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徒愛蘭(陽江市廣播電視大學,廣東 陽江 529500)
陽江港坐落在廣東省陽江市西南平岡鎮,東距香港180海里,西距湛江110海里,北距廣州220海里,在粵西海岸線上,是湛江港、茂名港水路運輸至深圳港、廣州港的必經站點。針對目前粵西港口群存在的港口分散、效率低下、重復建設及惡性競爭較明顯等諸多問題。2012年5月9日至13日廣東省第十一次黨代會召開,會上明確提出粵西地區“湛茂陽”臨港經濟圈的發展設想,為三大港口的合作埋下伏筆。在粵西地區三大港口中,目前湛江港的貨物吞吐量最大,茂名港次之,陽江港最小,據廣東交通運輸廳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1~9月,湛江港的貨物吞吐量高達13 090萬噸,在全省同期貨物吞吐量排名第三,而陽江港的同期貨物吞吐量僅有1 561.7萬噸。如果陽江港也希望通過粵西港口合作的方式,實現多贏,面臨的挑戰將十分巨大。因此,在三大港口合作之前,陽江港應分析自身港口的比較優勢,做好產業定位和布局,才能更好地迎接和抓住湛茂陽經濟圈背景下的機遇,實現港口經濟的振興和發展。
產業定位是區域經濟學的重要理論之一,它主要包括產業結構規劃與選擇,產業空間格局與布局等核心內容。產業定位研究指引地區根據自身具有的整體優勢、部分獨有優勢、所處經濟階段以及各產業的運行特點,合理地進行產業發展規劃和布局,劃分主次,明確和選擇主導優勢產業或基礎產業,從而確定產業發展戰略,促進地區經濟的發展。根據2011年12月的《陽江港總體規劃》,陽江港被定位為具有疏港運輸、集裝箱喂給和臨港工業功能的廣東區域性重要港口。近3年,陽江港在陽江市政府和陽江港13家企業的共同努力下,2010~2013年的貨物吞吐量分別是798萬噸、1 121萬噸、1 605萬噸、2 055萬噸(數據來源:陽江市交通運輸局內部資料),港口經濟逐年改善,但在廣東西翼地區中,港口地位仍不突出,產業運營和經濟發展比較落后、緩慢,沿海優勢未能充分發揮。究其原因,產業定位不夠清晰,優勢產業不明確,產業結構與布局不夠合理是其中之一。筆者將結合陽江港現有的煤炭、鐵礦石、鎳礦、糧食、成品油、天然氣、鋼鐵、礦建材料、木材、非金屬礦石、農林牧漁業產品、化工原料、集裝箱等行業,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進行比較優勢分析,選擇陽江港具有比較優勢的行業,重新構思和調整陽江港的產業定位,希望能推動陽江港三大港區(海陵灣港區、陽東港區、陽西港區)各大產業的良性發展。
筆者調研資料和數據顯示,陽江港目前已建成生產性泊位共10個,其中,萬噸級生產性泊位9個,行業包括煤炭、鐵礦石、鎳礦、糧食、成品油、天然氣、鋼鐵、礦建材料、木材、非金屬礦石、農林牧漁業產品、化工原料、集裝箱等。陽江港產業類型涉及工業和服務業,港口工業、碼頭企業9家,港口服務企業5家,其中,工業比重較大,工業產業在陽江港具有主導性地位,其產業結構及數據匯總如下(見表1、表2):
表1 陽江港港口行業結構和貨物年吞吐量匯總表 單位:噸
比較優勢理論認為:一個地區較之另一個地區,盡管生產的商品均處于劣勢,但只要該地區在生產不同的產品上劣勢程度不同,優勢地區在生產不同的商品上優勢程度不同,那么,劣勢地區生產劣勢較小的商品具有比較優勢,優勢地區生產優勢較大的商品具有比較優勢,兩個地區進行貿易合作可實現雙贏獲利。比較優勢理論原屬國際貿易領域,但因其具有很強的實用價值和適應性,被廣泛用于各種競爭合作領域。比如,城市的功能定位、國際間的經濟合作、公司間的競爭合作、人才的比較等,任何可能發生比較或差異的領域均能應用比較優勢理論進行分析。湛茂陽三大港口存在顯著的港口運營差異,包括資源稟賦差異、勞動力差異、資本差異等。因此,依據比較優勢理論,陽江港挖掘港口產業的比較優勢,合理調整產業定位,對發展陽江港港口經濟和邁入粵西地區港口合作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根據比較優勢理論,分析表1和表2相關數據,現階段,陽江港產業結構具有以下特點:
表2 陽江港港口行業比重分析表 單位:%
