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東WANG Hai-dong
(新疆高新工程建設監理有限責任公司哈密分公司,哈密 839300)
(Xinjiang High-tech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Supervision Co.,Ltd.Hami Branch,Hami 839300,China)
一直以來,建筑行業始終流傳著“百年大計,質量第一”的說法,高質量的建筑工程不僅可以給投資方和社會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同時也使建筑企業成為直接受益者。建筑企業可以通過高質量的建筑工程為自身贏得良好的社會榮譽,樹立企業品牌,增強企業的市場核心競爭力,推動建筑企業的長遠發展。但一旦建筑工程中出現質量事故,比如房倒、屋塌、路陷、橋傾等,致使人員傷亡將會給國家和社會造成嚴重的損失。因此,找準質量事故出現的原因并妥善解決,是減少建筑企業和社會損失的必然。
1.1 基于建筑材料的原因 建筑材料是促使整個建筑物順利成型的物質基礎,建筑材料質量直接影響并決定著整個建筑施工質量的好壞。在建筑施工過程中出現質量事故的原因之一便是對建筑材料質量的控制把握不準。①采用質量低劣的鋼材。一些輕質量重效益,廉價購進低劣鋼材用于樓房等的建筑,造成斷筋、開裂、墻體變形等嚴重的質量問題。②使用的建筑沙子純度不夠,雜質含量極大。使用雜質含量較高的沙子最終會導致建筑頂部產生開裂滲漏的現象。③使用的水泥強度不夠,有的甚至低于325#。
1.2 基于建筑施工的原因 建筑施工中存在的質量隱患是造成建筑工程事物的直接原因,不安全的施工因素往往注定工程質量事故的發生。施工方面的問題主要有:①建筑前期工作不到位。建筑前期的工作對施工至關重要,如背離施工標準程序進行勢必會造成建筑前期施工質量先天不足,后天畸形的困境。②未嚴格按照設計程序進行。嚴格意義上說,應按照先勘探、再設計、最后施工的程序進行,但有些設計圖紙總是背離這些程序,投入施工后質量事故出現也不足為奇。③違反相應的建筑施工要求。例如,沙子、水泥、水等未遵循一定的配對比例,甚至重量不過秤。
1.3 基于施工技術人員的原因 施工中除了材料和施工的原因,施工技術人員的素質問題也是造成工程質量事故的重要因素。一些施工人員綜合素質和施工技術都較低,受利益驅動,片面追求速度忽視質量,造成重大的質量事故。目前建筑施工領域內面臨著人才不足、技術人才少、人才結構失衡、布局不合理、管理制度不完善、人才流失嚴重等最基本的人才缺失困境。但我國建筑工程施工中最常見的問題仍是施工技術人員不足,施工人員素質低下等,這是影響質量事故發生的關鍵。
1.4 基于質量監督的原因 建筑工程的質量監督直接負責整個建筑工程的質量驗收工作,尤其是一些隱性的工程和子項目工程的驗收,一定程度上都要通過質量監管人員把關。但目前我國質量監管中存在問題較多,主要是監督管理制度不完善、監督管理水平亟待提高、監督工作開展不順利、未將理論設想落到具體實踐、監督單位技術水平和監督手段落后等。以上監理問題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建筑施工工程質量的好壞,為了盡可能地避免建筑質量事故的發生,必須完善質量監督體系。
1.5 基于法律政策的原因 相關建筑領域的法律體系不健全且執行力度不夠,是導致建筑施工質量事故的社會根源。工程建設的法律體系包括基本法律、行政法規、規范標準等?!督ㄖā纷鳛榛痉?,其間雖對建筑質量問題進行了詳細的闡述,但可實施、可操作性不強。還有其他關于質量問題的法律都不能盡善盡美,集理論與實踐操作于一體。另外,在建筑法律法規實施的過程中,政府執行不到位,未明確監督機構的權力和義務,致使出現質量事故后,茫然無措的現象時有發生。
