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瓊 劉翠月 許映娜
有研究結果表明[1,2], 從手術結束至麻醉清醒過程這段時間內, 患者容易出現各種并發癥, 如窒息、喉頭水腫、低血壓、以及呼吸心跳驟停等。因此, 嚴密監測患者外科手術到清醒過程中對減少上述并發癥具有重要的臨床價值[3,4]。為探討新型術后護理模式是否能夠進一步減少上述并發癥的發生率, 本研究擬收集行普通外科術后患者, 通過不同護理模式進行臨床療效比較, 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收集從2012年5月~2013年5月在本院行普通外科手術治療患者, 對術后在手術室復蘇的200例患者隨機分為新型術后護理模式組和對照組。
1.2 研究方法 對新型術后護理模式組患者每30分鐘進行一次血壓和心率監測、以及瞳孔、神智和呼吸情況的評估;而對照組則每60分鐘進行1次血壓和心率監測、瞳孔、神智和呼吸情況的評估。
1.3 觀察指標 觀察患者從術后到清醒過程中窒息、喉頭水腫、低血壓以及呼吸心跳驟停的發生率。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6.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百分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 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兩組患者基本資料相似, 既往基礎疾病史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2.2 術后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與對照組相比, 新型術后護理模式組患者并發癥如窒息、喉頭水腫和低血壓發生率明顯減低,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兩組患者均無呼吸心跳驟停發生。見表2。

表2 術后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比較[n (%)]
本研究結果表明, 與傳統術后護理模式相比, 采用新型術后護理模式, 嚴密監測患者血壓和心率變化, 以及瞳孔及神智變化, 能夠明顯減少患者術后發生窒息、喉頭水腫和低血壓的發生率。
業內已證實[5,6], 外科術后患者麻醉復蘇過程中容易出現各種并發癥如低血壓以及喉頭水腫, 甚至會出現窒息和呼吸心跳驟停等嚴重并發癥, 因此, 加強麻醉復蘇的監測對于減少上述并發癥具有重要的臨床價值及社會意義。目前本院常用的術后復蘇護理模式是每60分鐘監測1次血壓和心率、瞳孔、神智和呼吸情況的變化, 采用更加嚴密的監測模式,即增加監測頻率, 有助于減少麻醉復蘇過程中常見的一些并發癥如喉頭水腫和低血壓。本研究結果表明, 與既往常用護理模式相比, 采用更加嚴密的監測護理模式, 可以進一步減少術后相關并發癥的發生率, 作者認為, 這可能與如下機制有關[7,8]:①縮短監測間隔時間, 能夠更好的觀察患者血壓和心率變化情況, 因此能夠更早的發現患者病情的變化;②提高檢測頻率, 能夠提高護士的責任感以及工作效率, 進而更早的發現患者病情變化, 并報告負責醫生, 從而可以避免相關并發癥的發生。
綜上所述, 作者認為, 對于外科麻醉術后復蘇過程中的患者, 提高監測頻率、縮短監測間隔時間, 能夠更好的減少術后并發癥的發生。
[1]鄭素娟.老年病人的手術護理.現代醫藥衛生, 2001, 17 (06):496.
[2]趙婉碧, 年士敏.婦科老年患者手術護理.蚌埠醫學院學報,1995(03):198-199.
[3]戴素良.老年患者手術護理探討.護理實踐與研究, 2007,4(03):28-29.
[4]張建華.老年病人手術護理的體會.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1998(06):969-970.
[5]彭建華.老年胸外科手術患者的護理.臨床醫藥實踐, 2009,1(06):351-352.
[6]廖秀香.老年股骨頸骨折的手術護理探析.中國醫藥指南,2012, 10(30):347-348.
[7]范琦.66例老年患者行人工髖關節置換術的手術護理配合.河南外科學雜志, 2013, 19(01):137.
[8]雷秋妹.試析老年骨科手術護理.大家健康(學術版), 2013,7(03):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