聯信投資顧問有限責任公司.互聯網金融下商業銀行的應對策略.2014(3):23-38.
[2]唐彬.把互聯網精神植入傳統金融[J/OL].英大金融,2013-
10-15.
[3]金蘋蘋.互聯網金融將推進傳統金融業態的轉型與創新[*/OL].新浪網,2014-03-24.
[4]胡吉祥.互聯網金融對證券業的影響[J].中國金融,2013-
10-25.
[5]洪娟,互聯網金融浪潮下的商業銀行競爭策略研究[J].武漢金融,2014(3).
[6]劉飛.百度金融的路徑選擇[J/OL].華夏時報,2013-12-16.
[7]王好強.銀行互聯網金融突起折射轉型方向[XOL].金融時報,2014-04-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