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燕GUO Yan
(延安市吳起縣農機技術服務中心,延安 716000)
(Agricultural Machinery Technical Service Center of Wuqi,Yan'an,Yan'an 716000,China)
新型農業生產技術與農機具的出現一方面是因為科學技術的不斷成熟,另一方面也是因為農業生產效率提高的急迫性。作為先進生產技術和生產設備的代表,新型農業生產技術和農機具為我國農業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同時其可以緩解目前農村中勞動力不足的問題。結合以往農業發展的里程碑變革不難看出,任何體制的變化都與生產技術和生產設備的革新有關。因此在農業發展的過程中我國一直將新型農業生產技術和農機具的使用當作重點的研究課題,這為我國新型農業生產技術以及農機具的推廣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農機技術的推廣是農業現代化建設和農業技術發展的關鍵工作,也是提高農業生產效率的關鍵所在,只有通過對農機技術的不斷推廣,才能夠使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我國是一個傳統的農業大國,受到以往農業生產觀念的影響,目前因循守舊、經驗主義等現象還普遍存在,很多的農民思想過于保守,不敢嘗試新的技術和設備,一方面不想投入資金,另一方面沒有認識到新型農機設備的使用價值。究其根源,還是因為山區的農民整體素質較低,大多沒有接受系統的農業生產培訓。同時我國以往的科研機制存在明顯的滯后性,難以滿足目前農業應用與推廣的需要,尤其是很多科研機構研發出農業設備后沒有進行推廣,最終的技術成果停留在論文以及專利當中,導致先進生產技術的流失,同時山區農民的觀念比較保守、陳舊,對于農機具的購買積極性較低,這也是導致新型農機技術的推廣面臨困難的主要原因。
山區中的自然條件比較差,交通不夠便利,信號較差,而且經濟水平遠遠落后于城市,這在很大程度上導致山區農民的收入長期處于一個比較低的水平,缺乏購買農機具的經濟能力,大多數山區中的農民也不愿意將錢投資在農機具購買方面;同時,由于我國山區的教育文化水平較低,農民在思想觀念上較為滯后,對于農機具在農業生產過程中發揮的重要作用認識不足,例如:農機具能夠有效地減輕勞動強度,提高生產效率,增加農民的經濟收入以及節約生產成本;加上大部分農民已經習慣了傳統耕作方式,因此在使用、維修農機具的時候,缺乏相應的操作技術,無法對其進行有效的操作,這是導致我國山區農民購置農機具積極性較差的主要原因。
另外山區的道路情況普遍較差,尤其是地塊的道路條件極其惡劣,狹窄處僅能容一個人通過,因此農機具的運輸受到了影響,同時山地土地很多都是陡坡地,坡度超過45°,而平地的面積較小,這些因素均導致山地新型農業生產技術和農機具的發展受到影響。
2.1 加大對農民的培訓力度,提高農民整體素質 為促進新型農具的推廣與生產技術的應用,首先必須保障農民從根本上接納現代化的生產用具,其次,必須有其必要的文化素質,能夠合理運用相關機械。就目前大部分農村地區來說,青年精壯勞力一般外出務工,而留守在家的基本上為年齡較大的老齡人、婦女及幼童。相對來說,文化素質水平較低,在對新事物的接受方面并不具備較強的能力。因此,要擴大新型農具的推廣范圍與力度,必須對相關農民進行培訓。結合各個地區的實際情況,可通過發放宣傳通告,開展知識講座、進行科學的技術示范與操作指導等形式,來強化農民對新型農具的了解,鼓勵其接受新事物、新技術、新的指導意識,同時輔助配合農具項目的推廣工作。此外,各級政府同時需要在宏觀方面采取一定的措施,可頒布在新型農具購買方面的相關的補助政策,包括資金補助及小額貸款服務等,吸引當地勞動力留在家鄉,開展農業生產,幫助其從根本上獲取經濟上、操作上的實惠與便利。
2.2 與科研機構和企業加強溝通,使農民正確認識新型農機技術 除了提高農民的綜合素質外,還應組織企業與研究機構共同進行宣傳,讓新產品與新技術獲得認可。在傳統耕作習慣的影響下,很多農民接觸于使用新型農具的機會不多,因此對其了解也比較少。基于這樣的情況,可以通過電視、廣播、發放傳單等方式對新型農具的優勢進行宣傳,提高廣大農民對它的認識,進而應用到耕作過程中來。因此,高校、科研院校以及農業企業可以加大這一方面的研究并重視科研成果的轉化,將產與學更好地結合起來,讓科研成為推動我國農業發展的強大助力。需要注意的是,新型農具設備的使用與相關技術應該逐漸實現“傻瓜化”,這樣可以降低設備操作的難度,農民接受起來也更加容易,受歡迎度就會更高,農業新產品與新技術在農民中的認可度自然就會最終獲得提升。高校也可以讓學生在實踐過程中更多地進入生產一線,對新型農具的使用方法進行指導,也可以在實踐過程中讓學生擁有更多理論聯系實踐的機會。
2.3 健全農業基層推廣隊伍,為新型農機設備的推廣創造良好的條件 農機技術推廣是指把新機具、新技術以及新成果經過反復的實驗、演示、培訓、咨詢等服務方式最終為生產創造效益的過程。而基層農業推廣單位的本質是公益性單位,其最主要的工作職責就是為基層農業生產提供全方位的服務,關系到基層農業對新技術、新設備以及新品種的應用。但基層的環境較為惡劣,因此很多人才都不愿到基層開展工作,同時基層農業推廣單位的資金短缺,工作開展面臨眾多難度。所以必須加強農業推廣單位的人才培訓力度,并且引進高素質的人才,上級部門應該撥出專項資金為其開展工作提供支持,以保證基層農業推廣工作的正常進行。
就目前來看,我國農業的發展呈現良好的發展態勢。縱觀我國農業的發展歷程可以看出,自新中國成立以來,農業的發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進步,也奠定了我國在國際上農業大國的地位。我國僅通過7%的耕地,養活了的人數占世界總人口的22%。我國已經基本上解決了農產品短缺問題,而且主要的農產品呈現出結構性、地區性過剩現象,預示著我國農業已經步入了嶄新的階段。現階段,我國實行的農業結構戰略調整,在農業發展過程中將高效、優質作為新時期農產品的主要發展目標,因此需要將新型農業生產技術與農機具的應用以及推廣作為一項重點工作來開展,只有從根本上運用新設備、新技術對農業生產進行武裝,才能夠有效提升農業生產的整體效率與質量,以此提高廣大農民的生活質量水平。
[1]王喜周,王忠堯.新型農業生產技術和農機具的推廣與應用[J].科技資訊,2012(26):141.
[2]林繼發.新型農業生產技術和農機具的推廣與應用[J].中國科技投資,2013(25):381.
[3]袁志祿,樸權鎮.積極推廣新型農機具提高農業生產技術水平[J].吉林農業,2011(3):44.
[4]李林峰.淺析喀斯特地區農機具的推廣及應用對策[J].中國科技投資,2013(18):270.
[5]郭敦洲.新式農機具推廣使用研究[J].福建農機,2012(2):16-17.
[6]祖曉峰.如何有效地推進農機具的研發與應用[J].農機使用與維修,2011(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