第一,陽江港港口所有行業中,煤炭和金屬礦石兩大行業的總體比重高達80%以上,在陽江港的行業結構中,具有顯著優勢,是決定陽江港港口經濟榮衰的根本和命脈。根據比較優勢理論,盡管陽江港在西翼港口中,2009~2012年總貨物年吞吐量均處于劣勢,但對陽江港港口所有行業進行細分和統計后,筆者發現:煤炭行業、鐵礦石行業、鎳礦行業屬于劣勢最小的三個細分行業,因此,這三個行業均擁有比較優勢。其中,龍頭地位的煤炭行業,近4年的總吞吐量逐年上升,從2010年501.8萬噸上升到2013年825.7萬噸,總量雖越來越大,但煤炭行業的吞吐量占陽江港總貨物吞吐量的比重卻下滑嚴重,2012年較之2010年比重降幅高達22.87%,2013年相比2010年比重降幅也超20%;鐵礦石行業變動的幅度不大,年吞吐量的總量和比重在陽江港均穩居第三位,鎳礦行業的吞吐量增長較快,2011年10月在陽江港開始試運營,2012年吞吐量已高達508萬噸,比重占港口貨物總吞吐量的31.65%,正式運營兩年多,比重均達陽江港所有行業總吞吐量的30%以上,屬于陽江港發展的重點朝陽產業。
第二,糧食行業、成品油行業、鋼鐵行業在陽江港所占比重處于1%~13%之間,年吞吐量10萬噸左右,根據比較優勢理論,糧食行業、成品油行業、鋼鐵行業在陽江港港口行業中劣勢較為明顯,不屬于比較優勢行業。但這些行業在陽江港具有一定發展空間,其中,糧食行業的發展空間較為明顯。
第三,天然氣、礦建材料、木材、非金屬礦石、農林牧漁業產品、化工原料、集裝箱及其他行業,在陽江港港口的吞吐量非常小,所占比重非常低,根據比較優勢理論,它們均屬于不具有優勢的行業。
綜上所述,陽江港擁有比較優勢的行業只有煤炭行業、鐵礦石行業和鎳礦行業,產業結構比較單一,屬于典型的資源型產業定位的產業結構,產業布局也較為簡單,陽江港6號泊位、7號泊位、8號泊位、10號泊位、11號泊位、12泊位均用于發展煤炭、鐵礦石、鎳礦三大行業,其它行業發展嚴重不平衡,這種產業結構和布局風險較大,因此,調整陽江港產業結構對發展陽江港臨港經濟具有戰略般的現實價值。
廣東省政府將廣東分為珠三角和東西兩翼,東翼地區包括汕頭、潮州、揭陽、汕尾4市,西翼地區包括湛江、茂名、陽江3市。湛茂陽經濟圈的提出是從西翼地區角度,提出三座城市、三大港口合作共進的設想,對發展西翼地區的港口經濟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經筆者查閱廣東統計年鑒,陽江、湛江、茂名三大城市的港口在2009~2012年貨物吞吐量和比重統計如下(見表 3、表4):
表3 湛茂陽港口貨物吞吐量匯總表 單位:萬噸
表4 湛茂陽港口貨物吞吐量比重表 單位:%
從表3和表4數據可見,陽江港在廣東西翼地區港口中,貨物的年吞吐量最小,2009~2013年以來,貨物吞吐量在粵西地區三大港口中比重最高時,僅有7.61%。港口經濟落后,產業競爭力弱,與湛江港的差距十分巨大,湛江港在粵西地區港口中的龍頭地區毋容置疑,屬于粵西地區港口的領先者。但在陽江市政府和港口相關企業的共同努力下,陽江港的貨物吞吐量總體態勢逐年改進,貨物吞吐量在粵西地區的比重逐年上升,從2009年的2.32%增長到2013年的7.61%,增速高達3倍之多。陽江港發展臨港經濟,任重而道遠,十分艱巨。針對陽江港港口產業運營現狀,筆者建議,應依據比較優勢理論,適度調整陽江港的產業結構和布局,優化其港口集疏運系統,改善水深條件,發展產業結構更合理的臨港工業,具體對策如下:
陽江港港口產業中,具有比較優勢的煤炭產業,近4年貨物吞吐量逐年上升,2013年相比2010年,上升了324萬噸,對發展陽江港港口經濟具有決定性影響作用。但2012年和2013年吞吐量比重卻下滑嚴重,下滑比例達到20%左右,必須引起重視。筆者認為,可以構建煤炭產業鏈,帶動上下游相關產業的發展,比如在陽江港的不同港區規劃新建臨港陽江電廠,借助廣東粵電集團等大型企業的資源優勢和技術創新能力,發展陽江港臨港能源產業的上下游,上游包括煤炭開采和洗選業、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等,以生產需求帶動下游的水路運輸業、港口貨物裝卸行業及其他物流行業。