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一新生馬上又要入學了,面對新的學年,特別是從初中階段進入到高中階段,高一新生多多少少都有一不適應階段,甚至有一小部分人因為銜接不好,在生活上和學習上出現問題,而且越陷越深,最后出現厭學情緒。為了讓新生更好地適應高中生活,今天就來談談初高中學習生活的銜接,然后再聊一聊物理知識的銜接和高中物理的注意點及學習方法,希望對高一新生有所幫助。
關鍵詞:學習方法;生活;高中物理;銜接
一年的中考又結束了,不少孩子很快就要進入高中階段了。高中是一個新的起點,初中很優秀的學生不代表高中也會優秀,中
考不理想的也不代表高考會失敗。經常會有這樣的現象:中考時分數很高的學生在高中第一次月考時成績大幅度下滑,甚至掛了不少“紅燈籠”。為什么這些曾經學習好的學生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原因是這些學生沒能充分做好上高中的心理準備,沒能順利渡過初中與高中的銜接階段。一切從頭開始,那么,怎么做好初高中的銜接呢?
一、調整心態
平時大家可能聽別人說過,高中和初中完全不同了,稍不留神成績就會一落千丈。是的,初高中不管是生活上還是學習上都會發生一些變化,但也別把高中看得那么可怕,別讓高中騎在你身上,調整好心態,戰勝他!上高中了,在生活上,大家要知道同學們都是十六七歲的少年,都到了熱血沸騰的年紀。學習上,高中的課程跟初中比是比較趕的,學習量和學習深度都加大,是以前的好幾倍。到了高中,老師對學生的學習更多采用啟發和引導,要求學生自己閱讀,自己思考,通過動腦筋自己得出結論,因此,在學習上你必須要做好預習工作,搶先一步學習是非常必要的。物理科是這樣的,我相信其他科應該也差不多。還有,記住一點,學習一定要主動,老師喜歡多問問題的學生,你遇到不懂的問題要及時請教老師,不管哪一科!
二、高中物理的學習內容
高中物理有七本教材五大板塊:分別為必修1和2、選修3-1、3-2、3-3、3-4、3-5,力學、電學、熱學、光學、原子物理學。
力學體系主要學重力、彈力、靜摩擦力、滑動摩擦力、萬有引力、庫侖力、電場力、安培力、洛倫茲力,掌握相關的概念、運動過程及運動定律。
高中物理電學體系主要三個點:兩場、電磁感應、兩路。熱學部分主要在選修3-3,選修3-4主要學振動和波光部分、動量和原子物理主要在選修3-5。
三、高中階段物理學習的特點
常聽學生說道:學物理,上課一聽就懂,書上知識一看就會,可練習一做就錯,考試一考就砸!為什么會這樣呢?
初中物理大多只進行定性分即做簡單的定量計算,而高中物理,大多是復雜的定量計算相對復雜。思維方式也發生質的飛越,即從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的飛躍,初中物理問題大多是看得見、摸得著,以生動的自然現象和直觀的實驗為依據,學生可以通過形象思維獲得知識。進入高中后,物理教學便從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度,很多現象是看不見摸不到的,因為抽象思維不好,缺乏較為復雜的邏輯思維能力,不會聯想,缺乏分析、歸納、演繹的能力,不會判斷和推理,解題時就亂套公式,瞎做一氣,成績不下降才怪呢!
掌握物理課堂的五大要素:概念、規律、實驗、模型、方法。
對物理概念要弄懂它的本質,知道它的內涵與外延,了解相關概念之間的聯系與區別,并能運用技術結合社會及生活實際來解釋相關的物理問題。物理規律反映的是物理概念之間的聯系,是對物理知識的壓縮。模型是一種理想化的實物、狀態或物理過程,通過實驗讓我們化抽象為具體。實驗是形成物理概念、認識物理規律、構建物理模型的基礎,通過實驗讓我們增強認識,加強動手能力。掌握相關的物理方法是我們解決問題的手段。
四、高中物理的學習方法
1.上課專心聽講,不走神。集中精力跟著老師的思路走,與老師保持一致、不自搞一套,上課要備一本課堂隨筆,好的解題方法、好的例題、聽不太懂的地方都要記下來。課后還要整理筆記,總結知識結構、對筆記進行編號。
2.及時復習。課堂上剛學過的新知識,課后一定要及時復習,并與大腦里已有的相近的舊知識進行聯系,檢查有沒有真正掌
握。平時要養成習慣整理錯題,編成小本,有時間經常看。
3.適時進行總結。要重視知識結構,要系統地掌握好知識結構,每學完一個模塊,要把分散在各章的知識點連成線、鋪成面、結成網,使學到的知識系統化、規律化、結構化,這樣運用起來才能聯想暢通、思想活躍。大到整個物理的知識結構,小到力學的知識結構,甚至具體到章,如靜力學的知識結構等等。
總之,高中物理學習大致是這樣,即:調整心態,主動學習,做好預習,上課專心,課后及時復習,多做練習,懂得總結歸納,讓各個知識點融會貫通,達到熟能生巧,最終達到物理學習的最高境界——創新。相信大家只要用心一定可以順利度過初高中的銜接!
參考文獻:
關華麗.新課程背景下高中物理學習策略的研究[D].蘇州大學,2008.
作者簡介:王月貞,女,本科,就職于福建省南靖縣第一中學,研究方向:高中物理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