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玉
摘 要:構建和諧社會是現代中國發展國民素質的目標和手段,俗話說:從娃娃抓起,那么小學生在一個和諧的有愛的班級環境中成長,對于構建和諧社會有著深遠的積極意義。作為小學班主任,怎么樣通過與學生建立和諧師生關系來建立起一個和諧班級是小學班主任的必修課,以下筆者就小學班主任與學生共建和諧師生關系展開淺談。
關鍵詞:小學班主任 小學生 共建和諧關系
中圖分類號:G6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7(c)-0220-01
1 和諧師生關系的淺含義
1.1 師生關系的含義
所謂師生關系,是指通過教師的教學過程和學生在校的學習過程中共同建立發展起來的人際關系。師生關系通過教師和學生的相互影響和相互熏陶得以發展和持續。師生關系是一種特殊的人際關系,是在施教和被教的過程中建立起來的,因此學生和教師的平和心態尤為重要。
1.2 和諧師生關系
和諧的師生關系是普通師生關系的升華和發展,將普通師生關系升華到其完美或次完美狀態,老師和學生之間彼此信任、彼此理解、互相幫助、共同發展即可稱為和諧的師生關系。教師和學生之間若想達到和諧的師生關系必須共同擺正心態共同影響著,向和諧師生關系發展。
2 和諧師生關系的特點
2.1 特殊性
師生關系是一種特殊人際關系,即要在教學環境的制約下滿足普通人際關系不能達到的教學目的,又要滿足普通人際關系中所需要的雙方的互相尊重互相愉悅的心理需求。
2.2 互動性
和諧師生關系的建立,需要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是教學活動的主要參與者,而教師則是引導學生做出正確行為的引導者,活動的主體和引導者之間需要互相影響,互相尊重,積極配合,才能達到建立起和諧師生關系的目的。
2.3 雙贏性
不嚴格的說,學生就是教師的工作成果,但這一不擬人化的說法,確實說明了學生的成長與教師的成長有著直接的關系。那么在師生共同努力下建立起來的和諧師生關系,既能讓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懷著一顆積極向上的心走進社會,為今后構建和諧社會作出積極貢獻;又能體現教師的教學能力及教學價值,滿足教師的職業要求,讓師生雙方都能從中獲益,以達到雙方共同愉悅的目的。
3 建立和諧師生關系的不利因素
3.1 教學目的的單一性
大部分小學教師的教學目的比較單一,那就是讓學生把書本的知識學會,考試考出好成績。這個教學目的當然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要有的目的之一,但只一味的提高學生分數,而忽略了學生素質和能力的培養也成為了阻礙建立和諧師生關系的不利因素。而不研究學生心理忽略了跟學生情感上的交流,也成為了阻礙建立和諧師生關系的不利因素。
3.2 缺乏情感交流
小學生的心理特征是:接納陌生人和陌生行為的能力低,自尊心強,自控能力差且容易重復犯同樣錯誤。在學生犯錯誤或者情緒低落的時候往往有些小學班主任對學生不夠耐心,不與學生建立情感交流,不探究小學生心理,沒能從撫摸心靈的角度與學生溝通。從而錯過了最佳的教育時機,這種現象也阻礙了和諧師生關系的建立。
4 共建和諧師生關系的措施
介于以上所述的種種特點及不利因素,我們不難看出,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需要教師和學生的通力合作,也對小學班主任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1 建立正確的師生人際關系
教師自身首先要放平心態,不要以高高在上的姿態與學生交流,要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對學生尊重、信任。以學生心理活動為主,建立平等、友善的師生關系。要以讓學生建立良好的人生觀、價值觀為目的,積極引導學生的思想和心理活動,從平等互愛、積極健康的角度促進師生關系的和諧化。
4.2 注意協調學生之間的關系
介于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行為特點都相對不穩定、不成熟,作為班主任老師,要善于觀察每一位學生的行為動態,時時掌握學生的心理活動。學生之間的矛盾之所以產生,就是因為小學生自身的不成熟和不可控性,這時就需要班主任老師利用平時觀察到的每位學生的心理特點有針對性的的分析矛盾、解決矛盾,協調學生之間的良好的關系,公平和藹的耐心引導學生、勸導學生把矛盾大化小、小化無,從而達到學生之間互相信任和理解、和平共處。
4.3 協調其他科目教師與學生的師生關系
和諧班級的建立,不僅需要小學班主任和學生的努力,同樣也需要班級其他科目任教老師的努力。作為小學班主任不僅要協調自己與學生之間的良好關系的建立,也要協調好其他科目的任教老師與學生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把整個班級學習風氣、高素質風氣發揚、感染、滲透到每一堂課,讓學生成為班級的小主人,積極樂觀應對班級的各項活動,教會學生需要尊重身邊的每個人。
4.4 與學生家長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
都說孩子是家長的一面鏡子,小學生的在校行為表現,很大程度上反應了家長的素質和教育方法,因此學生家長的行為舉止以及教育方式,在師生關系中也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那么班主任就要把與學生家長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納入教學范圍當中,利用家長對孩子的影響達到一部分教學目的。利用先進的科技手段,與家長建立有效的溝通橋梁,盡量做到時時了解學生動態、向家長匯報學生在校表現。用幫助和協助的心態與家長溝通,及時了解學生及家長的心理變化,并有針對性的實施教學手段,與家長通力合作,利用老師和家長共同的愛心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生活熱情。
4.5 讓學生家長與學生之間建立和諧關系
和諧家庭中成長起來的學生是樂觀的、積極的、熱情的、友善的。和諧家庭的建立直接關系到和諧班級的建立,作為小學班主任,若要建立和諧班級,也要從建立學生的和諧家庭的角度為切入點,對家長和學生進行共同的熏陶和影響,幫助學生家長對學生的行為進行管理和規范,指導家長自身也要做到嚴于律己,給學生樹立榜樣,讓學生從心里接受并喜歡整個家庭、整個班級。在生活環境和學習環境都和諧的氛圍中成長起來的學生,今后必定為建立和諧社會作出巨大貢獻。
4.6 研究學生心理與學生互動
心理學是教師職業技術中的必修課。作為一名小學班主任,要充分研究小學生心理,抓住小學生的動態心理特點,有針對性的與學生進行互通。用愛去信任學生、尊重學生。同時,由于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需要學生和老師的雙方努力。所以,教師在研究小學生心理的同時,也要邀請學生探究老師的心理活動,多與學生交流,互通心理的動態,讓學生和老師都處在互相理解,互相喜愛的狀態下,這樣對和諧的師生關系的建立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5 結語
小學和諧師生關系的建立,即對學生做出要求,又對教師也提出了要求。教師要最大程度的調動學生參與活動及主動學習的積極性,耐心引導和鼓勵學生,激發其對生活和學習的熱情。無論是學生之間、教師之間更或是師生之間,都要積極的溝通和交流,建立心靈溝通的橋梁,達到互相理解、互相欣賞、互相信任的目的。這對和諧師生關系的建立必將有著極其重要的積極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 葉小麗.當好小學班主任的體會[J].小學時代(教師),2011(2).
[2] 粱玉.淺析高中班主任教師與學生和諧關系的建立[J].文教資料,2012(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