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潁(北京交通大學 經濟管理學院,北京 100044)
在進行外包決策時,物流服務價格水平和質量水平是制造商考慮的兩個主要因素,它們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制造商是否進行外包決策和選擇什么樣的物流服務商。目前已有的研究大多從理論上關注影響企業外包決策的因素和如何選擇物流供應商,關注質量水平的一些文獻則多是從物流供應商的角度研究基于質量水平的前提下,選擇哪種定價策略能吸引顧客和獲得較高的利潤。很少有文獻從制造商的角度關注物流服務質量水平對其市場需求、市場定價和自身利潤的影響,因此本文從制造商的角度出發,考慮物流服務質量水平,分別研究在三種不同定價方式下的外包合同中物流服務質量水平對制造商產品定價、市場需求和收益的影響。
付蓬勃,呂永波等(2012)應用構思分析法對企業物流經營進行模式構造,選取了社會物流需求、第三方物流水平和企業物流基礎三層構思變量,劃分為第三方物流、混合物流、自營物流和產業化物流四組備選方案。吳鋒,李懷祖(2005)將制造規范引入外包決策,從考慮企業長期績效和長期競爭力的角度提出了一個以制造規范核心度C和流失度R為控制變量的二維外包決策模型。李壯闊(2010)應用矩陣博弈的理論方法,考慮到自然條件的不確定對不同企業物流服務質量影響的不同,將物流業務外包在不同的物流服務供應商之間進行合理有效分配,以最大限度地保證物流服務質量和降低風險,保障企業的利益。
Bin Jiang(2005)分析了企業在不同的情況下應如何經營他們的物流中心,是作為成本中心、利潤中心,還是應該外包給專業的第三方物流。Fuchang Li(2013)在3PL與制造商物流外包定價博弈問題中引入轉換成本(switching cost)和耐心(patience),分析他們對定價決策的影響。Onur Kay(2011)提出用努力程度(effort level)來反映產品質量水平,分析了在不同的合同方式下,質量水平對制造商和物流服務商受益的影響。Murat Kaya,Ozalp Ozer(2009)在OEM將生產外包給CM過程中引入質量風險,并分別研究了在信息對稱和信息不對稱情況下質量風險對公司收益和產品質量的影響。W.H.Liu,D.Xie(2012)提出將質量保證機制和懲罰機制引入物流外包問題中,研究了在Nash Game、Stackelberg game和centralized decision三種模式下,最優的質量參數。
本文中假設一條供應鏈上有制造商M和物流服務商L。制造商M的成本主要有兩部分:生產成本和物流成本,則產品質量由生產質量和物流質量決定,本文只考慮物流質量的影響,認為生產質量既定且滿足市場需求,則產品質量由物流質量決定。制造商可以選擇自營物流,也可以選擇將物流業務外包給物流服務商L。若制造商M將物流服務外包出去,則產品質量由物流服務商L決定;若制造商選擇自營物流,則產品質量由制造商自己決定。為了保證服務質量,在基本的服務成本之外,制造商或者物流商還要付出額外的物流質量成本,由于制造商在物流方面欠缺經驗及專業性,獲得同樣的質量水平,制造商自營物流要付出的成本比外包物流要多。本文研究在三種物流外包模式下,物流質量水平對市場價格、市場需求以及制造商和物流商收益的影響。由于本文所做的相關假設的存在,本文的研究過程及結論適用于物流服務質量對產品需求影響較大的公司,例如電子商務公司。
e——質量水平
c——物流商外包時處理每件產品或原材料的成本
c0——制造商的單位生產成本
w——制造商M與物流商L約定的單位物流價格
p——制造商M賣給顧客C的單位產品市場價格
Q——市場需求
本文假設市場需求為關于市場價格和質量水平的線性函數,即Q=a-bp+me+ε;其中:a為不考慮服務質量和需求價格彈性的市場大小(a>0),b為需求的價格彈性(b>0),m為需求的質量彈性,且a,b,m為常數;ε為服從標準正態分布的隨機變量,表示市場的波動;計算中忽略ε的影響。
∏M——制造商M獲得的收益
∏L——物流服務商L獲得的收益
制造商選擇將物流活動外包給物流服務商時,由物流服務商決定質量水平,制造商決定市場價格。本文假設在外包模型中,主要有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制造商M設計合同以及各參數以使自己獲得相對較多的收益;第二階段,物流商L決定是否接受制造商M提出的合同內容,如果接受,物流商L還要決定其服務質量水平;第三階段,制造商M決定市場價格。
假設制造商和物流商的最低期望收益為RPM和RPL,任何一方的收益低于他們的預期收益,外包合同就不能成立。最低期望收益取決于他們在該行業內的影響力以及他們在市場上其他的合作機會,由于制造商一般為供應鏈中的主導成員,可以認為,外包合同成立的條件為:
以下研究三種常用的外包合同中的物流外包問題。
該合同中僅約定制造商M與物流商L的單位服務價格w,此時參與雙方的預期收益分別為:
為了求出兩個式子的最大值,分別對兩個式子關于p,e求導,得到:
從上述推理可以得到的結論如下:(1)其他參數不變,當w增加時,物流商會提供一個較高質量水平的服務,最終產品的價格也會隨之增加,市場需求量減少,制造商的收入減少;該情況適用于以樹立企業品牌,提供高質量的產品和服務為目標的企業。(2)其他參數不變,w降低時,質量水平較低,市場價格降低,然而市場需求和制造商利潤均增加;該情況適用于以低價占領市場,以利潤最大化為目標的企業。(3)∏M關于w遞減,當w=c時,制造商取得最大值,此時∏L=0,合同不會成立;為了保證物流商能夠參與外包,制造商必須保證物流商的最低收益RPL。
