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社會經濟的發展,我國教育體制改革在逐步深入,在高中階段學習中,非常重要的一門學科就是物理課程,它的學習,主要是為了解決實際問題,那么,為了更好地掌握知識,就需要構建物理模型。
關鍵詞:實際物體;科學抽象;主次因素
通過調查研究發現,如今在物理試題中,大部分都是將實際問題作為背景,那么對學生的物理模型構建能力就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新的課程標準中,也明確指出,在掌握基本的理論知識基礎上,還需要學會運用學習的知識,對實際問題進行解決,在實際問題背景下,構建一定的物理模型,去更好地解決問題。
一、物理模型的構建步驟
1.對物理對象原型進行分析:構建物理模型的過程,其實就是抽象概括實際的物理對象,準確科學的抽象原型或實際問題,它對學生的思維嚴密性提出了較高要求。比如,學生進入到高中之后,學習到的第一個模型就是質點,在對模型進行構建時,首先需要讓學生弄清楚如何將物體簡化為質點,對構建模型的物理需求進行把握,接著對學生進行更深層次的引導,分析物理原型中的主、次要素。
2.對物理對象的主次因素進行分析:在構建物理模型的過程中,需要將實際對象的主要矛盾和特點把握住,因此,在對模型進行構建時,就需要引導學生對物理的主次要素進行分析,仔細分析在哪些情況下可以將次要特點忽略掉,以便更加凸顯出客觀事物的本質規律,進行更加深入的研究。比如,在對質點這個模型進行構建時,在物體運動的過程中,將大小和形狀等影響因素給忽略掉了,重點將質量這個特點給突出來了。
3.結合主要因素,進行科學的抽象:我們對物理對象的主次因素進行分析之后,就需要將物理對象的本質特征結合理論進行把握,進行抽象,構建一種聯系,可以將物質的本質屬性和它們之間的聯系解釋出來。在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往往比較復雜,那么通過模型的構建,就可以對物理規律進行定量的描述,促使系統化的理論得到形成,以便更加全面和真實地理解實際問題。
4.實驗驗證:我們需要清晰認識到,任何真理都需要實踐來進行檢驗。模型的構建,主要是經過物理思維的分析和推理過程,要想判斷模型可用性與否,就需要進行必要的實驗。比如,構建的平拋運動模型,就可以選用一系列物體,進行平拋實驗。
5.修正和完善:模型的構建,不能夠追求最準確,只能夠追求更適合和貼近,經過實踐和檢驗后,我們發現構建的物理模型是有效的,那么,為了促使其更加準確和適用,構建模型之后,還需要科學地修正和完善模型。一個好的物理模型,不僅需要對物理對象中真實的內容進行高度概括和抽象,足夠客觀,保證可以科學解釋已知的規律和概念,因為實際物理問題較為復雜,那么構建的物理模型不可能一下子符合原型,那么就需要不斷修正和
完善。
二、構建模型時需要注意的問題
1.構建模型需要對應于實際物體:構建的每一個物理模型,都需要對應于實際物體,比如,構建的質點模型、輕彈簧等,都對應于實際物體,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實際物體更加適合哪個模型。
2.模型要符合原始物理問題:很多模型都可以對應于實際問題,那么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就需要綜合分析,選擇合適的模型。比如,在對地球自轉進行研究時,就不能將其看成質點;在對地球公轉進行研究時,則可以對其進行抽象,將其看成質點來
考慮。
通過上文的敘述分析,我們可以得知,在時代飛速發展的今天,對物理學習也提出了更高要求,除了掌握基本的理論知識外,還需要學會利用學習的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實際問題往往較為復雜,涉及諸多因素,那么就需要采取科學的策略,構建物理模型,凸顯問題的主要因素,揭示問題中存在的規律和矛盾,促使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
參考文獻:
[1]陳鴻.實際問題中的物理模型構建策略初探[J].新課程,2010,2(9):123-125.
[2]吳惠華.構建物理模型解題初探[J].神州,2012,2(6):55-57.
[3]樓何峰.利用幾何的直觀性構建物理模型初探[J].中學物理,2013,2(1):199-210.
作者簡介:李有福,出生于1980年11月,男,云南省建水縣人,研究方向:高中物理教學研究,職稱:中學一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