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遼寧省東部山區的寬甸縣,是個與朝鮮只有一江之隔的邊境縣。那里山高林密,信息閉塞,交通不便,卻常年有一支隊伍穿梭在山林之中,走進田間地頭,為農民發家致富傳經送寶,這支隊伍就是寬甸縣農廣校。農民迎接他們時,不說農廣校的教師來了,而是說“農民笑”的人來了。農廣校這支隊伍,吸納了涉農行業的專業技術人才23人和當地農民“土專家”9人,這些人搞起培訓認真高效,推廣科技知識適用有效,指導產業發展實用見效,農民見到這些人滿臉歡笑。當地農民有句順口溜:農民要致富,必先學技術,要問咱學啥,廣校來引路。
在農廣校這支隊伍里,有一位帶頭人,他就是熱愛本職工作的好校長——鄭殿有,他個頭不高,頭發花白,至今在學校已工作了28個年頭。從黑發到白發,他把美好的青春都獻給了農廣事業。特別是擔任校長工作的10多年以來,伴隨著時代的發展,他不斷調整縣級農廣校的發展思路,總結了一套寓農民教育培訓于農業生產之中的成功經驗,為地區產業結構調整、農業產業化發展培養了大批人才。農民親切地叫他“農民致富的領路人”。
鄭殿有兼具良好的職業道德和較強的業務能力。他以身作則,帶領班子成員和學校教職員工,扎扎實實地開展農民學歷教育工作和農民科技教育培訓工作,為全縣農民學歷教育工作和農民科技教育培訓工作以及農業科技推廣工作作出了突出貢獻。2008年他被寬甸縣委、寬甸縣人民政府評為“寬甸縣第十八、十九屆科普之冬先進個人”;2009年被遼寧省農村經濟委員會評為“陽光工程培訓工作先進工作者”;2010年被遼寧省農村經濟委員會評為“農民科技培訓先進工作者”;2011年被遼寧省農村經濟委員會評為“全省農業廣播電視教育先進工作者”;2012年被丹東市農村經濟委員會評為“全市農業工作先進工作者”;2013年被丹東市科學技術局聘為“科學技術評審專家”。
狠抓招生 注重人才培養
在具體的教學工作實踐中,鄭殿有結合實際,注重教學質量的提高,引導農民學習本地實用技術,力求做到學之有用,用之有效。工作中他認真貫徹落實中央校和省校的文件精神,經常深入基層開展調研,認真聽取農民意見,確定適合本地區的招生專業,采取聯村設教學班、進村輔導等多項措施,落實招生計劃。同時積極爭取產業發展優惠政策,結合政策招生,抓好農民中專學歷教育工作。從2008年開始,每年中專招生都穩定在200人左右。5年來學校共為寬甸縣培養用得上、留得住的專業技術人才和實用技術骨干達1075人。在做好中專招生工作的同時,鄭殿有積極與其他大專院校合作,開展大專(本科)學歷教育,7年來為農業行業培養技術人才達248人。在他的帶領下,在2009年全國縣級農業廣播電視學校辦學水平評估活動中,寬甸縣農廣校被農業部授予“A級校”;2010年被農業廣播電視學校領導小組授予全國農業廣播電視教育“先進集體”;被遼寧省農村經濟委員會授予“全省農業廣播電視教育先進集體”。2009—2012連續4年被遼寧省農廣校評為“中專招生先進單位”。
甘灑汗水 培育職業農民
在農民科技教育工作中,鄭殿有為產業發展需要,努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他堅持常年深入農村,與農民兄弟吃住在一起,并結合當地產業發展需求,本著“一村一品”農業產業發展思路,在村部開辦農民實用技術培訓班,積極開展實用技術培訓工作。先后開展了“跨世紀青年農民科技培訓工程”培訓、“新型農民科技培訓”、“設施農業科技培訓”、“陽光工程”培訓、“普惠制培訓”、“庫區移民實用技術培訓”、“貧困勞動力科技培訓”等多項培訓工作。多年來,通過各種培訓,使12萬余名農民獲得并掌握實用技術,輻射帶動農民達20多萬人,為當地產業發展提供了有利的技術保障。2007年被丹東市農村經濟委員會授予“全市農業工作先進單位”;2009年被遼寧省農村經濟委員會授予“農民教育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
因地制宜 推廣實用技術
寬甸縣地處偏僻山區,給科技推廣工作帶來諸多不便。鄭殿有在長期的科技培訓推廣工作中,克服經費不足的困難,吃住在農村,無論是工作還是生活中,他都力求率先垂范,發揮著一名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在人員少、任務重、時間緊的情況下,他發揚連續作戰、甘于奉獻的精神,犧牲了無數個雙休日、節假日和寒暑假。為了及時了解查看種子發芽和育苗情況,鄭殿有跑遍鄉鎮各個村,不知走過多少村、多少家,凡是接到農民的請求,他都爭取第一時間趕到現場為農民排憂解難。
2008年鄭殿有被寬甸縣農村科技特派員工作協調辦公室聘為農村科技特派員,協調和指導農民產業發展,結合各項培訓,認真開展科技推廣工作。在長期的科技培訓推廣工作中,鄭殿有緊緊圍繞農時開展培訓推廣工作,經常走進田間地頭,走進果園大棚,親臨現場進行實踐指導。帶領學校每年編寫印刷通俗易懂的實用技術資料2萬冊,送技術到農戶,發放資料給農民。結合農廣校的遠程科技培訓,每年又把5000多片科技光盤送到農民手中,深受農民歡迎。
在“寒富蘋果”栽培推廣工作中,農廣校積極與縣果樹站和縣老科協合作,通過學校的培訓和宣傳,寒富蘋果種植面積從2008年的500畝,發展到2014年春的24000多畝。初步統計,2013年底已經有14000畝進入初果期,有3000畝已經進入盛果期,2013年總產量達到500萬公斤以上,產值達到3000萬元。并且每年都以20%的速度遞增。2300戶果農已經開始獲益,寒富蘋果產業項目發展已經取得初步成效。
鄭殿有多年來推廣無公害蔬菜生產,經常下鄉指導農民合理使用農藥和新的栽培技術,并編寫《辣椒無公害栽培技術》一書,在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確定為新型農民農業技術培訓教材。先后2次印刷,共發行2萬冊,受益農民達萬余人。在2013年底和2014年初,又組織編寫了《菌類園藝工培訓教程》和《農民專業合作社》兩本教材,均在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為行業培訓提供了詳實的技術資料。在玉米生產中,特別是在“玉米豐產方”建設中,鄭殿有擔任豐產方技術指導員,他和同事的共同努力為寬甸縣主要糧食生產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攻堅克難 科研成果顯著
功夫不負有心人,鄭殿有在多年工作實踐中潛心鉆研的同時,沉下心來攻克了一個又一個的技術難題,取得了豐碩成果。他多次參加科研工作項目,認真完成本職工作任務,其中,2007年參加的白靈菇“鳳大一號”品種選育項目,獲遼寧農業科技貢獻獎二等獎;2008年,參加櫻桃番茄品種定向及無公害生產技術研究項目,獲遼寧農業科技貢獻獎二等獎;2012年參加的設施果菜持續高效栽培技術研究項目,獲遼寧農業科技貢獻獎二等獎。
志在田野寫豐收,默默耕耘作貢獻。鄭殿有以一位農業科技人員特有的愛心和情懷,全力推廣和普及農村實用新技術,被農民朋友們稱為農民科技培訓的“實干家”和農民科技致富的“引路人”,為縣域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遼寧省農業廣播電視學校寬甸滿族自治縣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