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海文
摘 要:在新形勢下,要加強大學生的新聞寫作能力的培養,需要我們不斷解放思想,不斷創新新聞寫作的教育教學模式。本文從分析培養大學生新聞寫作能力存在的問題入手,提出培養大學生新聞寫作能力策略,尋求提升大學生新聞寫作能力的具體路徑。
關鍵詞:大學生 新聞寫作能力 培養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04(c)-0188-02
近年來,隨著高等教育的不斷發展,全國各地高校涌現出了一大批新聞專業點,新聞專業成為熱門專業之一。然而,伴隨著新聞專業的蓬勃發展,新聞專業學生的新聞寫作能力并沒有得到相應提高。這給新聞專業教育提出了一個全新的課題:如何在新形勢下,加強大學生的新聞寫作能力的培養。要破解這一難題,需要我們不斷解放思想,不斷創新新聞寫作的教育教學模式,探求提升大學生新聞寫作能力的具體路徑。
1 大學生新聞寫作能力培養面臨的問題
1.1 應試教育影響大學生新聞寫作能力的提高
在現行的教育評價體系中,中學階段的應試教育以升學率為目標,這一方面造成部分學生存在偏科的現象,影響大學生新聞寫作能力的提高。比如:文科的學生忽視理工科的學習,而新聞報道卻不以文理分科,這種理工科知識儲備不足的現象影響新聞寫作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由于在中學階段許多學生僅僅專注于學習書本上的知識,對于考試之外的知識缺乏興趣,對于新聞寫作和新聞報道知識也缺乏了解,這也造成大學生新聞寫作能力水平偏低。
1.2 新聞理論與實踐嚴重脫節影響大學生新聞寫作能力的提高
大學生經過四年的新聞專業課程學習,掌握了大量專業基礎知識和各種新聞理論,但是這些新聞理論往往與實踐脫節,不能指導在實際工作中面臨的實際問題。學生不去實踐,不去動手寫,整天在高談闊論一些理論,可能永遠做不了一個好記者[1]。新聞寫作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課程,增強新聞采寫實戰訓練,是提高新聞寫作能力的必由之路。因此,在加強新聞理論學習的同時,要更加注重新聞實踐。只有不斷在投身于新聞實踐過程中,才能不斷提高新聞寫作能力。
1.3 新聞學教育中教學方法陳舊影響大學生新聞寫作能力的提高
目前,許多高校仍然采用傳統的新聞寫作教學方法,從理論中來,到理論中去,缺乏生動的新聞實踐,缺乏鮮活的典型案例,無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傳統的教學方法是以講授式教學為主,而啟發式教學、案例式教學和現場式教學應用較少,新聞寫作課堂上學生和教師之間問題的探討、學生和學生之間觀點的交鋒很少,這就造成課堂氣氛沉悶。沒有創新的理念和方法,造成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不強,阻礙大學生新聞寫作能力的提高。
1.4 新聞學教育中教師新聞實踐能力缺失影響大學生新聞寫作能力的提高
新聞工作具有很強的時效性和實踐性,決定了新聞專業的學生不僅僅要學習新聞理論知識,還要學習新聞實踐經驗和基本操作技能。這就要求從事新聞學教育教師一方面要具備完整、系統和科學的理論知識;另一方面還要具備豐富的新聞實踐經驗。但是目前高校從事新聞學教育的教師普遍僅僅具備新聞理論知識,而新聞實踐相對比較缺乏,這造成了大學生的新聞實踐能力提高“紙上談兵”的現象。
1.5 新聞實踐教學薄弱影響大學生新聞寫作能力的提高
高校新聞實踐教學發展滯后使學生參與新聞實踐的機會較少,影響大學生新聞寫作能力的提高。目前,高校和媒體尚未建立健全新聞實習制度,各高校和媒體之間的溝通和了解也有缺失,高校和媒體在學生實習這個問題上各自心中沒數。[2]由于高校和媒體缺乏有效的溝通交流平臺,造成高校學生實習少,實習質量差等問題,從而影響大學生新聞寫作能力的提高,進而影響新聞專業人才的培養。
1.6 新聞敏感較弱影響大學生新聞寫作能力
新聞敏感是指新聞工作者對客觀事物的新聞價值的判斷能力,西方稱為“新聞鼻”。[3]新聞敏感是新聞從業者最基本的素質,是發現新聞線索判斷新聞價值的必要條件。新聞敏感較弱使大學生不能抓住新聞點,造成新聞報道影響力下降,進而影響新聞寫作能力提高。
2 培養大學生新聞寫作能力策略
要想提高新聞寫作能力僅僅依靠新聞寫作技巧和空洞的新聞理論是不行的。培養大學生的新聞寫作能力不能一蹴而就,它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不斷創新教學方式,革新教學內容,不斷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和綜合能力。
2.1 創新教學方式,提高實踐教學比重