據筆者調研資料顯示,目前,陽江港陽西港區已建成陽西火力發電廠,該發電廠的1號和2號發電機組已經運行,陽江港運營的煤炭大部分中轉至該發電廠進行火力發電,生產需求的帶動效應顯著。廣東粵電集團是廣東省的大型知名企業,資源豐厚,該集團在湛江、茂名、云浮、羅定等城市均有發電廠,陽江港每年為湛江、茂名、云浮、羅定等地進行煤炭中轉運輸的裝卸服務,成本高、時效性差。如果能引進粵電集團等大型企業的投資,在陽江港其它港區建設新電廠,將有利于降低運輸成本、提高發電效率。此外,中國煤炭的年產量約37億噸,加上進口的3億噸,總量高達約40億噸,火力發電還是近10年的能源重點項目,因此,陽江港的煤炭行業仍是港口經濟發展的主導行業,構建煤炭產業鏈,對優化陽江港產業定位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
當代經濟學的比較優勢理論認為,同一區域某類產業的規模收益遞增,此內生性有助于增加該產業的比較優勢。在陽江港港口行業中,擁有比較優勢的鎳礦行業是2011年10月開始試運營的新興行業,僅兩年多時間,在陽江港的行業吞吐量中,比重高達30%以上,2013年吞吐量達661.5萬噸,該行業發展潛力巨大。此外,我國的鎳礦資源豐富,鎳礦的應用層面較廣,鎳礦行業對陽江港港口經濟發展的影響力顯著。因此,建議重點培育鎳礦行業,進一步發展鎳礦加工業、水路運輸行業和裝卸服務行業,促進鎳礦行業的規模效應。當然,鎳礦本身有毒,加工業需引進專業的技術人員、專家,成套規模以上設備,并合理布局其在陽江港西南方向的港口生產用地區域,才能趨利避害,帶動陽江港臨港經濟產業集群的良性循環。
隨著泛珠三角合作理念和實踐的推廣,對粵西地區提出湛茂陽經濟圈的港口發展設想,是順應時代的客觀發展要求。推動湛茂陽的合作,建立以湛江港為中心,帶動陽江港、茂名港及三大沿海城市的腹地經濟,形成橫向深入的產業集群,對三大港口提升港口競爭力具有不容忽視的戰略作用。陽江港發展臨港經濟,未來10年是關鍵,可順應湛茂陽經濟圈的合作設想,對陽江港的產業定位進行適時調整,形成以煤炭行業為主導,以鐵礦石行業、鎳礦行業為重點,同時,兼顧其它行業的發展,避免嚴重的行業兩極分化,尤其是加強陽江港集裝箱行業的發展,逐步改善陽江港的產業布局。推動廣東西翼沿海城市形成關聯度較高的產業經濟帶新格局。
基于以上分析,筆者認為,陽江港在調整產業定位上,首先應明確自身的比較優勢行業,在產業調整和整合的過程中,穩中求進,以整個廣東西翼沿海經濟帶的共同發展為宗旨,構建陽江港比較優勢行業的產業鏈,主次分明,有的放矢,同時推動湛茂陽產業經濟帶新格局的形成,優化三大港口的產業結構和布局,形成富有持續競爭力的湛茂陽臨港經濟圈。
[1] 黃淼.“湛茂陽”臨港經濟圈正式提出[J].廣東交通,2012(4):19.
[2] 彭火元,彭敏林.陽江港成為粵西和粵北重要煤炭中轉港的策略選擇[J].中國港口,2011(11):31-33.
[3] 高秀麗,孟飛榮.湛江港與區域經濟互動發展研究[J].現代管理科學,2012(3):87-89.
[4] 羅傳靖.湛江港發展與湛江經濟增長關系的協整分析[J].全國商情,2011(6):31-32.
[5] 廣東省統計局.2010~2013年廣東統計年鑒[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0-2013.
[6] 廣東交通運輸廳.廣東省2013年前三季度水運經濟分析報告[Z].2013.
[7] 佚名.比較優勢理論[EB/OL].(2014-01-05)[2014-01-15].http://baike.baidu.com/link?url=-myVCjJajSCAy5A8ikENCPQP5UweAttm-XQioUzXTLC5fN3_kb0Y1KpncZYwgJil.
[8] 佚名.產業定位[EB/OL].(2013-04-28)[2014-01-15].http://baike.baidu.com/link?url=neWgEdFglqG8B01rfRcmTlu5x7Qtci-IQ4sf6gBCICUoRjf0GVHJGf7YBbVAd0H5oLhn8uGjTbnYtoHnd3CRvk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