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實施和“高效課堂”的推廣,多媒體作為化學教學的輔助手段起著重要的作用。運用多媒體巧妙地激發學生興趣、明確學習任務、精彩的突破重難點、幫助學生構建知識網絡拓展思維,可以使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關鍵詞:創設情景;展示目標;科學技術
隨著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不斷完善,多媒體教學的優點越來越清晰地突顯出來。化學作為一門研究物質組成、結構、性質及變化規律的自然學科,教學過程中靈活、合理、恰到好處地運用多媒體技術,對優化課堂教學至關重要。
一、創設情景激興趣
著名特級教師于漪說:“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激發起他們思維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多媒體課件可以創設出一個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化不可見為可見、化無聲為有聲、化靜態為動態,使學生進入一種喜聞樂見、生動活潑的學習氛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的學習狀態由被動變為主動。如,在進行“燃燒和滅火”的教學時,用白板播放悉尼奧運會水下火炬傳遞視頻,引起學生對“水火不兼容”產生質疑,進而想一探究竟從而導入新課;在教學“燃料的合理利用”時,用白板展示 “積極發展清潔能源,推動改善環境質量”,激發學生了解燃料以及合理利用燃料的興趣。在課堂教學中還可以通過多媒體聯系時事政治、史實、日常生活中的新聞、詩歌、漫畫、改編歌曲等,突破時間與空間的限制,給學生如臨其境的感覺,從而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展示學習目標明任務
隨著高效課堂“以人為本”“以學生學為中心”理念的不斷深化,在學生課前預習的基礎上,每節課都要給學生5~10分鐘的結構化預習時間,以便課堂上不再重復講解學生自學就能解決的問題。如何讓學生明白“需要完成什么任務”呢?多媒體課件就可以快捷、直觀地展示,特別是白板,不僅可以展示出學習目標,還可以人機互動便于學生圈點學習任務的次重點,使學生明確在獨學、對學、合作探究、課堂檢測各環節應該做的工作。當四十分鐘課堂進入尾聲時,我們再回過頭來展示上課伊始學生圈點過的學習目標,讓學生對照檢查總結本節課的學習,培養學生堂堂清的良好學習習慣。
三、突破重難點顯精彩
化學課堂教學中我們經常會遇到抽象、微觀、學生難理解的知識,如果只是簡單、枯燥地講述,則不利于學生理解掌握。采用多媒體課件動態圖像演示,可以使抽象、微觀的知識變得具體、宏觀,有助于學生對重難點掌握突破。如,在“物質是由分子、原子構成的”的教學中,學生用宏觀物質聯系微觀的分子、原子是學習的重難點。教學中把構成物質的原子、分子用小球或小球的組合來表示,通過白板演示分子、原子構成物質的事實,這樣就把微觀事物宏觀化了,便于學生理解;在學習“化學變化本質”時可以制作“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組合”的動畫,用多媒體動態演示幫助學生理解學習,達到傳統教學方法無法比擬的教學效果。
四、構建知識網絡拓思維
初中化學知識點多且零散,學生感到無序,把握不了重點。在復習時,適時使用多媒體課件構建知識間的內在聯系,可以幫助學生理解化學概念間聯系,提高學習能力。如,在復習“物質的組成和構成”時,先設計課件引導學生理解物質與元素,物質與分子、原子,元素與原子,分子與原子之間關系,在學生理解概念之間聯系的基礎上構建物質、元素、分子、原子之間的網絡圖;在復習物質分類時,引導學生構建純凈物、混合物、單質、化合物、氧化物、酸、堿等概念之間的網絡圖畫在白板上,并對每個概念對應舉例,這樣就加深了對知識之間聯系的認識,提高了對概念的辨析能力。
在新課改的今天,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根據教學需要巧妙使用多媒體,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質量,努力使我們的化學課堂變成學生探索科學知識的樂園。
參考文獻:
毛東海.化學課堂有效教學的“線索”和“結構”[J].化學教育,2012(10).
作者簡介:趙換萍,女,本科,就職于陜西省寶雞高新中學,研究方向:化學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