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明麗BI Ming-li
(長春工程學院,長春 130000)
(Changchu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Changchun 130000,China)
近年來,瞬變電磁法(TEM)作為電磁勘察方法中最常用的一種,其主要是利用一定波形的電流場激發,在一次場斷電后對二次場隨時間的衰減特性進行密切觀測。瞬變電磁法(TEM)因其具有較多優點,如隨機干擾小、低阻體靈敏度高、體積效應小、縱橫向分辨能力高、操作簡單、工效高等,在地質勘測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隨著病害地質情況的增加,將瞬變電磁法(TEM)應用于此,能有效地防止災害的發生。本文就小回線裝置TEM 法在病害地質勘察中的應用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采用5m 邊長中心裝置回線對800m 深地質進行勘察,實現了小回線探測大深度,擴大了TEM 法的勘察范圍。
目前,我國各項工業生產發展迅速,對能源的過度開發勢必會引起地質的病害情況發生,尤其是對于煤礦、工程建設等需要對地質進行嚴格勘察的工程。瞬變電磁法(Transient Electromagnetic Method,TEM)是一種時間域電磁法勘察技術,其主要原理是在基于下巖礦石的導磁性和導電性差異基礎上,對地下電磁場時間和分布規律采用電磁感應原理進行觀測和研究,從而實現尋找地下良導電性礦體和有效解決地質問題的目標。瞬變電磁法具有諸多優點,比如通過多次脈沖激發,場的重復測量疊加,能有效地提高信噪比和觀測進度;人工源方法能壓制隨機干擾,穿透高阻層能力較強;不同觀測時間窗口的選擇,其獲取的探測深度不同。
當其他條件固定不變時,其頻率f 主要決定了人工源頻率域電磁勘測的深度;其二次衰減時間t 決定了時間域TEM 法探測深度。在1989年有人提出電磁法的理論,在某一頻率或者時間內首先對地下異常物進行勘測,這往往取決于異常體的埋深和上覆地層的平均電阻率,人工源、接收形式以及它們的距離通常與其無關。在對病害地質實際勘察中,為獲取足夠強的信號,可以采用不同大小回線進行測試。如Spies 提出的:探測到信號與否往往與探測儀器的精度、靈敏度以及信號強度、環境噪音密切相關,這些因素同樣影響著觀測系統。對TEM 法而言,若想獲得預期的有效信號,擴大勘察的應用范圍,就必須改變裝置,可以采用小回線大電流的方式,以此提升發射磁偶極矩,通過接收線圈匝數的增加,以此提高裝置的靈敏度。只有確保這兩方面的正常,才能有足夠的二次場衰減信號以供采集,從而增加勘察深度。
近年來,對小回線裝置瞬變電磁法TEM 對更大深度地質的勘察研究是地質部門和全社會共同關注的課題。根據增大發射線圈電流和提高接收探頭靈敏度的理論,采用中心小回線裝置進行地質勘察,經實踐證明均取得了良好的勘察效果,對維護工程的穩定性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1 對門頭溝地區的煤礦進行勘察,由于周圍建筑物較為密集,需要采用回線邊長5m 的TEM 法,通過高分辨電法與其對比和打鉆驗證,探測有效深度高達150m 以上,其打鉆驗證成功率高達80%。后續對四川、云南、湖南等地區的公路隧道進行探測,其探測深度在800m 左右,并取得了良好的地質勘察效果。對云南某地區進行TEM法勘察,采用回線邊長5m,探測深度300m,地層電性顯示在剖面起點50m 處有一斷層,300m 處有一130m 深的出水點,主要為低阻巖溶發育帶區域。
2.2 對重慶某地區公路隧道地質構造進行探測,由于該地區地形起伏較大、坡陡林密,若想對埋深較大的地質進行探測,不宜選擇合適的便捷物探方法。因此可以采用小回線5m 的瞬變電磁法,根據地層界面階梯起伏的情況推斷該地質有5 條斷層。
2.3 南方某地區邊坡基巖為石灰巖,坡度較陡,物探施工存在較大的難度。采用中心小回線裝置瞬變電磁法探測比較方便,順著邊坡走向布線,可以看出在地下30m 左右處有一明顯的低阻帶,由于在測線100m 處有斷續的塌陷,初步分析該低阻帶應該是充水充泥巖溶帶。
2.4 湖南某公路隧道地貌低矮石林、地質為白云質灰巖山,且其表面高阻部分存在大量的風化灰巖塊體,下面低阻帶是泥質與風化灰巖碎塊的混合物。利用中心小發射回線裝置瞬變電磁法進行探測,發現其測線280m 存在斷層,主要表現為X 形高阻條帶。同時在深100m 處有明顯的裂隙存在。
2.5 對某隧道風化帶及構造進行探測,隧道經過的地層,測線小于450m 為花崗巖,之后為片麻巖。采用小回線裝置TEM 法進行探測,其表層為低阻風化帶,更深部逐漸表現為高阻新鮮基巖。雖然花崗巖和片麻巖電阻率都顯示為高阻,但是穿插于它們的石英巖脈呈現更高的電阻率,在地面隱約可見。
2.6 在對煤礦積水采空區進行勘測,由于本區地貌呈現高原侵蝕性丘陵,地形縱橫切割,地表起伏較大,基巖裸露、植被稀少,其地下水主要為承壓水,含水層補給條件差。如果采用大回線有一定的難度,對各方面因素進行綜合,采用小回線裝置TEM 法,電流為6A,頻率為6.25Hz。對探測結果分析,垂直地面方向探測,主要反映了136m深度范圍內的電性變化,斷層中部電阻率相對較高,其深部電阻率相對較低,主要是由于近場區和關斷效應的影響。本區西側邊界60m 范圍內的低阻異常區有積水,富水性一般。通過井下鉆探放水試驗進行驗證,其含水區范圍和水量與TEM 法結果差別不大。
由于煤巷、隧道地形地貌較為復雜,如果采用大回線TEM 法進行勘察存在一定的困難。小回線裝置TEM 法具有操作簡單、工效高、分辨能力高等優勢,提升了對復雜地區病害地質勘察的準確性和方便性,同時為隧道、巷道中超前探測更深距離奠定了基礎,擴大了探測范圍,解決了小回線勘察不同深度病害地質問題。
[1]馬江峰.瞬變電磁法小回線裝置淺層探測技術研究[D].重慶大學,2012.
[2]蔣博.瞬變電磁法在地下空穴探測中的試驗研究及應用[D].鄭州大學,2013.
[3]王德陽.瞬變電磁法在煤層采空區的探測效果研究[D].成都理工大學,2013.
[4]趙會會.物探方法在云南公路深埋長隧道地質勘察中的應用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09.
[5]孫健.瞬變電磁法在四平山巖金礦區深部地質找礦中的應用[D].吉林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