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國勝++孫建剛
摘要:
文章闡述了當前高校土木工程專業教學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并結合教學實踐簡要地分析了產生這些問題的原因,從教學環節、教學方式以及網絡手段等方面提出解決這些問題的對策。
關鍵詞:土木工程專業;實踐教學;專業學習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
10052909(2014)05001003
目前的高等教育與過去相比,從內容到形式都發生了巨大變化,主要呈現以下幾個特點[1]:網絡的發展帶來不一樣的授課方式;新課程的出現,不斷壓縮傳統課程的授課時間;對教學水平的評定從教學轉向了科研;學生成績的好壞與就業不再直接掛鉤。
在這樣的新形勢下,一些學生出現學習散漫甚至厭學的現象,導致他們的基礎和專業素質大幅度下降。教師也不再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學上,課堂逐漸失去吸引力。長此以往,學風和教風都出現了疲憊之態。
針對這些問題,通過結合自身的教學經歷和查閱相關資料,提出了一些改善教學質量的具體辦法。
一、土木工程專業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網絡技術的負面沖擊
隨著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多媒體越來越廣泛地被運用到教學中,提高了教學效率,但同時也給土木工程專業的教學帶來了新的問題:一方面,過去教師在上課時,時而站在講臺,時而在教室里走動,有很多與學生直接交流的機會,能及時了解學生的聽課狀態。但通過多媒體教學,就會經常出現教師在講課的同時學生在開小差,不但沒有起到積極的效果,而且影響了師生關系的發展,不利于教學工作的開展。另一方面,網絡對學生的誘惑很大,一些網游愛好者把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放在游戲上,以致忽略了對專業的學習。
(二)教師的“功利”思想
當前的高校,高職稱、高學歷的教師很多,這對于提高教學質量來說本應是件好事,但現實中卻并非如此,這主要與國內教師的職稱評定體系有關。評價
教授、副教授水平的標準來自科研論文、科研獲獎和科研經費的多少,基本不與教學掛鉤,教學質量的好壞全憑教師的責任感和職業道德。因此,教學工作者為了提高職稱,必然會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在科研和論文方面,這勢必會壓縮教學時間,降低授課質量[2]。此外,由于學生對專業課程缺乏足夠的認識和訓練,對課程的學習動力也僅限于取得好成績,但學習收獲和成績的好壞并沒有必然的聯系,很多時候,學生為了取得好成績可以考前詢問“考試重點”。與此同時,為了保證學生的就業率,學校對課程考試的合格率有要求,這樣教師也樂于考前輔導,有意或無意地透露部分考題。所以,從某種程度上講,現在的考試成績比較失真。
由于科研任務繁重,一些教授或副教授不愿承擔生產實習和課程設計這樣辛苦又利益較少的工作。如此一來,這些工作就落在了年輕教師身上,但是,年輕教師往往缺乏工作和實踐經驗,因而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三)學生的“現實主義”情結
土木工程屬于工科專業,課程任務重,特別有些專業課的實踐性強,課堂教學枯燥難懂,因而導致學生容易出現厭學現象。
對許多學生來說,大學教育只是個文憑的證明,他們甚至認為書上的很多理論和實踐脫節,相比課堂上理論的學習,他們更愿意去實踐中學[3]。因此,在課程的學習過程中,存在得過且過心態,對專業的重視程度不夠,導致專業學習效果不佳。
二、解決途徑的探討
(一)注重對學生專業興趣和愛好的培養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想要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首先要培養學生的興趣和愛好。
專業基礎課是專業課的前奏,如果學生對專業基礎課沒有很好的認識,那么在專業課學習過程中就不會有很高的熱情。通過和學生交談,了解到學生對專業不重視的現象,往往是因為學生在學習專業基礎課程時沒有充分認識到專業課程的重要性和現實意義。當然,這與任課教師的授課風格、教學水平以及投入多少是密不可分的。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就要求任課教師在專業基礎課程時,盡最大可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他們對專業的學習有全新的認識。
(二)重點抓認知實習工作
高等教育的任務是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專門人才,發展科學技術文化,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4]。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是高等院校人才培養的兩個重要環節,兩者既有聯系,也有區別,既有分工,也有協作[5]。然而,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目前高校的實踐教學質量在很大程度上落后于理論教學。而認知實習又是提高實踐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通過認知實習教師和學生可以進行面對面的交流,便于及時了解學生的想法,實時指導學生的實踐學習。
為此,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提高認知實習的質量。
第一,轉變思想觀念,切實重視和充分提高對實踐教學的認識,讓教授或副教授及以上職稱的教學工作者輪流參加學生認知實習的指導。
第二,制訂獨立的認知實習計劃,建立科學的認知實習體系。
第三,要重視對教師理論和實踐的培養。
第四,加大實踐教學的資金投入,建立標準的實習基地。
第五,從嚴考核,建立科學、完善的的實踐教學評估體系。
第六,加強認知實習教學工作總結。
(三)加強師生間的交流
高校教育不同于高中時期的教育,學生基本上只能在課堂上才能見到任課教師,因此,師生之間缺乏必要的溝通或交流。作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應時刻和學生走在一起,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和生活狀態。對好的行為要多鼓勵,對一些陋習要將之扼殺在萌芽中。“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要能及時解答學生的疑惑,并做到因材施教。
(四)合理利用網絡技術
網絡是把雙刃劍,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時,也帶來一些弊端。在網絡教學過程中,一味追求教學進度,而忽略了學生的接受能力和學習效果。因此,網絡教學要注重進度與效果并重。此外,在網絡上教師應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例如,可以將一些優質網絡教學資源與學生共享,一方面加強學生理論知識的學習;另一方面分散了學生在網絡游戲上的注意力。
三、結語
筆者闡述了當前高校土木工程專業教學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并簡要分析了產生這些問題的原因,通過探討總結,可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提高教學質量。
(1)注重對學生專業興趣和愛好的培養,讓他們對學好專業知識充滿信心。
(2)學校或學院要重點抓認知實習工作,盡可能讓實踐經驗豐富的教師擔任認知實習工作,并完善考核制度,嚴格把關。
(3)加強師生間的對話,建立良好的師生之情,便于教師及時地了解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狀態,同時也便于學生專業知識的學習。
(4)合理利用網絡技術,充分發揮網絡的優勢,實現資源共享。參考文獻:
[1]張炳生,陳志剛.工程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J].江蘇高教,2009(1):102-104.
[2]易成.討論工科專業基礎課程中學習興趣的培養[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09(1):40-42,46.
[3]王建平,胡長明,李慧民.土木工程專業實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3):122-124.
[4]易成,劉曉強,王家磊,等.新時期土木工程專業教學中出現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1(1):50-51.
[5]鄧苗毅.地方工科院校土木工程(道橋)專業實踐教學問題與對策[J].大學教育,2013(13):112-113.
Research on th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ivil engineering teaching
LIAO Guosheng,SUN Jiangang
(School of Urban Construction, Wuh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uhan 430065, P. R.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describes several problems of current teaching work in civil engineering specialty, briefly analyzes the causes of these problems combining with practice teaching, and puts forward some solutions from the aspects of teaching parts, teaching methods and network access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Keywords: civil engineering specialty;practice teaching;professional learning
(編輯 周 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