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薇LIN Wei;徐艷XU Yan
(華南理工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廣州 510640)
(School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Guangzhou 510640,China)
90年代以來,珠江三角洲地區經濟發展呈逐年增長勢態,平均以每年16.9%的速率增長,珠江三角洲地區經濟發展潛力之大也成為吸納全國外來勞動力數量最多的地區之一。
據全國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2000年全國省際流動人口為4242萬,流入廣東的人口有1506萬人,占34%,其中90%以上是流入珠三角地區。表1 反映了珠三角地區外來勞動力的情況。

表1 珠三角地區外來勞動力 單位:萬人
因農民工文化水平有限,流入珠三角地區的農民工主要從事一些低端的制造業和建筑業,這些領域的工作特點為:工作環境差、工資待遇低。如表2 所示。
東莞是最早出現“民工荒”的城市,此后,“民工荒”逐漸蔓延至整個珠三角。廣東省統計局于2009年底在珠三角9 個地級市,從用工人數超過50人以上的3.3萬家私營、港澳臺和外資企業中,抽取了329 家企業進行調查。調查結果如表3。

表2 2009年9月末廣東省主要行業全部單位從業人員統計 單位:萬人

表3
3.1 政府層面是增大農民工人力資本的重要因素 城鄉“二元”經濟結構、戶籍制度和土地制度、就業歧視政策,從而促使勞動力市場分割成不平衡狀態,造成流動成本的增加。并且,職業教育的長期滯后,也是導致人力資本積累不足的原因之一。
3.2 人力資本現狀成因的企業因素 家族式管理是大多數私營企業創立和發展過程中的經營模式,束縛了專業性人力資本的選擇和發展。這類企業的特征為:雇傭大量的農民工、人力資本水平低、人員流動性大,表現因素如下:第一,企業粗放型增長方式導致企業忽視人力資本投資。長期靠高投資,高消耗帶來的增長和發展,導致對人力資本的嚴重忽視。第二,家族式企業的文化氛圍、工作條件及生產技術水平,直接影響企業人力資本的工作行為,很大程度限制了人力資本才能的發揮。
3.3 人力資本現狀及成因的個人因素 個人素質能力是企業選人、用人的根本。而農民工自身的技術知識水平較低、能力素質較差,培養的難度系數高,從而很大程度上制約了企業對農民工人力資本的投資。
農村落后的教育水平及農民工較低的技術知識水平不能滿足企業對人力資本的需求。因農村教育觀念薄弱,為了短期的成本,讓農村孩子輟學務工,而企業也就因此忽略對農民工人力資本的投入。
現代經濟發展中,人力資本越來越受到重視。勞動力素質水平的發展直接成為經濟增長的動因之一,進而注重人力資本建設也是拉動內需、構建和諧社會的關鍵。
4.1 政府層面改變人力資本現狀 加大人力資本建設,改變經濟增長方式,政府層面需倡導大力培養技術知識教育,以及法律、法規、道德等方面的建設:第一,經濟發展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同時,把提高的勞動者素質作為科技進步的首要任務。因此,政府需要堅持人才的培養,重視人力資本建設。第二,政府職能加以轉型,完善農村體制、法治、戶籍、社保、醫療等制度,創建平衡的勞動力市場,減小城鄉差異化。第三,構建合理的教育體系,培養農村孩子的學習興趣,改變農村家長對教育的落后思想,把免費的技能培訓和學習資料帶入農村教育。
4.2 企業層面改變人力資本現狀人才是當今社會企業中最重要的財富,在滿足物質需求的同時,需加強精神層面建設。讓傳統的家族式管理轉型為現代化管理,在合理的制度管理、選人用人、激勵機制、績效培訓等方面融入現代化企業管理中。
4.3 個人因素改變人力資本現狀“民工荒”現象的出現,除了有政府、企業和社會層面等因素外,個人因素也需要我們重視。所以,農民需要徹底的轉變教育觀念,注重自己子女的培養、加強自身學習、提升和完善自我、掌握一定的專業技術、熟悉各類法律法規和城市管理規章制度,在增加人力資本投資的同時,滿足企業的用工需求,也為下一代做好充足的人力資本儲備。
[1]任柏強.勞動密集型企業與“民工荒”[J].溫州大學學報,2006(1).
[2]呂小燕.“民工荒”的成因及對策分析[J].西安財經學院學報,2006(1).
[3]楊艷龍.當前“民工荒”的現實意義與對策研究[J].安徽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1).
[4]中宏數據庫:中國農民工問題研究總報告[R].
[5]楊思遠.“民工荒”問題的經濟學思考[J].學習與探索,2006(2).
[6]盧巧玲.從“民工荒”現象看農民市民化[J].農村經濟,2005(6).
[7]劉爾鐸.城市勞動力市場結構性短缺與“民工荒”[J].人口學刊,2006(1).
[8]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課題組.關于民工短缺的調查報告[R].molss.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