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虎
教師辛苦地批閱,學生卻一翻了之。作文批改的事倍功半乃至徒勞無功如惡性腫瘤,嚴重制約了作文教學質量的提高。如何“醫治”這一普遍性“頑疾”呢?
一、肯定成功,樹立信心
學生由于生活空間比較窄,認識到的事物也比較少,所以在很大程度上學生的素質參差不齊。學生習作有的在遣詞造句上較優秀,寫出了許多優美詞句;有的經過努力在原來的基礎上有明顯的進步;有的在片段的描寫上很有一手,能夠寫出一個較好的開頭或結尾;有的結構較完整,能寫出一篇符合要求的習作……對于這些成功之處,我們老師要不失時機地給予表揚,要采用肯定性的批語。如:“這個詞用在這兒很貼切”“這個句子運用得很好”“你的文章結尾意味深長”“你巧妙的過渡,使文章更精彩”……
學生閱讀到教師這樣的批語,便會感受到自己在本次習作中某一方面的成功,從而鼓起學習的勇氣,特別是“后進生”,教師更要作為關愛的對象,激發他們寫作的興趣,樹立他們寫作的信心。但是,不可避免的是,我們總有少部分的學生對寫作文仍然是不得要領,也許會出現所寫之作離題,語句不通,結構散亂,甚至從頭到尾都讓讀者看不明白,不知道寫了什么……但是我們仍然還是以鼓勵引導為主,因為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作文,確實還像剛學走路的孩子,有不少缺點甚至錯誤,特別是三年級學生,他們的作文是那么稚氣,那么可愛,充滿了童真。對于他們所寫出來的東西,我們總應該以鼓勵為主,表揚為主,千萬不能求全責備,千萬不能使他們害怕。任何課程,一旦使學生害怕了,那就壞了,害怕是厭學的先導。
二、使用科學的批閱方法提高批改效率
1. 作文批閱要有創新性。創新教育是當今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作文批閱亦要體現創新性。
一是教師批閱的方法要創新。批語中應多一些啟發性語言,便于開啟學生的智慧,拓寬學生的思路。批閱形式除了眉批、尾批外,尚可靈活地運用“剪貼比較”(剪貼同一內容的作文片段讓學生自己比較)、“印花鼓勵”(在優秀處印上“真棒”“咬文嚼字大王”之類的鼓勵性詞語或一些學生喜愛的小動物圖像)等。作文評價提倡“二次評價”,即教師根據學生作文水平作第一次評價,待學生修改后再作二次評價。這種評價方法樣能客觀地反映出學生作文的進步狀況。
二是要鼓勵學生作文中的創新。對于作文中有新意的地方要特別予以肯定,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創新能力。田永銘同學的作文《太陽》:“早晨,我站在陽臺上,望著剛剛從夢中醒來的你,你慢慢地睜開眼睛,滿身散發著騰騰的熱氣,像一位剛剛運動過的運動員……”
大膽的想象,頗富創造力。我在眉批中寫了個大大的“好”字,并建議他將作文認真修改,想象得合理些。再生動些,投往報社試試。
2. 作文批閱要有針對性。作文批閱要針對不同學生的特點選擇合適的策略與形式,爭取在每個學生心中都能激起情感的波瀾,從而引發參與作文批改的意識與行動。
①因人施教。作文批閱切忌“一刀切、齊步走”,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應有不同的批閱重點。有的學生錯字多,批閱重點就可放在錯字上;有的作文語病多,就著重批其語句;有的學生作文布局不合理,就著重引導其謀篇布局……另外,批閱的重點不可一成不變,一個問題解決了,新的問題又提了上來。
②因時制宜。作文批閱應考慮到學生作文時間的長短。學生剛學作文,批閱應重視其作文興趣及習慣的養成上,培養自改能力應偏重于詞句。隨年級升高,批閱的重點要轉移到學生的寫作態度、意識上來,并引導其進行全篇修改。
③因勢利導。教師要能預見到自己的批閱對學生心理的影響,最大限度地發揮批閱積極效用,讓高分者不沾沾自喜,而能再接再厲;低分者有消沉自棄,而是主動進取。提倡面批,與學生多談心,及時抓住作文中的優缺點,因勢利導,疏通其心理障礙,提高批改效率。
有針對性地進行作文批閱,便于創造和諧的教育氛圍,鑄造出適用于個體的開竅“鑰匙”,使其登堂入室,從而提高作文水平。
三、引導學生主動修改,提高作文能力
作文批閱只是作文批改的第一步,在教師批閱的基礎上,更重要的還是把修改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其主動修改。
1. 引導學生根據批語,進行作文修改。作文批閱后,教師要引導學生讀懂作文批語,并根據教師建議進行作文修改。任德鵬同學的作文《獻給媽媽的歌》,原文是一首贊美母親的詩歌。我在批閱時首先肯定了其優點,同時提出建議:祖國不也是我們的“媽媽”嗎?這么偉大的“媽媽”不也值得我們去歌頌嗎?接著我又引導他根據建議拓寬思路,將詩歌主題升華,把對生身媽媽的贊美同祖國“媽媽”的歌頌融合起來。
2. 鼓勵學生創造性地修改作文。這也是作文創新教學的方法之一。教師的批語未必是唯一最合理的建議,我們要鼓勵學生敢于擺脫教師批語的限制,創造性地修改自己的作文,培養創造力。田仔善同學的作文《瀑布》中有一句:“……你看那瀑布飛瀉而下多像一面鏡子……”把動態的瀑布比作靜態的鏡子,顯然不夠貼切,況且瀑布與鏡子間并無甚大的相似之處。我在眉批中寫道:瀑布之所以稱作“瀑布”,正是因為其形若布。我們把瀑布比作“一匹飄動的白綢布”,不是更生動、形象嗎?……二次批閱時,我再讀此文處不禁拍案叫絕,原來他并未采納我的建議,而是別出心裁地將原句作了如下修改:“……你看那瀑布飛瀉而下,多像爺爺那蓬亂花白的胡子呀!……”多大膽、多新穎的比喻,多么富有創造性的語句!二次評價我給他打了個鮮紅的“優”字。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作文的批改是由教師的“批”與學生的“改”共同完成的創作活動,教師在批閱中授學生以“秘訣”,“功夫”還得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主動去“練”。葉圣陶先生說:“文章要自己改,學生學會了自改的本領,才能把文章寫好。”作為評價手段的作文批改,要想提高效率,就必須及時幫助學生找到作文的得與失,想方設法地發揮其主體作用,激發其主動參與意識與創新意識,培養嚴謹的態度與良好的習慣,讓學生在每次作文批改中都能有所發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