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樂 李冰
摘 要: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進程下,中小企業的穩定發展,是保證國民經濟持續增長的必要前提。由于中小型企業的人力物資有限,企業通常會采用垂直管理模式。這種模式的跨度小、幅度窄,尤其是會計內部控制的制度不健全,人員崗位建立、權限設置混亂不明。所以,本文主要對中小型企業會計內部控制的現狀進行簡要分析。
關鍵詞:中小型企業 會計內部控制 管理模式
中圖分類號:F27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02(b)-0064-02
1 企業會計內部控制制度的作用
在市場經濟的前提下,企業內部的會計控制制度是一個將現代科學與經濟管理融為一體的復雜系統,簡單而言,其主要在內部管理控制、內部會計控制以及單位遵循法律法規的控制三個方面實施監管,其涉及的范圍廣、政策多及專業強。
中小型企業會計內部控制制度的覆蓋全面,它的作用已不能局限在監督管理中,一個健全的會計內部控制制度可以對企業的持續穩定發展起到以下四方面的作用。
(1)妥善保管企業的財產物資。會計內部控制制度實施的各種控制手段,都可以對企業的資產進行一定的防護和管理,有效的避免一些不必要的使用和損害等問題的發生。
(2)保證會計資料的精準可靠。準確無誤的會計資料是企業管理者對企業進行經營決策的必要參照資料。完善的會計資料是企業實施經營戰略的參考數據,是明確經營目標的必要依據,也是預測收益的參考樣本。
(3)嚴格遵守國家制定的財政法規。健全的會計內部控制制度一定程度上可以對企業起到自我約束的作用,通過會計內部控制制度的落實,企業能夠嚴格的遵守國家的財政法規,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錯誤。這得以讓企業在國家的宏觀控制環境中發揮作用。
(4)確保高效穩定的持續經營。建立科學的內部控制制度,可以合理地對企業內部的各職能部門和人員進行權限設置和考核,能夠讓企業內各個部門及人員分工明確,團結協作,確保企業能夠持續穩定的高效經營,并且有利于企業經營目標的實現,以及在社會經濟秩序下的穩定運行。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進程加快,企業會計內部控制在企業中的作用日益增強。現今我國大部分企業的管理工作都還不夠完善,這里中小型企業的情況更為嚴重。其應該以健全內部控制制度為起點,企業的一切決策性問題都應實施于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之上,企業內部控制構架的核心就是會計內部控制系統。它是為了確保會計信息質量,以及資產的安全完整和相關法律法規的貫徹實施而制定的一個內部控制系統。
2 中小型企業會計內部控制制度的現狀
根據這幾年國內外的各種經濟事件、腐敗案例,其原由大部分是單位內部會計控制制度不健全所導致的,企業經營管理上的弊端讓一些人有了可乘之機。根據我國最新頒布的《會計法》,可以看出會計內部控制制度的建設已愈來愈重要,其明確了會計內部控制的缺陷所承擔的法律責任。而財政部頒布的《內部會計控制規范—基本規范》也緊緊圍繞會計的內部控制作了一些列的明確規范。下面作者簡單的歸納了一下目前中小型企業會計內部控制所面臨的幾個問題。
(1)企業會計內部控制體系不完善。我國大部分企業的財務管理內部牽制制度有著明顯的缺陷,會計不相容崗位的交叉任職現象普遍出現,這為利用職務犯罪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條件。企業會計的事前核算、事中監控和事后監督流于形式。還有個別企業內部缺少必要的審計職位,導致建立了內部審機構的企業也不能充分發揮應有的作用,內審工作無法得到相應的的重視。
(2)企業會計內部控制制度實施不足。現今一些企業對內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不夠重視,內控制度也有所殘缺或存在極大的不合理。很多的是控制制度實施不足且不循章法,對于出現的問題不做及時的處理。在具體問題上過多的流于形式,使得內部控制失去了其應有的作用。
