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全體學生,全面發展,個性發展”這是初中信息技術新課程改革以來的基本理念之一,是有效發揮信息技術教學價值,提高全體學生綜合水平和技能的關鍵。因此,在新課程改革下,教師要轉變觀念,采用恰當的教學模式,全面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以確保學生在輕松的環境中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
關鍵詞:全體學生;信息素養;信息技術
進入21世紀以來,以計算機和網絡為基礎的信息技術已經廣泛地應用于各個領域,掌握一定的信息技術技能,培養一定的信息素養對中職生競爭能力的提高以及學生健全的發展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新課程改革下,我們要根據教材內容的需要采用恰當的教學方法,充分發揮學生的課堂主體性,以促使學生愿意自主地走上課堂,提高能力,進而為學生健全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培養學生的信息意識
培養學生的信息意識是培養學生信息素養的基礎,引導學生意識到信息技術教學的重要性,也是能否將課堂面向全體學生的基礎。所以,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我們首先要讓學生明確為什么要學信息技術,這樣一方面是為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也是為高質量信息技術課堂的實現打下堅實的基礎。因此,信息技術教學的第一步就是要讓學生在輕松的環境中明確學習信息技術課程的價值,進而逐步提高學生的信息意識,為學生信息素養的提高做好基礎性工作。
例如,在授課的時候,我們可以借助視頻來引導學生觀看一些信息技術成果,比如,利用Word制作的海報、教師上課用的幻燈片、Flash制作的風車動畫、Excel制作的圖表還有網頁的制作等等,讓學生在視覺的沖擊中感受到學習信息技術對我們日常生活和工作的重要性,進而使學生從思想上重視信息技術學習,進而為提高信息技術課程教學質量做好鋪墊工作。
二、培養學生的信息能力
信息技術作為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學科,信息能力的培養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而且對學生知識應用能力的提高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從操作應用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兩個方面入手,對如何將課堂面向全體學生,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進行概述,以期能夠促使學生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
1.操作應用能力
長久以來,我們的信息技術課堂采取的都是講授式教學模式,基本上都是教師講、演示,然后,由于課上的時間有限,導致留給學生實際操作的時間很少,嚴重不利于信息技術課程價值的實現,也不利于學生信息素養的提高。因此,在新課程改革下,我們要將課堂面向全體學生,要讓學生在自主鍛煉的過程中掌握知識,提高能力。
例如,在教學有關“Word2003”的相關知識時,我選擇的是任務型教學模式,目的是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掌握基本的信息技術知識。任務如下:設計一張關于“安全教育”的海報,其中要包含圖片的插入、文字的選擇以及版式的設計、頁面邊框的設計等。這樣一來不僅能夠幫助學生鞏固基本的信息技術知識,而且對學生相關知識應用能力的提高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我們要借助任務型教學模式來鍛煉學生的應用能力,以確保學生在輕松的環境中掌握知識、提高素養。
2.解決問題能力
《義務教育信息技術課程標準》中指出:“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倡導運用信息技術進行創新實踐。”可見,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對學生信息素養的培養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們可以借助問題解決的方式來鍛煉學生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例如,在教學“多媒體演示文稿的制作”時,為了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也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在教學時,我給出兩份制作好的演示文稿,其中有一份屬于模板,學生要在另外一份中制作出與模板相同的效果,也就是以模板為例進行美化幻燈片,這樣不僅能夠讓學生在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掌握基本的信息技術知識,而且對學生健全的發展也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培養學生的信息道德
信息道德的培養主要是從學生安全用網的角度來說的,是提高學生健全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在信息素養的培養中,我們要讓學生明確一些網站是不利于健康成長的。比如,一些反動的、迷信的、色情的網站或者是信息。而且隨著QQ、微博、微信等工具的廣泛應用,我們還要避免學生傳播一些不良的言論,要讓學生自覺抵制,讓學生能夠正確甄別信息的好與壞,提高學生的辨識能力,進而讓學生文明上網,最終為學生信息道德的形成打下堅實的基礎。
總之,在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從多方面入手,優化教學方法,有效地將課堂面向全體學生,以確保學生在掌握知識、提高技能、鍛煉能力的同時,信息素養也能得到大幅度提高,進而為學生全面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也為高效信息技術課堂的順利實現做出相應的貢獻。
參考文獻:
史英.利用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培養初中生信息素養的分析研究[J].學周刊,2013(05).
作者簡介:滕和國,男,本科,就職于甘肅省民樂縣教育體育局,研究方向:信息技術。