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閱讀教學是培養學生語感、提升語文素養和綜合能力的一門課程,它通過感情與知識的融合,鍛煉學生創新思維,實現彼此的交流和互動。但教學方式的不合理,會使語文閱讀教學形同虛設,難以實現既定目標。生本教育理念是實現“教本位”到“學本位”的轉變,它保證了師生關系的平等,消除溝通交流的屏障,使學生閱讀接受能力逐步增強,閱讀重、難點及時掌握,也使教師閱讀教學效果斐然。
關鍵詞:生本理念;閱讀教學;理念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沒有閱讀量的積累,難以實現知識質的飛越,因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作用不言而喻。對于小學生而言,心智的不成熟和知識的不全面,對于語文教材的閱讀還不能完全感悟和理解。因而傳統的閱讀教學進入了生搬硬套、呆板單調的誤區。生本理念更加注重對學生悟性的培養,關注學生個性的發展,以語感培養為基礎,感情培養為輔助,實現閱讀教學帶給學生整體素質的全面改善。
一、學高為師——做好閱讀教學的指導工作
小學語文中,閱讀教學是一個基本的教學環節,有助于幫助小學生打牢語文基礎,提高閱讀、理解能力。教師本身的閱讀素養會影響閱讀教學的整體質量。因此老師在示范朗讀中,要將段落、句子所含的感情充分表現出來,引導學生展開聯想、身臨其境,讓內心情感與朗讀內容交融,再讓學生自我朗讀、自我感受,有助于加深理解。生本理念下的閱讀教學,將學生作為課堂主角,老師的任務只是對學生閱讀教學的指引。
二、長善救失——給予學生自主的閱讀機會
語文閱讀教學中運用以生為本的理念,增加學生參與閱讀的機會,實現閱讀教學的因材施教,給予學生充分發揮的空間,對于認識正確的予以表揚,對于認識的偏差、失誤給予正確引導。而并非對學生閱讀不管不問,任其自由發展。小學生對于語文課文出現的詩歌題材的文章大多存在畏懼感,例如,在對五年級課文《用目光傾聽》一文閱讀時,學生可能對詩歌內容本身理解就有偏差,從題目的理解上就能看出。多數學生不能理解,目光怎么能用來傾聽?因此在教授本課時,先讓學生細讀詩歌,自由發表看法,可能會有學生說不太懂,教師對此要合理疏導,不能否定學生誠實的做法。同時有些學生會說:“我想可能是聽別人說話的時候要用眼睛看著對方,這樣是對人的尊重。”還有說,交談時要做到以誠相對……這時教師要對這種想法的學生予以表揚,不僅因為答案的正確性,還包括對學生發言的態度予以肯定。這樣閱讀教學中,教師的長善救失舉措,才能讓學生自由的思想得到釋放,營造積極、踴躍的教學氛圍。
三、寓教于樂——營造閱讀課堂的良好氛圍
閱讀教學要營造良好課堂氛圍,需不斷增加現代化教具的運用,以吸引學生注意力為主體,以引導學生心理感悟為走向,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多媒體的運用,可有效輔助教學內容,讓文字生動,很容易使學生身臨其境。例如,《烏鴉喝水》一文,老師可以播放烏鴉喝水的視頻動畫,學生本身就喜歡看動畫片,可迅速吸引學生。當播放到烏鴉發現瓶子、卻喝不到水時,老師可暫停畫面,讓學生猜想烏鴉接下來會怎么辦。等動畫全部放完后,老師也可鼓勵學生,想出其他能讓烏鴉喝到水的方法。
四、教學相長——實現閱讀教學的互相促進
對于小學生來說,閱讀知識的積累和個人閱歷的增長,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不斷強化。生本理念下的閱讀教學需要師生之間形成良性互動,實現師生相互促進的效果。尤其對于高年級學生來說,多有自己的主見和觀點,教師應做到傾聽,必要時要做到對學生想法的學習,這樣才能實現相互促進。例如,在學習《東施效顰》等寓言故事,五年級的學生完全可以嘗試著站上講臺講課,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上臺以講故事的方式來上這堂課,自己以學生身份聽學生上課。這樣可能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還有在學習《在學校的最后一天》時,給學生上臺講課的機會,可能學生會從自身角度出發,以自己的親身感悟來講述對這篇課文的理解,這是屬于他們自身的內心獨白,有著教師本身不具有的體會。教師應該汲取學生童真的想法,將其運用到以后的閱讀教學,也能使閱讀教學更加深入人心,生本理念得以全面貫徹。
生本理念下的閱讀教學更加關注學生動態,以教師為指導,以學生為主體,從“以師為主”到“以生為本”是教學方式的進步,將先進的教學工具和超前的教育理念相融合,為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提供了良好的發展平臺,教師教學能力的不斷提升,教學方式的極大改觀,加之對生本理念的不斷貫徹,定能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閱讀感悟的升華,使閱讀教學卓顯成效。
參考文獻:
[1]趙娟.生本理念下如何在閱讀教學中培養語感[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3(02).
[2]林玉蘭.生本理念下閱讀教學的指向[J].小學教學參考, 2013(07).
[3]陳慧.“生本教育”理念下閱讀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實踐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3.
作者簡介:魯一思,出生于1973年4月14日,陜西省鎮安縣人,女,本科,職稱:小學高級;研究方向: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