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 媚(湖州師范學院,浙江 湖州 313000)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經濟的發展,環境污染的加劇和碳排放的增加使得人們越來越關注低碳問題。2009年,國務院做出了到2020年我國單位GDP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50%的承諾。國家節能減排的壓力必然要分攤到企業,而物流企業作為能耗大戶,在我國低碳經濟發展中擔負著不可推卸的重大責任。建設社會發展和生態保護雙贏的低碳物流系統是十分緊迫的一項任務,物流企業實現低碳化競爭是低碳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是物流企業未來發展的必然選擇。
關于企業競爭力的研究,在學術界較有影響力的學派主要有:以邁克爾波特為代表的基于環境的企業競爭理論;以伯格·沃納菲特爾、魯梅爾特和巴尼為代表的基于資源的企業競爭理論;以布林·羅斯比和克里蒂斯安·克努森為代表的基于能力的企業競爭理論;以潘羅斯、阿羅、哈耶克等為代表的知識中心論。這些學派的競爭理論無一例外地都是將企業競爭力定義為在競爭、開放的市場條件下,一個企業相對于其他企業的消費者價值和企業自身利益兩個方面長期存在的,保證企業立于不敗之地的優勢。同時,這些觀點也都有一個共同的不足之處,幾乎沒有將環保和節能考慮進去,而是單純考慮經濟效益。當然這跟這些理論產生的背景有關,但在生態環境日益惡化的今天,企業必須重新審視競爭力的影響因素。本文主要研究物流企業的低碳競爭力評價指標,所考慮的低碳競爭力是指在低碳經濟條件下的企業綜合競爭力。它兼顧企業的經濟效益、服務能力、環境效益和資源消耗。本文所指的“低碳”也并非狹隘的減少碳的排放量,而是指減少企業對環境的污染,一方面包括企業向外界排放的溫室氣體、廢水、廢渣、粉塵等污染物,另一方面也考慮企業在創造經濟效益的同時消耗的資源。作為服務業的物流企業,在考慮企業低碳競爭力時還有在此基礎上兼顧企業的服務能力。
本文的指標體系構建主要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1)科學性原則。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是對客觀實際抽象描述的同時,又具備較好的可靠性、獨立性、代表性和統計性。
(2)可行性原則。本文設置的指標盡可能采用數據易于采集、計算,數據要進行標準化、規范化處理,方便各項指標的定量處理。
(3)可比性原則。評價指標的選擇應做到含義清楚明確,口徑一致,以方便在橫向和縱向上的可比性及指標體系內部各子系統之間的協調和銜接。
本文構建了基于經濟效益競爭力、服務與管理競爭力、環境競爭力和資源競爭力4個準則層的指標體系,其中將經濟效益競爭力分解為盈利能力、抗風險能力、發展潛力,將服務與管理能力分為服務競爭力和管理能力,環境競爭力分為污染物的排放水平和污染物的處理水平,資源競爭力包括科技資源和人力資源兩個方面。共歸納整理出來9個一級指標,24個二級指標。指標體系構成及各指標的具體含義見表1。
表1 物流企業低碳競爭力評價指標及其含義
(1)構造判斷矩陣。根據物流企業往年的財務數據,結合低碳物流專家組的意見,用1~9標度法對各指標的相對權重予以量化。判斷矩陣如下:
(2)層次單排序及一致性檢驗。采用和積法,利用EXCEL軟件,計算結果如下:
很明顯可以看出B2,B5,B7,B8,B9都符合一致性檢驗,可以認為判斷矩陣的一致性是可以接受的。
(3)層次總排序及一致性檢驗:
總排序也具有可接受的一致性??偱判蚯闆r見表2。
表2 指標的總權重排序表
從表1的指標體系中,可以看出低碳競爭力的評價指標既有定量指標,也有定性指標。即使是定量指標,在進行實證研究時也需要對數據進行預處理。因為許多數據如物流企業的碳排放量的計算不能通過直接測量獲得,而是要經過計算和換算才能得到。在計算各種溫室氣體排放時需要參考中國統計年鑒的能源統計年鑒中關于各種能源的碳排放系數,既包括直接使用的化石能源排放,又包括間接的能源排放,如企業使用的電、運輸、包裝紙等。能源碳排放量計算采用IPCC指南(2006)的方法,其公式為:
物流企業低碳競爭力的評價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本文是在兼顧了企業的經濟效益、服務管理能力、環境與資源效益的基礎上,考慮了影響物流企業低碳競爭力的各個因素,構建的指標體系具有一定的綜合性和全面性,指標的選取方面盡量多地選擇可以進行量化的指標,使得數據的獲取盡量方便可行。以期對物流企業低碳競爭力的評價實證提供一定的參考。
[1] 王皓.企業低碳競爭力指數的構建[J].商業時代,2010(30):90-92.
[2] 朱利明.企業低碳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研究[J].中國商貿,2013(5):105-106.
[3] 郭金玉.層次分析法的研究與應用[J].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08,18(5):148-153.
[4] 汪一,曾利彬.中國物流企業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設計[J].經濟與管理,2008(11):54-57.
[5] 盧愿清,史軍.低碳競爭力評價體系構建[J].統計與決策,2013(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