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
從教十六年來,我一直從事小學語文教學工作。對于《語文課程標準》中“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應使學生初步學會運用祖國語言文字進行交流溝通,吸收古今中外優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養,促進自身精神成長”這一課程性質的闡述,深有感觸。那么,如何有效提高學生的思想文化修養,促進其精神成長呢?我認為,語文課堂首先要充滿“人情味兒”——因勢利導,深入挖掘文本的人文因素,讓孩子們的精神世界得到濃濃的人文關懷。
一、因勢利導,一切從學情出發
我先從《百合花開》這堂課談起,林清玄先生通過描寫一株生長在偏僻遙遠山谷里的百合花,在野草蜂蝶的嘲笑、譏諷之下,沖破重重困難,最終開花,贏得人們贊美和喜愛的事例,說明只有頑強、堅韌、執著才能戰勝風雨,迎來彩虹的人生哲理。在教學中我結合文本與學生的對話,使課堂變成百合花生長的斷崖,使孩子們化身為斷崖上生長的百合,以及旁觀的蜂蝶鳥雀和野草,讓百合的成長歷程與孩子們的表現融為一體,從而使百合花開帶來的人生啟迪深植于孩子們的心中。孩子們用心品讀“它那透著靈性的潔白和秀挺的風姿,成了斷崖上最美麗的一道景色”這一句時出現了一段精彩的對話:
在幾個孩子深情誦讀品味時,我發現班上最頑皮的周喜良與同桌在悄悄逗鬧,我意識到這是一個很好的教育契機,于是我微笑著請他背誦:
周(有些意外地):老師,我還不太熟呢。
師:沒有關系,你先讀一遍,再背。
周:它那透著靈性的潔白和秀挺的風姿,成了斷崖上最美麗的一道景色。
師:讀得很好嘛,相信你一定能背誦下來的!
周:它那透著潔白的靈性和挺秀的風姿,成了斷崖上的美麗風景。
(其他同學不禁哄笑了起來,但周喜良毫不介意,也跟著笑了起來)
師(嚴肅地):先看看書,再重新背。
周:它那透著潔白的靈性和挺秀的風姿,成了斷崖上美麗的一道景色。
(又是一陣輕輕地哄笑,周喜良有些不好意思了。我意識到這個教育契機的珍貴,干脆借著周喜良的表現,把課堂變成百合花生長的斷崖,讓周喜良體驗做百合花的感受,從而鞭策他,使其他同學得到啟發)
師(面帶微笑):背吧,什么時候背會了咱們再品味其他語句。
周:它那透著潔白的靈性和挺秀的風姿,成了斷崖上最美麗的一道景色。
(一陣哄笑,我不動聲色地望著大家,微笑著等待周喜良重新背誦。)
周:它那透著靈性的潔白和挺秀的風姿,成了斷崖上最美麗的一道景色。
(同學們笑聲少了,我平靜地望著他,周喜良還想繼續背,我示意他停止)
師:同學們,周喜良背誦得有沒有進步啊?
生:有!
師:(面帶輕松的微笑)可是,孩子們,你們知道剛才你們充當了什么角色嗎?
生(面面相覷):……
師(微笑):你們剛才無意中扮演了課文里那些蜂蝶鳥雀和野草的角色!
(許多孩子立刻意識到老師話中的含意,紛紛低下了頭,而周喜良則非常得意,剛才的拘謹一掃而空)
師(語重心長地):孩子們,也許在你們的心中,周喜良同學連文中的野草都不如,但當他一而再、再而三地付出努力后,我們不得不承認他其實就是一株不斷努力的百合花!而我們許多時候卻不由自主地充當了阻礙百合成長的蜂蝶鳥雀與野草!
(周喜良不好意思地羞紅了臉,眼睛里充滿了自信的光芒)
師:孩子們,也許你們會說他背到最后還是沒把“秀挺”與“挺秀”區分清楚,但我還是很欣慰,相信他只要用心品悟,一定能夠分清“秀挺的百合”與“挺秀的白楊”兩者用詞的不同。
(孩子們紛紛向周喜良投來敬佩的目光,周喜良帶著十足的自信坐下。)
我以周喜良同學背誦課文為契機,猜測同學們的反映,巧妙地把課堂化做百合花生長的荒谷斷崖,讓平時貪玩好逗的周喜良化身為文中的百合花。當那些對周喜良有成見的同學感到自己無意中充當了野草的角色后,我適當點撥,使《百合花開》這篇課文蘊含的“頑強、堅定、執著、理解與尊重”,在嬉笑輕松的課堂氛圍中深深扎根于孩子們的心中,初步引導學生體會林清玄“像百合一樣以清凈心看世界,以歡喜心過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軟心除掛礙”的情懷。生成性課堂資源好比星星之火,可以瞬間熄滅,也可以成燎原之勢。一切以學生為本、充滿人情味的課堂,令這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勢。
二、深入挖掘文本,精心設計
課堂的“人情味兒”不能僅靠這些臨時生成的資源來營造,還需要結合文本特質精心設計。語文教學對于學生鑒賞與表達能力的鍛煉主要通過兩種方式——習作與概括進行。如何把一個話題寫具體,需要真功夫,同樣的道理,如何把長文章讀成幾句話也能體現真本領。冀教版五年級語文第四單元的整合教學中,我把《天涯情思》與《故鄉》結合起來教學,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指導學生誦讀《故鄉》這首小詩,體會意境美。我留了這樣的作業:借鑒《故鄉》的詩情畫意,以阿玲的語氣或者蘭蘭的語氣把《天涯情思》改寫成一首小詩。第一次學生交上來的作業比較直白,可以看出他們非常努力完成作業,卻不知道門路。于是我把寫詩的一些基本方法給他們進行講解,并把本文內容改編成一首小詩等待同學們填空。在意境創設與詩句押韻這兩個方面引導同學們補充詩句,經過同學們的集思廣益,一首精彩的小詩令整個課堂充滿了人情味兒:
天涯情思
幾番夢回故鄉,
輕嗅茉莉花香,把那鄉愁輕輕(吟唱)。
還能依偎在(母親身旁),
笑著把他鄉的故事細細講:
告訴她,我不再孤單無助,
阿玲的熱情暖熱了夜的(涼)……
“母親身旁”這一空非常容易地填對了,“吟唱”這個空同學們填得可謂五花八門,當袁依凡同學把“吟唱”一詞填入括號后,教室里立刻響起了同學們驚訝的吸氣聲:吟唱可以使寧靜的夜晚顯得格外美好。對于“涼”這個詞,很多學生填的是“凄涼”和“悲涼”,顯然他們已經領悟到了這種表達的意境之美,但在推敲詞句方面還欠一些工夫,于是我啟發學生對“凄涼”與“涼”進行對比,引導學生在詩歌的節奏韻律、反義詞方面下工夫。這樣學生對于《天涯情思》的詩意表達作業有了初步理解,于是重新完成了這項作業。
只有我們深入鉆研教材,一切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精心設計每一個教學環節,令“人情味兒”充滿課堂,才能更好地提高學生的思想文化修養,促進其精神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