2.1 完善建筑工程質量法律法規 法律體系的不完善和不具體,法規細節的模糊或者缺失,將嚴重影響建筑質量的好壞。必須基于建筑工程時代發展的需求,建立和完善體現國家和公共意志的法律法規,并且這些法律法規和強制性技術標準的建立,必須迎合建筑業技術進步和社會發展的進步。例如我國建筑領域內的相關學者對建筑基本法《建筑法》提出了一些建設性的意見,首先是基于《建筑法》適應性缺乏、原則性過強的特征,制定操作性強的法律法規,對于違反《建筑法》的企業,不能僅以減低企業資產等級或者罰款的方式進行懲處,也應對企業法人代表,相關負責人予以嚴厲的法律懲處。再者,關于建筑質量保證期的規定應統一化、并將其落到實處。應統一《建筑法》和《合同法》內關于建筑質量保證期的相關規定。最后,完善《建筑法》內工程質量監督管理體系相關細節法規。另外,除了對《建筑法》的完善之外,國家和政府應借鑒國外許多國家的成功的例子,應積極制定建筑工程監督法。強化各方工程質量的責任意識,在制定相關法律的前提下,依法嚴厲制裁建筑市場的腐敗行為,從根本上為減少建筑質量事故奠定一定的法律基礎。
2.2 規范建筑市場并加強工程質量監管 基于建筑市場無序混亂的狀態,要從根本上預防屋塌、路陷等建筑工程質量問題的發生,不斷規范我國建筑市場,加強對建筑工程質量的監督和管理是當務之急。規范建筑市場,使其有序、高效運行,主要應從以下幾方面做起:①為建筑工程招投標創造公平、公正的市場競爭環境。長久以來,招投標市場的法律監管不到位,致使建筑市場一些違法行為層出不窮,如行政干預、超低價中標、傳統投標、泄露標底、排斥競爭的現象嚴重。因此必須采取有效措施建立規范的市場競爭機制。②要確保建筑材料質量過關。建筑市場的混亂一部分是因為不法分子圍繞建筑材料做文章,為了消除建筑材料質量問題給建筑質量事故發生造成的安全隱患,嚴格把好建筑材料質量關至關重要。③提高建筑施工技術人員的綜合素質。培養其“質量第一”的責任感,促使施工人員不斷更新其施工技術,以滿足不斷發展的建筑市場需求。除了規范建筑市場,加強政府對建筑質量監督管理必不可少。毋庸置疑,一部分建筑工程是以政府為依托展開的,政府應發揮其宏觀調控的職能,加大對建筑質量的監管力度,應完善和優化質量監管機構,確保政府監督職能的充分發揮。
2.3 工程建設的各主體應確保工程質量 由于建筑工程是一項多主體參與、系統性較強的工程,參與建筑活動的各建筑主體工作的質量都直接影響著整個建筑工程質量的好壞。建筑單位、勘察設計單位、施工單位等都應該恪盡職守,發揮好自身應有的作用,系統化、高質化完成本單位的建設任務,杜絕建筑工程質量事故發生的一切隱患。①應強化建設單位的質量安全意識和責任感。建設單位是整個建筑工程投資的全面控制者,同時也是投資最大受益者,建設單位在享受諸多權力的同時也要明確其責任和義務,將質量責任落實在建筑建設的方方面面。②設計單位也應增強設計責任和義務感,不斷優化和完善自身設計,將建筑質量事故扼殺在設計搖籃中,且一旦出現建筑安全事物,設計單位有責任參與事故的解決,并為其解決提供建設性意見。③施工單位更應保證施工過程中無任何質量問題。施工單位應從建筑施工材料、施工過程、施工監管等各方面確保施工質量,杜絕建筑工程質量事故發生的可能性。
綜上所述,促使建筑工程質量事故發生的因素有很多,主要體現在建筑材料、建筑施工、施工技術人員、質量監督、法律法規等方面,基于這些原因,完善建筑工程質量法律法規、規范建筑市場秩序與加強監管力度、促使建筑工程各主體完成質量標準是緩解質量事故發生的有效舉措,應積極施行,推動建筑事業的健康持續發展。
[1]白鋒.建筑工程質量檢驗與安全管理[M].機械工業出版社,2006.
[2]陳偉坷,莫艷敏.工程風險與工程保險[M].天津大學出版社,2005.
[3]陳朝先.保險學[M].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