該合同(w,t)不僅約定單位服務價格w,制造商還同意給物流商一部分額外的補貼t,即如果物流服務商L服務的產品數量為q,制造商應付給物流商的價格為wq+t。此時雙方的收益分別為:
t=RPL-(w-c)·Q+ke2,代入(4)式,得到最優解為:令M=16b2k2+4bkm2-m4
從上述推導可以得到:(1)w一定,當質量成本參數k較高時,物流商會提供一個較低質量水平的物流服務,產品質量e、銷售價格p、市場需求D以及制造商M的收益都會隨之降低。盡管隨著k的增加,w和市場需求D都會降低,物流商L的預期利潤卻仍然保持在RPL,因為此時制造商提供的補貼t是增加的,這樣就確保了物流商L能獲得的最低收益,確保物流商接受該合同。(2)上述推理還能夠對質量成本的影響有數量上的認識。實際生產中,物流商可以通過投入新技術來降低其質量成本;制造商也可以幫助物流商建立質量管理項目。當質量成本已知時,上述推論還可以用來定量說明新技術、新項目等對制造商收益和產品質量的影響。(3)該合同適用于需求價格彈性b較高(競爭激烈)或者質量成本參數k較大的產品。
在該合同中,制造商每年付給物流服務商固定價格N,該合同下,參與雙方的收益分別為:
對該方程組關于p、e求導,從求解過程中可以得到:(1)隨著質量水平e的增加,制造商M的收益增加,物流商L的收益減少;這是因為在固定價格合同下,物流商付出的努力越多,市場需求越多,制造商的收入就越多,而物流商的物流成本和質量成本越多,其收益水平越低。質量水平e一定時,隨著p的增加,物流商L的收益增加,制造商M的收益先增后減,在時,制造商M獲得最大收益。(2)由于該合同不能激勵物流商提供高質量的物流服務,因此適用于制造商對物流服務要求不高的情況,物流商只需向制造商提供一個基本質量水平的物流服務即可。
制造商采取什么樣的外包定價策略要根據自身的目標進行選擇,有的企業目標是自身利潤最大化,此時企業可選擇使自己收益最大的定價合同;有的企業目標是市場占有率最大化,此時可選擇使市場需求較大的定價合同;還有的企業目標是樹立品牌形象,提供優質服務,此時就應該選擇質量水平較高的定價合同。有的合同定價或許能夠使雙方均獲得較大的收益,但是其實施難度較大,對雙方信息透明化要求較高,這在實際中也是難以實現的,因此企業為了實施的方便,可以選擇犧牲一部分收益。
[1] 付蓬勃,呂永波,等.制造類企業物流經營模式決策方法研究[J].交通運輸系統工程與信息,2012,12(2):15-20.
[2] 吳鋒,李懷祖.基于核心制造規范的外包決策模型及實證研究[J].管理工程學報,2005,19(1):34-40.
[3] 李壯闊.基于矩陣博弈的物流外包業務分配策略研究[C]//Proceedings of the 29thChinese Control Conference,Beijng China,2010:29-31.
[4] Fuchang Li.Outsourcing Pricing Between 3PL and Manufacturer Based on Asymmetric Information[C]//2013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ervice Science,Shenzhen China,2013:11-13.
[5] Onur Kaya.Outsourcing vs.in-house production:a comparison of supply chain contracts with effort dependent demand[J].Omega,2011(39):168-178.
[6] Murat Kaya,Ozalp Ozer.Quality Risk in Outsourcing:Noncontractible Product Quality and Private Quality Cost Information[J].Naval Research Logistics,2009,56(7):669-685.
[7] 于冰.基于物流服務質量的物流服務定價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9.
[8] Bin Jiang.The decision-making on an in-house logistic division's operation strategi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2005,96:37-46.
[9] W.H.Liu,D.Xie.Quality decision of the logistics service supply chain with service quality guarante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Research,2013,51(5):1618-1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