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翠玲
新時代的中華大地到處掀起改革浪潮,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生機和活力。我們是新時代的農村教育工作者,要為改革唱贊歌,同時我們看到使未來的農村建設者具有基本的勞動素質,是時代發展的需要。開展勞動實踐活動,是時代賦予農村教育的新使命。未來的發展對新型勞動者素質的要求更加嚴密:知識結構、能力水平、思維方式乃至生活模式等之間必然存在巨大差異。“針對少先隊教育實際穩步開展勞動實踐活動”是全國少工委明確提出的任務,目前已成為廣大教師和輔導員的共識。然而在新形勢下如何深入扎實地開展好少先隊勞動實踐教育活動,創出新成績呢?多年的輔導員工作實踐告訴我:避經濟落后、文化設施不足之短,揚農村實踐范圍廣、鄉土教材豐富之長,拓寬內容,創新形式。
今天的少先隊是獨生子女之群,有人認為,這群孩子只知有己、不知有人,也有人認為,懶惰、自私、任性、驕傲是現在孩子的特征。這種看法有些偏激,卻向我們亮出了黃牌,提醒少先隊工作者采取各種有力措施,由淺入深、堅持不懈地對他們進行教育。
一
為此我們少先隊開展了“小草希望工程”教育活動。倡導隊員們“不做田間弱苗苗,爭做自強不息、無人注意的小草”。根據不同年級制定不同的活動內容。一年級的隊員要做到“七能”,能穿衣,能洗漱,能系鞋帶,能擦桌子和黑板,能洗紅領巾,能澆花,能打掃教室。二年級的少先隊,除了以上七能還要做到會整理書包、削鉛筆、包書皮等“六會”,三年級又增加了幫媽媽燒火,幫爸爸劈柴等“五幫”,高段的學生除具備以上的“七能”、“六會”、“五幫”外,還會除草,做簡單的家常飯。通過課上學習理論,課下實踐操作等系列實踐活動,少先隊對勞動產生了濃厚興趣,在此基礎上,第五中隊還開展了一次“請你來嘗嘗”的野餐會,他們把自己動手做的素炒土豆絲、拌黃瓜等帶到山上集體野餐。雖然咸淡不一,但大家吃得津津有味。語文老師還能趁機取材,同學們寫出很多有自己切身感受的好習作。這些活動改變了孩子們在家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習慣,培養出了熱愛勞動的好少年。
二
然而,科學技術的發展與生產的高度結合,將會給普通勞動者提出許多嚴峻問題。“會勞動”這一概念,在今天主要是對勞動態度和基本技能的要求。可以預見,能力在未來人才素質結構中會占相當比例。各種能力的綜合性要求也會越來越高,普通人的決策、行為能力、管理實踐的能力都要與社會發展同步。“少先隊工作的根本目標——五彩的路”,是少先隊開展起來的又一活動。
“農村路”:學校設立科學試驗田,并聘請村里的農業技術人員擔任校外輔導員,指導隊員們怎樣科學種田。同時孩子們還在自家菜園里、農田里和父母一起科學種植。栽培試驗,把在示范田里學到的知識應用到實際生產中。
“希望路”:植樹造林、綠化荒山、造福人類、養育花草、美化環境、裝點生活。這是我們希望大隊提出的希望之路戰略口號。隊員們每周利用勞動課,對自己種植的花草進行澆水、剪枝、治蟲。期末,學校評出“優秀經濟溝”、“先進杏樹林”,分別給予獎勵,激發孩子們熱愛勞動的興趣。
“養殖路”:學會科學飼養家畜、家禽。從飼養小動物開始,掌握它們的生長特點,了解它們的生活習慣,在校外輔導員的指導下,學習各種飼養知識,并進行科學研究,為農戶上門服務。
“勤巧路”:學習各種手藝,掌握基本技能,發明科學小制作。學習成立“技工小組”,聘請有一技之長的學生家長為“技工師”,評出優勝者予以獎勵。手工作品上報區級少工委繼續參加評選。
“交易路”:在市場經濟發展的今天,“錢”的作用似乎更加突出,在現實生活中,有人為了賺錢而不擇手段,有人以辛勤的勞動,科學的經營,靈通的信息獲取財富,不同的道德觀念,不同的思想意識,對金錢有不同態度,這一切正在影響今天的孩子們,“交易路”的開展,幫助孩子們弄懂了一些供銷知識,增強了商品意識,掌握了一些致富之道,使他們在信息社會里,從小養成公平競爭的好品德。
可以看到,當代的少年兒童正處在一個信息萬變的時代,很容易造成未來要求和現實社會的極大矛盾。這就要求廣大少先隊工作者通過各種手段幫助隊員們認識生產勞動對人類發展的重要意義。了解勞動的復雜學問,體會勞動的偉大與艱辛,懂得珍惜勞動成果,尊重愛戴勞動人民。培養科技意識和實踐能力,真正把勞動實踐與德智體美有機結合起來。使孩子們真正學到知識和技能,通過活動培養興趣和特長,開發創造力以適應新時代發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