(3)外部環境監督力度不足。目前我國已形成了由財政、審計、稅務、等政府監管部門和以注冊會計師、社會大眾監督為主的社會監督部門,進而組成了企業外部監督體系。但是由于各個部門職責交叉、標注不明,以及管理上的分散、信息溝通不足,使得監管力度弱化。這使得執法環境不足,從而產生了不明朗的競爭。這都使得外部監督的作用趨于形式化。
3 中小型企業會計內部控制的完善措施
我國在經歷改革開放后的經濟浪潮后,通過不斷的進取與發展,我國的會計制度已經日漸完善,但針對于會計的內部控制體系還有缺陷。目前,大多數的企業還未意識到建立內部控制的必要性,這導致了企業在管理上存在的諸多不足。而這些問題是亟待解決的,這就促使了我們必須完善且強化企業的內部控制。
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來完善和強化企業的會計內部控制。
(1)建立健全的企業管理體系,并且明確各個管理人員的管理權限是企業完善會計內部控制的首要任務。從資源合理化的角度分析,企業應當建立人力資源控制系統、物力資源控制系統、財力資源控制系統、信息資源控制系統來有效的分配和管理資源。從經營管理角度分析,企業應當設立供應環節控制系統、生產環節控制系統和銷售環節控制系統等來完善企業的經營流程。企業內的各機構間、各管理人員間的職能權限應在每一個需要管理調控的地方有效分配,進行科學合理的分工調控,同事實行權限不相容制度,有效防止高管人員的職責交叉。通過會計信息系統,企業內的員工可以清楚地知曉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明確各自所承擔的權責,并及時獲取他們企業在監督管理過程中所需的信息。完善的管理信息系統是有效提高企業內部控制的必要前提。
(2)控制點與控制面之間的有效結合、相互牽制。在實施企業內部控制時首先要找到控制點,通過對點的控制來間接的控制全局。我們一般在企業經營活動中的關鍵績效領域來確定其控制點所在。企業內部控制的“關鍵點”一般在資金、成本費用、權力監控三個方面,并且由董事會直接負責監管。其一是資金,是對企業資金的籌集、調度、使用、分配等實行嚴格的分級權限控制,防止資金的越權循環和體外循環。其二是成本費用,企業的各項成本費用的支出均是按照會計制度的實施而進行嚴格監管,以杜絕虛假列支、隨意列支、無序分攤等虛假行為。其三是權力監控,針對企業的經營環節、管理活動操作者有權實施有效監管控制,防止越權管理和程序混化,導致經濟損失。
(3)強化現金流量預算控制,針對于中小企業應通過控制現金流量的管理來實現資金控制。管理科學中,有一個著名的“木桶理論”:形容木桶的外圍是由許多木板保衛著,木桶的容水量并不取決于那些較長的木板,反而取決于最短的木板。木桶最短的木板即為企業的現金流,要保持正常的經營活動,必須降低所有的可能存在的風險,這樣就對貨幣資金進行了有效的控制。
(4)建立健全的應收賬款監控體系。對于中小企業而言完整的應收賬款體系,是明確債權債務關系的必要條件。客戶的信用程度是應收賬款的體系的重要保障。企業可以從用戶的資本、信用品質、償還能力、抵押品、經濟狀況等方面來考量消費者的信用程度。從而篩選出資信良好的客戶群體,然后盡量避免與那些信用較差的客戶進行業務往來。同時企業也可以加強應收賬款的賬齡分析。并結合供銷合同、核算收款率和應收賬款余額百分比,確保應收賬款的收回率。企業也可以指派專人負責應收賬款的催收工作,加強應收賬款的催收力度,提高資金周轉率。
(5)完善財務風險控制體系。債務在企業的經營發展中一直是利弊共存的。如若能有效地利用債務,則可以極大的提高中小企業的營業收益。若企業能有經營效益良好、利潤可觀,則高負債也會讓企業的發展迅速。同樣的負債經營也要承擔相應的利息費用,且債權人對企業的資產享有優先求償權。反之,如果經營不善,或出現其他不利因素,則企業就會出現資不抵債的情況,破產倒閉的危險來的也就越快。
參考文獻
[1] 王瑜,胡仁昱.會計信息化環境下會計信息的政府監督和內部控制研究[C]//2008年國際會計與商業會議論文集.2008.
[2] 程新生,程菲.中小企業內部控制、公司治理與企業價值[C]//中國會計學會2012年學術年會論文集.2012.
[3] 于玉林,曾彥棟,試論內部會計控制體系[J].現代會計,2007(1).
[4] 肖婭玲.中小企業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的問題及其對策[J].企業家天地下半月刊,2009(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