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芳(武漢商貿職業學院,湖北 武漢 430205)
隨著新經濟時代的來臨,電子商務引領了商業領域的根本性革命,給傳統經濟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它使貿易洽談可以足不出戶在網上解決。僅以“雙11”為例:自電商淘寶在2009年的“雙11”進行折扣促銷創下銷售紀錄后,“雙11”被賦予新的意義。當“雙11”走到第五個年頭的今年創造了350.19億的銷售奇跡,為2013年的“雙11”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但對于物流行業來說,考驗才剛剛開始,因為交易的最終實現還要依賴于后臺的物流產業,傳統的運輸倉儲方式在新經濟的模式下,正在發生著質的變化。然而,目前物流配送已經成為制約我國電子商務快速發展的一個重要“瓶頸”,如果沒有一個高效、合理、暢通的物流系統,電子商務所具有的優勢就難以得到有效的發揮。創新企業現代物流管理,促進電子商務的發展,是推動市場經濟的重要條件。
電子商務是一場信息技術的革命,它把商務、廣告、采購、訂貨、支付、認證等事務處理虛擬化、信息化,使它們脫離了實體,弱化了實體處理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物流業將會得到強化,它以實體的形式將電子商務虛擬環境中的各方連接起來,以社會生產鏈條的領導者和協調者的身份為社會提供全方位的服務。
數據顯示,截止到2013年6月,我國電子商務交易額達4.35萬億元,同比增長24.3%。其中,B2B交易額達3.4萬億,同比增長15.25%。網絡零售市場交易規模達7 542億元,同比增長47.3%。電子商務服務企業直接從業人員已經超過220萬人。而由電子商務間接帶動的就業人數,已超過1 600萬人。據國家郵政局網站消息,2013年1~10月,全國規模以上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累計完成70.3億件,同比增長61.3%;業務收入累計完成1 125.7億元,同比增長35.5%。
可以說,電子商務環境為物流業的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電子商務已經成為我國現代流通方式的重要組成部分。伴隨著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電子商務平臺服務、信用服務、電子支付、物流配送和電子認證等電子商務服務業持續快速發展。
電子商務的本質是商務,商務的核心內容是商品交易,而商品交易主要涉及到四個方面:商品所有權的轉移,貨幣的支付,有關信息的獲取與應用,商品本身的轉移。即商流、資金流、信息流、物流。資金流、物流、信息流是電子商務存在和發展的必要條件。信息流、資金流在網絡通信技術支持下,可通過點擊瞬息完成,而具體的運輸、儲存、裝卸、保管、配送等活動是不可能直接通過網絡傳輸的方式來完成的。物流是實踐電子商務的載體和保證,電子商務作為一種新的高科技手段,其價值必須通過現代物流的運作才能體現。同時物流的快速發展又有賴于電子商務的推動。因此,電子商務的發展需要強大的物流系統做支持。
電子商務為物流的發展提供了一個新的平臺。電子商務出現以前,大部分商品都是面對面的買賣,所以根本涉及不到物流作業。在電子商務出現以后,無論何時,無論何地,盡管可能相隔萬里,都可以通過網絡購買商品,然后物流公司把購買到的商品送達到消費者手中。沒有了物流,網上的交易就不可能完成,這就為物流業的發展提供了一個更為廣闊的舞臺。
在電子商務環境下,市場競爭異常激烈,企業要發展自己的核心產業,不能都自辦物流,所以只能把非核心的物流業務外包,這就出現了第三方物流。由此可見,第三方物流會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需求的市場將越來越大。在電子商務環境下,物流企業必將有更廣闊的發展。電子商務的交易方式,大大縮短了商品流通的時間,進而要求物流流通時間也相應縮短。這就對商品在較大范圍內實現快速、準確、及時、低成本的流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伴隨著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物流企業紛紛進行了電子商務化管理改革,市場對物流人才的需求越來越趨向于復合型和全面化。這就要求物流從業人員的服務觀念不斷更新、技術不斷進步。