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時讀史,《宋史》和《明史》都不忍卒讀。北宋是當時世界上的“超級大國”,工商業已有了資本主義的萌芽;明軍曾是世界上最強大的軍隊,滅元時千里追擊草原深處,銳不可當。若能持續發展,中華民族當昂祐立于世界巔峰。可惜,北宋元黨爭、明代東林黨人,非我黨人皆為異類。凡我黨人,無論好壞,和塵同光;非我黨人,政見再好,一味反對。如此黨同伐異,紛爭不已,終致國事敗壞,神州沉淪。我當時就不明白,孔子曰“君子不黨”,這些人圣賢書都讀到哪里去了,還算是圣人子弟嗎?
寬容和善良,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之一。但如今隨著社會的進步、經濟的發展,中國人似乎忘記了寬容。且不說現在醫患關系緊張、干群關系緊張,就連跳廣場舞的“大媽”,也與周圍住戶不時地擦出“火花”。人們不禁要問:這社會怎么了?
其實說到底,就是一個“私心”。古時黨人,爭的是權、名、利,為一己之私,拉黨結派,置天下而不顧。現代社會矛盾突出,是每個人都覺得自己的利益最重要,容不得半點侵犯。是啊,“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但你也要想一想,你有維護自己利益的權利,別人也要維護自己利益,如果不能相互包容,互惠互讓,這社會豈不分崩離析?除此之外,還有大家的利益、民族的利益、國家的利益,需要大家共同去維護。只有人人都承認、尊重別人的權利,學會寬容,才能創建和諧社會。
“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是《周易·坤》的開篇之句。坤卦平厚,象征著大地的寬厚無艮。大地就像母親一樣,以寬廣的胸懷,孕育養護著世界萬物。因此,君子也應當有寬廣的胸懷,包容一切,甚至是和自己有不同意見、和自己利益沖突的人。要知道,一味的要求維護個人利益,不知道退讓和寬容,必定會被社會所拋棄;只有相互包容和互讓,才是和諧發展的康莊大道。
寬容并不是要人完全無私,而是要人懂得自然和社會的法則規矩。大地孕育萬物,她的法則規矩就是寬容,也就是說,任何物種都有生存的權利,但都要受到一定的制約,保留和尊重其他物種的生存權利。人類社會也是同樣,每個人都應當尊重別人的生存權利,用規矩法則來制約自己的行為,用寬容的心態包容他人。當年孔子曾曰:“吾十五有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隨心所欲,不逾矩。”就是說人到老年,應當知道自然和社會的法則規矩,能聽進不同意見,雖然隨心所欲卻不會違反法則規矩。這既是個人發展的歷程,也是養生保健的必由之道。君不見,那些百歲老人,哪個是錙銖必較、刻薄尖酸之人?不能包容別人的人,勢必經常與人沖突,動輒發怒,斫傷身心,損人害己,得不償失。因此,切記寬容也是養生道,是任何保健藥物和養生運動都不能替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