從世界范圍來看,目前對新聞傳播教育大致分為三種類型:一是美國模式,重視實際業務技能的傳授,同時加強社會科學理論素質的培養。二是歐洲模式,側重在職訓練,“學徒式的報館新聞訓練”成為英國新聞教育的一大特色。三是日本模式,大學中很少設新聞專業,新聞媒介從其他專業招聘,通過內部培訓完成新聞人才的培養。[4]這三種模式都表明,實踐教學對于培養新聞人才,提高新聞寫作能力至關重要。要創新教學方法:一是要建立校內實踐平臺。國內大學新聞院系似乎把眼光更多地投向外部,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內部建設,即重視作為新聞專業學生必修的到新聞單位進行的所謂“大實習”,忽視在校內小媒體進行的“小實習”。[5]各個高校要通過自己辦的校刊、校報、廣播電臺和校園網站等為大學生提供良好的實踐平臺。通過校內媒體實習,對于提高大學生的新聞素養,培養大學生的新聞寫作能力具有重要意義。二是建立校外實習教學基地。校內的實習平臺畢竟數量少,不能滿足學生的實習需要。通過高校和新聞單位簽署合作協議,建立校外實習基地,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大學生新聞寫作能力。
2.2 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新聞寫作教學中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因此,不能把學生困在教室里面,閉門造車,應該結合課程和學生特點因材施教,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可以采取案例教學、模擬教學和現場教學等不同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的有效性,不斷培養學生的新聞寫作的興趣,從而不斷提高其新聞寫作的能力。endprint
2.3 建立老師交流學習制度,提高師資力量
一方面要鼓勵老師到媒體掛職。高校新聞專業任課教師長期從事新聞教育工作往往具有扎實的理論功底,但是普遍缺乏實踐經驗。通過在媒體掛職,教師可以深入新聞一線,為教學提供生動豐富的素材。另一方面要聘請校外專家擔任授課教師。雖然有些校外專家并不是科班出身,但是,他們具有豐富的新聞工作經驗和社會生活經驗。通過聘請校外專家尤其是資深記者來校授課對于提高學生的新聞素養,增強學生實踐能力具有重大意義。通過校內外人才的交流,能互相取長補短,進一步提高師資力量,這有利于培養大學生新聞寫作能力的培養。
2.4 培養開拓性新聞人才,不斷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現代新聞媒體行業分工越來越細,這就要求記者不但要有豐富的新聞知識,并且還有熟悉報道領域,只有這樣才能做出有深度、高質量的新聞報道。因此要想培養大學生的新聞寫作能力,不但要培養他們的寫作技巧,并且要使他們熟悉所報道的領域,這就需要我們培養開拓性新聞人才,不斷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完善新聞專業學生的知識結構,這樣才能真正提高新聞報道能力。
2.5 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提高寫作能力
由于新聞教材的更新速度還遠遠跟不上新聞專業的發展速度,因此存在教材相對陳舊,內容大同小異的現象,這樣就造成了教材的知識傳授與現實社會的知識發展之間的落差。[6]因此,在課堂上不能把講授內容僅僅局限于教材,要充分利用網絡信息資源,把最新的新聞事件應用于新聞寫作的教學中,使學生掌握本學科最新的理論動態,這對于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至關重要。
3 結語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進程不斷加快,新聞事業也蓬勃發展,新聞教育事業也蒸蒸日上。然而隨著新聞事業的發展,新聞教育在某些方面不能適應新聞事業發展的需要,特別是新聞寫作能力的培養在一定程度上還相對滯后。因此,我們要突圍困境,尋求不斷培養、提升大學生的新聞寫作能力的具體路徑,為新聞從業隊伍提供源源不斷的生力軍。
參考文獻
[1] 馬曉虹.新聞教育與新聞寫作能力培養[J].長春大學學報,2006,16(11M):159-161.
[2] 白青鋒.對新聞專業實習生制度的分析與思考[J].新聞三味,2008(12):31-33.
[3] 彭娟.記者的新聞敏感從何而來[J].青年記者,2009(10):78-81.
[4] 張明宇.新聞教育希望之光—— 中美新聞教育比較論析[J].新聞知識,2005(12):44,53-55.
[5] 楊雨丹.高校新聞教育的困境與突圍[J].新聞記,2009(2):79-8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