物流業雖對物流人才需求旺盛,但同時也對物流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外語、海關、國際貿易等,不同地區、不同行業、不同管理層等崗位對物流人才需求也不盡相同。物流專業人才已經被列為12類緊缺人才之一。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近年來,我國的高等職業教育得到了空前的發展。然而,隨著高職院校如雨后春筍般的增長,高職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入學門檻不斷降低,學生的素質也在不斷的下降,這些學生缺乏吃苦耐勞、踏實苦干的精神,在學習能力和自我管理等方面都需要提高。
高職院校的物流專業教師一部分是大學畢業后直接走上教學崗位,另外大多是從非物流專業轉型而來的,而隨著物流業的不斷發展,對老師的專業知識結構有了更高的要求,許多老師是邊學邊教,邊教邊學,同時缺乏在現代物流企業中的工作經歷和實踐經驗,無法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目前很多高職物流專業的課程設置滯后于社會人才的需求。理論性很強,實際操作課程比較少,且教材中各科目間內容重復、陳舊的問題較嚴重。同時,很少有開設將電子商務與物流相結合的復合型課程,有開設的也尚在摸索階段,不論是在指導思想上還是教學方法上都存在一些不足。
目前,很多高職院校大都投入一定資金建立電子商務物流管理系統實訓室。但普遍存在著功能單一落后、物流軟件陳舊、師資力量不夠的情況,結果導致大多數物流管理專業學生覺得電子實訓課程要不形同虛設、要不枯燥乏味。
物流雖然是一個朝陽行業,人才的需求量非常大,但還是屬于一種勞動密集型的行業,起點低,這就要要求學生具有吃苦耐勞、踏實苦干的精神。幫助學生在進入行業工作前充分了解行業情況,樹立明確的職業定位是非常必要的??梢酝ㄟ^到企業參觀來開拓學生對本專業的直觀認識;在教學過程中列舉企業的實際案例來培養學生踏踏實實的工作作風和吃苦耐勞精神;通過實習指導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幫助學生確立正確的社會價值觀和就業觀。
構建“雙師型”教師隊伍,就要為教師提供更多到企業參觀、實地調研、培訓學習、掛職鍛煉的機會。讓教師參與到企業的經營管理或擔任企業的物流顧問,一方面能使教師了解企業運營情況,以利于進行實踐教學,另一方面也能為企業培養人才。同時可以聘請物流企業專家、技師定期到校講座,優化師資結構,構建一支適應形勢發展的高素質教師隊伍。
高職教育的責任和使命是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在設置課程體系時,應從社會需求入手,這就必須做到五個一致性:(1)保持學校專業管理與企業管理的一致性;(2)保持課程模塊與崗位能力素質要求的一致性;(3)保存課程內容與企業物流實際運作的一致性;(4)保持校內課程考核與崗位技能考核的一致性;(5)保持校內實訓與企業實際的一致性。在培養過程中,要結合地區經濟的特點,讓學生更多地接觸就業領域的先進技術和了解企業現狀,而不是把時間放在純理論的探索上。
高職物流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應當是應用型、復合型、創新型的電子商務物流服務人才。在教學上,應加強物流管理專業學生的實際技術應用能力,如教師可以選擇使用B2B或B2C等模擬培訓軟件,指導學生模擬線上消費者、商家、產品供應商等角色;使用條形碼識別系統、倉儲管理系統和自動分揀設備完成線下倉儲、運輸、配送等作業,讓學生親自參與到整個系統的貿易過程,使學生對電子商務時代下的物流崗位素質產生更深刻的感性理解。使學生掌握真正的工作技能,為以后的就業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總之物流專業的建設是一個系統的工作,高職院校在培養學生時應依據社會對物流管理專業人才需求確定專業建設定位,構建適合自身發展的人才培養模式。
[1]彭秋玲,智艷芝.電子商務模式下的物流管理[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0(12):49-50.
[2]李昀.以學生為主體的高職電子商務物流教學方法探討[J].科技創新報,2009(21):117.
[3]吳健,唐志英,田亞娟.對我國高校電子商務物流人才培養的幾點思考[J].電子商務,2009(5):6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